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崆峒
(1).山名。在今 甘肃 平凉市 西。相传是 黄帝 问道于 广成子 之所。也称 空同 、 空桐 。庄子·在宥:“ 黄帝 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 广成子 在於 空同 之上,故往见之。”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西至于 空桐 ,登 鷄头 。” 南朝 梁 沈约 《为武帝与谢朏敕》:“ 羲轩 邈矣,古今事殊,不获总驾 崆峒 ,依风问道。”后亦以指仙山。 唐 曹唐 《仙都即景》诗:“旌节暗迎归碧落,笙歌遥听隔 崆峒 。” 宋 沈遘 《真宗皇帝忌日醮文》:“ 真宗皇帝 伏愿登御 崆峒 ,从游汗漫,锡羡上灵之福,延洪后嗣之休。”一说 黄帝 问道于 广成子 之山。在今 河南 临汝县 西南。 唐 舒元舆 《桥山怀古》诗:“ 襄城 迷路问童子,帝乡归去无人留。 崆峒 求道失遗迹, 荆山 铸鼎餘荒丘。”参阅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河南道八·汝州
(2).山名。在 山西 临汾市 南。山海经·海内东经:“ 温水 出 崆峒 。 崆峒山 在 临汾 南。”
(3).山名。在 江西 赣县 南。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三:“ 崆峒 对耸, 章 贡 交流。”
(4).古人认为北极星居天之中,斗极之下是 空桐 ( 崆峒 ); 洛阳 据地之中,故以 崆峒 代指 洛阳 。 唐 李贺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诗:“明朝下元復西道, 崆峒 叙别长如天。”
kōng dòng
(1).山高峻貌。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水声幽咽,山势崆峒。” 唐 李贺 《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诗:“ 李子 别上国, 南山 崆峒春。”
(2).山洞;洞窟。 唐 王化清 《游石室新记》:“ 高要郡 北十五里有石室,诡恠万状,崆峒其中。”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蹬倚絶壁,壁石皆崆峒,木根穿隙缘窍。”
(3).宽敞空阔。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从门隙内窥,洞甚崆峒,而路无由入。”
(4).形容声音洪大。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山下有水穴东北向,潴水甚满,而内声崆峒。”
《漢語大詞典》:鬼洞
指阴森森的洞窟。 茅盾 《子夜》十二:“开电灯--像一个鬼洞!”
分類:洞窟
《國語辭典》:天窗  拼音:tiān chuāng
为采光而在屋顶开设的窗。《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尔乃悬栋结阿,天窗绮疏。」唐。李商隐 因书诗:「猿声连月槛,鸟影落天窗。」
《漢語大詞典》:鼍窟(鼉窟)
鼉居住的洞窟。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八:“街卒夜见一丈夫行造护军府,府在 建阳门 内,街卒呵问,答曰:‘我华督造府。’径沿西墻而入。街卒以其犯夜邀击之,乃变为鼉。察其所出入处,甚莹滑,通府中池,池先有鼉窟,岁久因能为魅,杀之乃絶。” 清 李调元 《和兰谷端阳前一日舟中韵时家慈将底粤》:“惊看鼉窟山边黑,喜见龙舟水次红。”
分類:居住洞窟
《國語辭典》:一线天(一線天)  拼音:yī xiàn tiān
两崖相夹,上头仅存一线可见天,或洞穴深邃,只透一线光等的特殊地形。如屏东恒春垦丁国家公园内即有一线天的景观。
《漢語大詞典》:七星岩(七星巖)
(1).岩洞名。在 广西 桂林 市区东 七星山 。又名 栖霞洞 、 碧虚岩 。岩洞雄伟深邃,钟乳凝结,瑰丽多彩。 隋 、 唐 以来即为游览胜地。 宋 张孝祥 《游千山观》诗:“朝游 七星巖 ,莫上 千山观 ,东西两奇絶,势略岭海半。” 贺敬之 《放歌集·桂林山水歌》:“ 七星岩 去赴神仙会,招呼 刘三姐 呵打从天上回。”
(2).山名。在 广东 肇庆市 北。七峰峻拔,山腰多洞窟及历代石刻,是著名的风景区。 明 王圻 三才图会·七星岩考:“ 七星巖 ,在 肇庆府 城北,其峰峋嶙葱鬱,森列苍布,如陨石丽地错落。”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七星岩:“ 七星巖 岁久石长,磨厓石刻皆浅,多所漫灭。”
《国语辞典》:洞窟美术(洞窟美术)  拼音:dòng kū měi shù
在洞窟壁上作画或雕刻的美术形式,通常指狭义的原始美术,其作品以狩猎为主题,利用单纯的黄、黑、褐等色彩,藉由线描或平涂方式来绘制。今以分布在法国西南部与西班牙北部交界处的堪塔布利亚地区最为著名。
《漢語大詞典》:龛窟(龕窟)
悬在壁上的洞窟。 吴作人 《祖国古典艺术遗产的又一宝库》:“在山腰里修凿了上下分层横列的蜂房似的大龛窟,又在窟外悬壁上建筑起重楼复殿,飞阁天桥。”
分類:壁上洞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