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甄官井
古迹名。在 河南 洛阳 东南。 汉 末 董卓 专朝政,自 洛阳 徙都西入关,焚烧宫阙。 汉献帝 初平 二年 孙坚 进兵入 洛 ,扫除宗庙, 坚 军城南 甄官井 上,令人入井,探得 汉 传国玺。参阅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裴松之 注。亦省作“ 甄井 ”。 三国 吴 张悛 《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破 董卓 於 阳人 ,济神器於 甄井 。”
《国语辞典》:惠安县(惠安县)  拼音:huì ān xiàn
县名。位于福建省,县西有科山,东南临洛阳江。附近多平野,交通频繁。县西南境与泉州间有洛阳桥,为著名古迹。农产以甘薯、花生为主,沿海盛产鱼、盐。
《国语辞典》:伊阙山(伊阙山)  拼音:yī què shān
山名。在河南省洛阳县南,峰谷相连,阻扼可恃。也称为「龙门山」、「阙塞」。
《国语辞典》:杨衒之(杨衒之)  拼音:yáng xuàn zhī
人名。后魏人,生卒年不详。魏初都洛阳,佛寺甲天下,后遭兵乱,城郭化为丘墟。衒之行役至此,感念废兴,因摭拾旧闻,成《洛阳伽蓝记》,叙战后洛阳寺庙。文笔逸致秀丽,寓规劝讽刺之意。
《国语辞典》:陈与义(陈与义)  拼音:chén yǔ yì
人名。(西元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宋洛阳人。官至参知政事,时称贤臣。工诗词,其诗字句明净,音调响亮。著有《简斋集》、《无住词》等。
《漢語大詞典》:瑶光寺
北魏 世宗 ( 宣武帝 )在 洛阳 所建的尼寺。房舍五百余间,妃嫔贵媛,多出家于此。 永安 三年(公元530年), 秀容 部落首领 尒朱兆 攻入 洛阳 ,纵兵大掠,时有骑兵数十入寺淫秽。此后颇有讥讪,语曰:“ 洛阳 男儿急作髻, 瑶光寺 尼夺作婿。”参阅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瑶光寺
《漢語大詞典》:编柳(編柳)
编联柳木制成的书简。 汉 孙敬 到 洛阳 ,在太学左右一小屋安置其母,然后入学,编杨柳简以为经。见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至乃集萤映雪,编蒲缉柳” 李善 注引 晋 张方 《楚国先贤传》。后因用作苦学的典故。 隋 江总 《建初寺琼法师碑》:“东山北山之部,贯花散花之句,并编柳成简,题蒲就业。” 唐 裴铏 《传奇·封陟》:“贪古人之糟粕,究前圣之指归;编柳苦辛,燃粕幽暗。”
《漢語大詞典》:乾阳殿(乾陽殿)
隋 洛阳宫 殿名。 隋 杜宝 《大业杂记》:“ 乾阳门 东西亦有轩廊,周帀门内一百二十步,有 乾阳殿 ,基高九尺,从地至鴟尾高一百七十尺。”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 贞观 四年,詔发卒修 洛阳宫 乾阳殿 ,以备巡幸。 张元素 上书极諫云:‘ 阿房 成, 秦 人散; 章华 就, 楚 众离; 乾阳 毕功, 隋 人解体。’”
分類:洛阳殿名
《漢語大詞典》:春王圃
古苑囿名。又名“春王园”,在 晋 代 洛阳宫 中。
分類:苑囿洛阳
《漢語大詞典》:雒阳生(雒陽生)
即 洛阳 生。本指 汉 贾谊 ,后亦借指儒生。雒,通“ 洛 ”。 清 吴伟业 《送纪伯紫往太原》诗之二:“须看 雁门 守,不及 雒阳 生。”参见“ 洛阳生 ”。
《漢語大詞典》:洛阳生(洛陽生)
指 汉 贾谊 。 清 陈梦雷 《赠秘书觉道弘五十韵》:“任同 莘野 相,志切 洛阳 生。”
分類:贾谊
《漢語大詞典》:建始殿
古代 洛阳 宫殿名。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建安 ﹞二十五年春正月至 洛阳 ” 裴松之 注引《世语》:“ 太祖 自 汉中 至 洛阳 ,起 建始殿 。” 北周 庾信 《枯树赋》:“开花 建始 之殿,落实 睢阳 之园。”
《漢語大詞典》:袁安高卧
汉 时 袁安 未达时, 洛阳 大雪,人多出乞食, 安 独僵卧不起, 洛阳 令按行至 安 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除 阴平 长、 任城 令。见后汉书·袁安传 唐 李贤 注引《汝南先贤传》。后因以“袁安高卧”为典,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看路径行人絶跡,我可便听园林冻鸟时啼,这其间 袁安 高卧将门闭。” 柳亚子 《消寒一绝》:“ 袁安 高卧太寒酸, 党尉 羊膏未尽欢。”亦省作“ 袁安卧 ”。 宋 苏舜钦 《答宋太祝见赠》诗:“穷冬三日雪,旅肠迫枯饿。不免 东郭 行,难效 袁安 卧。”《西游记》第十八回:“那里得 东郭 履, 袁安 卧, 孙康 映读;更不见 子猷 舟, 王恭 币, 苏武 餐氊。”或作“袁安睡”。 宋 梅尧臣 《次韵和王景彝十四日冒雪晚归》:“闭门我作 袁安 睡,呵笔君为谢客謡。”
《漢語大詞典》:午桥泉石(午橋泉石)
唐 宰相 裴度 因不满宦官擅权,于 洛阳 郊外建 午桥庄 别墅,日以泉石诗酒自娱。后因以“午桥泉石”为山林隐居之典实。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谢惠国坐亡:“ 谢方叔 惠国 ,自 寳祐 免相,归 江西 寓第,从容午桥泉石凡一纪餘。”参见“ 午桥庄 ”。
《漢語大詞典》:午桥庄(午橋莊)
唐 宰相 裴度 的别墅名。至 宋 为 张齐贤 所有。其地在今 河南 洛阳 。 唐 白居易 《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绿野堂即事〉》诗:“只添丞相阁,不改 午桥庄 。”宋史·张齐贤传:“归 洛 ,得 裴度 午桥庄 ,有池榭松竹之盛,日与亲旧觴咏其间,其意旷适。”亦省称“ 午桥 ”。 唐 刘禹锡 《洛中春末送杜录事赴蕲州》:“君过 午桥 回首望, 洛城 犹自有残春。” 宋 陈与义 《临江仙》词:“忆昔 午桥 桥上饮,坐中都是豪英。”参见“ 午桥泉石 ”。
《漢語大詞典》:四夷馆(四夷館)
(1). 北魏 时在 洛阳 城南所设的宾馆,以居四邻各国来归附的人。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龙华寺:“ 永桥 以南, 圜丘 以北, 伊 洛 之间,夹御道有四夷馆。道,东有四馆:一曰 金陵 ,二曰 燕然 ,三曰 扶桑 ,四曰 崦嵫 。”
(2). 明 永乐 五年所设专门翻译边疆少数民族及邻国语言文字的机构。初隶属翰林院,后以太常寺少卿提督馆事。内分 蒙古 、 女直 、 西番 、 西天 、 回回 、 百夷 、 高昌 、 缅甸 八馆,后增 八百 、 暹罗 二馆。参阅明史·职官志三
《漢語大詞典》:伊洛之学(伊洛之學)
指 宋 程颢 、 程颐 的理学。 程 氏兄弟 洛阳 人,讲学 伊 洛 之间,故称。宋史·隐逸传下·刘勉之:“时 蔡京 用事,楚止毋得挟 元祐 书,自是 伊 洛 之学不行。” 明 宋濂 《赠林经历赴武昌都卫任序》:“南渡后,以 伊 洛 之学倡东南者,实自 艾轩 始也。”亦省称“ 伊洛 ”。 宋 陈亮 《书伊洛遗礼后》:“ 伊 洛 遗礼,其可见者惟婚与丧祭,仅存其一二,今以附诸《补亡》之后。” 清 刘大櫆 《吏部侍郎博野尹公行状》:“公少而卓犖多才,遵太夫人朝夕庭闈之训,言动皆必之礼。稍长读书,益悟浮华放浪之非,深究 伊 洛 之源流,蔚为儒者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