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泰 → 夳泰”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青州益都人,字泰然。徽宗大观三年进士。历邓城、武陟二令,调高密丞,所至有惠政。南渡后累迁知庐州,募兵击金军,复寿春。以忠义勉牛皋击溃刘麟军。改浙东宣抚使、知明州,以挫豪强、奖善良、惩贪赂为务。任陕西都转运使,与秦桧议不合,落职贬全州居住。后积官至左朝议大夫。全宋文·卷三三二三
仇悆(?——一一四六),字泰然,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大观三年进士,授邠州司法,历州县。绍兴元年,入为考功员外郎,迁左右司员外郎。二年,为检正诸房公事,寻充集英殿修撰,兼福建、两浙、淮东、沿海制置使。罢主管太平观。四年,以集英殿修撰知庐州,升徽猷阁待制,进直秘阁。八年,以徽猷阁直学士知潭州。九年,迁宝文阁直学士,充陕西都转运使。不赴,责授少府少监,分司西京,金州居住。十年,复以前官知河南府。复徽猷阁待制、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十一年,移知平江府,兼浙西沿海制置使。请祠,以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绍兴十六年卒。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宋史》卷三九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婺州金华人,祖籍寿州,字泰然。吕祖俭从弟。宁宗庆元初,祖俭以上疏言事安置高安,祖泰徒步往视之。及祖俭没,乃诣登闻鼓院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罢陈自强,以周必大代之。被杖,配钦州牢城收管。侂胄诛,诏雪其冤,特补上州文学,改授迪功郎,监南岳庙。得寒疾卒。全宋文·卷六七七四
吕祖泰(一一六四——一二一一),字泰然,祖谦从弟,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寓居宜兴。遍游江淮,交当世知名士。庆元初,从兄祖俭安置韶州,移瑞州,徒步往省。嘉泰元年,诣登闻鼓院上书,请诛韩侂胄,中外大骇,杖一百,配钦州牢城收管。侂胄诛,诏雪其冤,特补上州文学,改迪功郎,监南岳庙。嘉定四年卒,年四十八。见《宋史》卷四五五本传、《道命录》卷七下。
《國語辭典》:泰然处之(泰然處之) 拼音:tài rán chǔ zhī
遇到事情时,态度镇定,神色安恬自若。如:「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他能临危不乱,泰然处之,将来必能成大事。」也作「泰然居之」、「处之泰然」。
分類:毫不在意
《漢語大詞典》:夷然
(1).坦然,泰然。《晋书·谢安传》:“ 坚 后率众,号百万,次于 淮 肥 ,京师震恐。加 安 征讨大都督。 玄 入问计, 安 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夷,坦也,平也。言坦然无异平日也。” 金 王若虚 《茅先生道院记》:“时羣盗纵掠,而公夷然视之,神色自若。” 茅盾 《幻灭》六:“ 静 这么分析人类的行为,心头夷然舒畅起来。”
(2).鄙视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深公 得此义,夷然不屑也。” 清 李渔 《慎鸾交·目许》:“我看那位榜首,虽然与众齐驱,却有箇夷然不屑之意。”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君( 蒋伯寅 )负才尚气,肝肺槎枒,於人世名利委琐之途,夷然不屑也。”
(2).鄙视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深公 得此义,夷然不屑也。” 清 李渔 《慎鸾交·目许》:“我看那位榜首,虽然与众齐驱,却有箇夷然不屑之意。”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君( 蒋伯寅 )负才尚气,肝肺槎枒,於人世名利委琐之途,夷然不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