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前秦敦煌人,字德林。世为冠族,折节好学,有佐世才。前凉张天锡时为武威太守,政务宽和。前秦苻坚时,以泮乃河西德望,拜别驾。后凉吕光克姑臧,泮守郡不降。光破城获之,被杀。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秦泮,字思鲁,号小山,明无锡人。正德乙卯举人,入南京后军都督府经历,少负奇气,究心诸史百家,卒年四十一,著有《小山吟稿读史百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8—1518 【介绍】: 明福建闽县人,字用养,号成斋。成化八年进士。授南京大理寺评事,历官广州知府。正德三年,迁南京户部尚书,以不附刘瑾,被勒致仕。居官廉,归居无宅,常寄寓僧寺。
维基
林泮(1438年—1518年),字用养,号成斋,福建闽县人,民籍。天顺三年(1458年)福建己卯科乡试中举。成化八年(1472年)登壬辰科进士,担任南京大理寺评事,历升寺副、寺正,后升任广州府知府。因平定叛乱有功,弘治十一年(1498年)升任广西右参政,奉敕总督粮储兼理屯田。十四年三月升江西右布政使,十五年六月升本司左布政,十八年(1505年)十一月官至顺天府府尹,正德二年(1507年)闰正月升户部右侍郎、提督仓场。正德三年(1508年)八月,担任南京户部尚书。十月因得罪刘瑾而被令致仕,免职归乡。正德十三年(1518年)九月十三日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0—1516 【介绍】: 明浙江天台人,字元化。成化二十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屡迁刑科都给事中。敢言不避,直声甚著。弘治十一年擢福建右参政,迁河南右布政使,转广西左布政使,致仕卒。有《谏垣》、《薇垣》、《归田》三稿。
维基
庞泮(1450年—1516年),字元化,号石壁,浙江台州府天台县人,进士出身。成化二十年(1484年)登甲辰科进士,授工科给事中。弘治年间,升刑科都给事中,并救副使杨茂元等人。弘治九年(1496年)因岷王朱膺鉟弹劾武冈州知州刘逊,被牵连下狱。弘治十一年(1498年)升福建右参政,改河南右布政使,后迁广西左布政使,致仕回乡。
杨泮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杨泮,字文渊,江西广信府贵溪县人,军籍。江西乡试第三十三名举人。弘治六年(1493年)中式癸丑科二甲第七十五名进士。
蒋泮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蒋泮(1485年—?),字良化,浙江台州府仙居县人,民籍。浙江乡试第九十名举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中式辛巳科会试第一百九十一名,登第二甲第九十六名进士。授工部主事,榷税荆州。升员外郎,督理仓廒。迁郎中,奉使再赴湖广,抵姑苏而卒。行李萧然,无以为殓,知府胡缵宗经纪其丧事。
王泮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王泮(1488年—?),字文渊,山西潞州卫人,河南磁州守禦千户所军籍。正德八年(1513年)癸酉科河南乡试第四十四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会试第一百九十四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三十一名进士。兵部观政,初授宿松知县,兼领潜山县事,调繁江阴县。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选授陕西道试御史,次年以疾请告还乡,卒于家,祀乡贤祠。
《國語辭典》:瓦解冰泮  拼音:wǎ jiě bīng pàn
比喻崩溃、分裂或失败、离散。《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则七国之军,瓦解冰泮。」北周。庾信 哀江南赋:「于时瓦解冰泮,风飞雹散,浑然千里。」也作「冰消瓦解」、「冰散瓦解」、「瓦解冰消」、「瓦解冰销」。
《漢語大詞典》:携泮(攜泮)
离散。新唐书·李吉甫传:“方 吉甫 在 淮南 ,闻 吴少阳 立,上下携泮,自请徙 寿州 ,以天子命招怀之。”
分類:离散
《高级汉语词典》:撷了泮芹
考中;入学
《韵府拾遗 翰韵》:济泮(济泮)
左传晋侯济自泮会于夷仪伐齐以报朝歌之役
《漢語大詞典》:泮坼
碎裂。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富家遣人负载,蹈冰可行。遽又泮坼,陷而没者亦众。”
分類:碎裂
《漢語大詞典》:泮林革音
《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鴞,集於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郑玄 笺:“言鴞恒恶鸣,今来止於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於恩则化也。”后用“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 唐 刘禹锡 《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序》:“自上化下,速於置邮,泮林革音,无復故态。”
《漢語大詞典》:泮乡(泮鄉)
指学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周克昌:“其入泮乡捷者,鬼之假也。”
分類:学宫
《漢語大詞典》:泮鸮(泮鴞)
典出诗·鲁颂·泮水。谓泮林中的猫头鹰,食泮林之桑葚,可变其丑音。比喻可以感化者。 清 魏源 《〈海国图志〉叙》:“ 大秦 海西,诸戎所巢,维利维威,实怀泮鴞。”参见“ 泮林革音 ”。
《漢語大詞典》:泮林革音
《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鴞,集於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郑玄 笺:“言鴞恒恶鸣,今来止於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於恩则化也。”后用“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 唐 刘禹锡 《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序》:“自上化下,速於置邮,泮林革音,无復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