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注家(註家)
注解古籍的人。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侯记原昔病记:“注家引二事,一为 欧阳公 《诗话》……一为 张师正 括异志。” 郭沫若 《我怎样写五幕史剧〈屈原〉》:“《离骚》里面有‘ 椒 专佞以谄谩’一句,向来注家以为即是 子椒 。”
从事注释的人。 朱自清 《陶诗的深度》:“历来註家大约总以为 陶 诗除《述酒》等二三首外,文字都平易可解,用不着再费力去作註。”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门阀观念》:“註家引 唐 代宰相世系表以为证:‘ 杜 氏曾任宰相者十一人, 韦 氏十四人。’”
《漢語大詞典》:先郑(先鄭)
指 东汉 郑众 。 郑众 和时代稍后的 郑玄 都曾注解古代经书。后代注疏家为分别二 郑 ,以 郑众 曾任大司农,因称 郑司农 ;又因 郑众 辈行在先,故称 众 为先 郑 , 玄 为后 郑 。
《漢語大詞典》:汉注(漢注)
汉 代学者对以儒家经典为主的古籍所作的注解。 汉 注对古代注释、训诂等有重大的影响。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经学复兴时代:“ 汉 注古奥, 唐 疏繁复,初学先看注疏,人必畏难,当以近人经説先之。” 张舜徽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第一编第一章第四节:“我们考证一名一物,乃至经济、宗法等方面的深入研究,都非倚靠传注,不容易了解书中内容。参考旧的解释,首先必须钻研 汉 注。”
《漢語大詞典》:元凯癖(元凱癖)
《左传》癖。 晋 杜预 字 元凯 ,致力于《左传》注解,自谓有《左传》癖。见《晋书·杜预传》。 唐 卢纶 《酬崔侍御早秋卧病书情见寄》诗:“ 元凯 癖成官始贵, 相如 渴甚貌逾衰。”
分類:致力注解
《國語辭典》:夹注(夾注)  拼音:jiá zhù
1.水流从两面汇流注入一条较大的河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注》:「渭水自落门东至黑水峡,左右六水夹注。」
2.书中夹在正文间的注解,字体比正文小。唐。杜荀鹤〈戏题王处士书斋〉诗:「欺春祇爱和醅酒,讳老犹看夹注书。」清。徐珂《清稗类钞。鉴赏类。叶鞠裳论碑之讹讹脱涂乙旁注夹注挂线挤写》:「梵咒反切合音及分句字,皆直行夹注。」
《漢語大詞典》:详注(詳註)
亦作“洋註”。
(1).详细注解。旧唐书·薛收颜师古等传论:“ 师古 家籍儒风,该博经义,至于详注史策,探测典礼,清明在躬,天有才格。”
(2).详细注明。《清会典事例·礼部·内帘阅卷》:“令同经共閲,各列衔名,详註批语。”
《國語辭典》:批注  拼音:pī zhù
批语和说解文字。如:「脂砚斋评本是研究红楼梦很重要的批注本。」也作「批注」。
《國語辭典》:批注(批註)  拼音:pī zhù
评语和说解文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八七。集部。总集类二。文章轨范》:「前二卷题曰:『放胆文』,后五卷题曰:『小心文』,各有批注圈点。……皆有圈点而无批注,盖偶无独见,即不填缀以塞白,犹古人之淳实之意。」也作「批注」。
《国语辞典》:加注  拼音:jiā zhù
1.加上注解。如:「这段文字略嫌晦涩,应该加注。」
2.添加赌注。如:「买彩券时,应审慎考虑加注的金额。」
《漢語大詞典》:平注
评注。评论注解。 马其昶 《〈古文辞类纂标注〉序》:“盖审同异,别部居,可以形跡求也。若夫古人之精神意趣,寓於文字中者,固未可猝遇。读之久,而吾之心与古人之心冥契焉,则往往有神解独到,非世所云云也。故 姚 选平注至简。”
《國語辭典》:评注(評注)  拼音:píng zhù
批评和注解。如:「古文评注」。也作「评注」。
《漢語大詞典》:译注(譯註)
见“ 译註 ”。
亦作“ 译注 ”。 翻译并注解。魏书·吕洛拔传:“后 文祖 以旧语译註《皇誥》,辞义通辩,超授 阳平 太守。” 鲁迅 《南腔北调集·大家降一级试试看》:“至于译注的书,那自然,不是‘硬译’就是误译。” 袁梅 《〈诗经译注〉引言》:“出于这种朴素的愿望,也就不揣谫陋,贸然作译注的尝试。”
分類:翻译注解
《漢語大詞典》:篆注
对篆字的注解。 清 魏源 《〈说文儗雅〉叙》:“苟再有其人,取其专训本谊之篆注,分类部居,则其条理之精密过尔雅远矣。”
分類:篆字注解
《国语辞典》:中州音韵(中州音韵)  拼音:zhōng zhōu yīn yùn
书名。一卷,元卓从之撰。依据中原音韵逐字注解而别有增益。分十九韵部,为南曲曲韵专书。
《国语辞典》:注儿(注儿)  拼音:zhù ér
注解的文字。如:「读这本书时,需连正文带注儿一起读,才能真正掌握到精髓。」
分类:注解文字
《国语辞典》:注批(注批)  拼音:zhù pī
附在文件或书籍上的批语、注解。《红楼梦》第五一回:「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皆有注批,老少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