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长言(長言)
(1).引长声音吟唱。语出礼记·乐记:“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郑玄 注:“长言之,引其声也。” 唐 元稹 《善歌如贯珠赋》:“长言邐迤,度曲缠绵。”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者,咏言之谓,咏言即永言,永言即长言也……长言生于咏叹,故曲折而纡徐。”
(2). 汉 代注家譬况字音用语。与“短言”相对。《公羊传·庄公二十八年》春秋伐者为客” 汉 何休 注:“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 齐 人语也。”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伐:“长言,若今读平声;短言,若今读入声。”
《漢語大詞典》:内言
(1).妇女在闺房所说的话。礼记·曲礼上:“外言不入於梱,内言不出於梱。” 清 赵翼 《悼亡》诗:“内言出梱先申警,侧室生儿信抚摩。”
(2).古代注家譬况字音用语。对“外言”而言。所谓内外指韵之洪细而言,内言发洪音,外言发细音。汉书·王子侯表上:“ 襄嚵侯建 ” 颜师古 注引 晋 晋灼 曰:“音内言嚵菟。”又“ 猇节侯起 ” 颜师古 注引 晋 晋灼 曰:“猇音内言鴞。”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閒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 王利器 集解引 周祖谟 曰:“所谓内外者,盖指韵之洪细而言。言内者洪音,言外者细音”。一说“内言”非注音术语。参阅 龚祖培 《内言、外言发覆》
《漢語大詞典》:说家(説家)
注家或评论家。 汉 王充 论衡·正说:“説家以为譬喻增饰,使事失正是,诚而不存。”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序》:“踰三四年遂成卷,曰《渌水亭杂识》,以备説家之瀏览云尔。”
《國語辭典》:急言  拼音:jí yán
古代学者注音用词,相对于缓言。《淮南子。说林》汉。高诱。注:「楚人谓之辚辚读似邻,急气言乃得之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
《漢語大詞典》:短言
(1). 汉 代注家譬况字音短促的用语。《公羊传·庄公二十八年》“伐者为主” 汉 何休 注:“见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 齐 人语也。”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伐:“长言,若今读平声;短言,若今读入声。”
(2).犹琐言,琐语。 汉 徐干 中论·务本:“口给乎辩慧切对之辞,心通乎短言小説之文。”
《漢語大詞典》:乡服(鄉服)
指朝服。仪礼·乡饮酒礼:“明日宾服乡服以拜赐。” 郑玄 注:“乡服,昨日与乡大夫饮酒之朝服也。不言朝服,未服以朝也。” 贾公彦 疏:“在朝着朝服是其常,此宾是乡人子弟未仕,虽着朝服,仍以乡服言之。”后世注家颇多异说,或谓乡饮酒之服,即朝服;或谓修业于乡之服,即玄端;或谓乡同“ 曏 ”,昨日所着之服。参阅 清 胡培翚 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