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鼓浪
鼓起波浪。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鲸﹞鼓浪成雷,喷沫成雨,水族惊畏。”
分類:起波波浪
《国语辞典》:波痕  拼音:bō hén
1.物体掠过水面所留下的痕迹。
2.在还没有固结的沉积物表面,由于流水、风或波浪的作用形成的波浪起伏的表面,经过成岩作用保存下来。可指示流水方向与岩层的上下层序。
《漢語大詞典》:逆浪
顶着波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二·长干曲》:“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摇。” 唐 杜甫 《别董颋》诗:“穷冬急风水,逆浪开帆难。” 明 陈所闻 《琥珀猫儿坠·夏闺寄远》曲:“欲随双鲤,逆浪故相邀。”
分類:波浪
《漢語大詞典》:激浪
(1).激起波浪。 晋 潘尼 《西道赋》:“迴波激浪,飞沙飘瓦。”
(2).汹涌急剧的波浪。 袁鹰 《忠魂曲》诗:“滚滚的 湘江 激浪,流不尽人民的眼泪。”
《漢語大詞典》:崩云(崩雲)
(1).碎裂的云彩。多形容波涛飞洒的样子。文选·木华〈海赋〉:“崩云屑雨,浤浤汩汩。” 李善 注:“言波浪飞洒,似云之崩,如雨之屑也。”
(2).指使云崩裂。形容波浪腾涌之高。 清 吴伟业 《海市》诗之四:“激浪崩云压五湖,天风吹断海城孤。”
《漢語大詞典》:浪痕
(1).波浪冲击留下的痕迹。 唐 章八元 《新安江行》:“雪晴山脊现,沙浅浪痕交。”
(2).喻指流逝之事物留下的痕迹。 郭沫若 《羽书集》第二序:“在这里留下了一些时代的浪痕,假使它要长命的话,或许这一点就是它可以长命的价值吧。”
(3).波纹。 宋高宗 《渔父词》之四:“青草开时已过船,锦鳞跃处浪痕圆。”
《漢語大詞典》:腾波(騰波)
(1).翻腾的波浪。 晋 左思 《蜀都赋》:“腾波沸涌,珠贝汜浮,若云汉含星而光耀洪流。”
(2).谓在波涛中奔腾。
《漢語大詞典》:恶浪(惡浪)
险恶的波浪。亦用以比喻困难。
《漢語大詞典》:沃日
冲荡日头。形容波浪大。 晋 木华 《海赋》:“瀖泋濩渭,荡云沃日。” 清 姚鼐 《赠沉方穀》诗:“遥天沃日沧海波,长风送客 淮南 道。”亦形容广远。 宋 王禹偁 《回寇密直谢官启》:“学士学植凌云,词源沃日。”
《漢語大詞典》:连波(連波)
连绵起伏的波浪。西京杂记卷六:“重山累嶂,连波叠浪。” 唐 耿湋 《晚投江泽浦即事呈柳兵曹泥》诗:“断岸迂来客,连波漾去槎。”
《漢語大詞典》:银波(銀波)
(1).银白色的波浪。 宋 徐积 《还崔秀才唱和诗》:“秋风猎猎吹横河,苍天万里生银波。”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车前边一片水,被太阳照着,跳跃着刺目的银波。”
(2).即银河。 宋 姜夔 《摸鱼儿》词:“空赢得,今古三星炯炯。银波相望千顷。”
《漢語大詞典》:起浪
揿起波浪。亦喻生事。 宋 苏轼 《送李供备席上和李诗》:“擘水取鱼湖起浪,引杯看剑坐生光。” 明 冯梦龙 《酒家佣·李燮渡江》:“西风起浪发跑跑,扯起子篷儿弗用摇。”粤剧《搜书院》第四幕:“可叹大户高门,往往无风起浪。”
《漢語大詞典》:波腾(波騰)
波浪涌起貌。多比喻众议激烈。《晋书·潘尼传》:“於是浮伪波腾,曲辩云沸,寒暑殊声,朝夕异价。”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部执峯峙,諍论波腾,异学专门,殊途同致。”
《漢語大詞典》:静波
(1).使波浪平息。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於是 屏翳 收风, 川后 静波。”
(2).风平浪静,水不扬波。 晋 陆机 《应嘉赋》:“意邈澄霄,神夷静波。” 晋 张华 《武帝哀策文》:“江海静波, 岷岳 无尘。”云笈七籤卷二二:“山海静波,诸天肃清。”
《漢語大詞典》:飞浪(飛浪)
汹涌的波浪。 南朝 齐 孔稚圭 《褚先生百玉碑》:“欹竇遏日,折石横波,飞浪突云,奔湍急箭。”
分類:汹涌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