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澎湃  拼音:pēng pài
1.波涛相冲击的声音或气势。《文明小史》第五三回:「华严上更有一桩奇景,就是瀑布,有二千多丈宽,七十多丈长,望上去烟云缭绕,底下漭腾澎湃,有若雷鸣。」清。吕碧城〈瑞鹤仙。瘴风宽蕙带〉词:「战松林万翠鸣秋,并作怒涛澎湃。」也作「彭湃」。
2.比喻声势浩大,气势壮阔。如:「思涌澎湃」、「势情澎湃」。也作「彭湃」。
《國語辭典》:扬波(揚波)  拼音:yáng bō
1.掀起波涛。《楚辞。屈原。九歌。少司命》:「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至兮水扬波。」
2.比喻情绪高起。唐。韩愈 高君画赞:「君子温闲,骨气委和。迹不拒物,心不扬波。」
《漢語大詞典》:淩波
1.行于水波之上。常指乘船。 汉 严忌 《哀时命》:“势不能凌波以径度兮,又无羽翼而高翔。” 晋 束晰 《补亡诗·南荄》:“凌波赴汩,噬魴捕鲤。”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寺僧平时吃着十方,此际料没得有凌波出险、载米上门的了。”
2.形容女子步履轻盈。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凌波微步,罗韤生尘。” 南朝 梁 萧纪 《同萧长史看妓》诗:“寧殊值行雨,詎减见凌波。” 明 徐复祚《红梨记·初会》:“想他凌波偏称,罗袜内藏着可憎。”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绿雪堂集:“ 钱舜举 《华清出浴图》云:‘…… 沈香亭 北何人见,偷写《凌波飞燕图》。’”
3.奔腾的波浪;波涛。文选·郭璞〈江赋〉:“抚凌波而鳧跃,吸翠霞而夭矫。” 李善 注:“广雅:‘凌,驰也。’《上林赋》:‘驰波跳沫。’”
《國語辭典》:混混  拼音:hùn hùn
1.元气显著的样子。《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乃合大道,混混冥冥。」
2.浊乱的样子。《楚辞。王逸。九思。伤时》:「时混混兮浇饡,哀当世兮莫知。」
3.波浪的声音。《文选。枚乘。七发》:「混混庉庉,声如雷鼓。」
4.苟且度过。如:「像我们这些庸材,只好混混日子了。」
《國語辭典》:混混沌沌  拼音:hùn hùn dùn dùn
1.迷迷糊糊而不清醒的样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长大起来,仍然是不知稼穑艰难,混混沌沌的过日子。」
2.模糊而不分明。《老残游记》第七回:「揭起门帘来,只见天地一色,那雪下的混混沌沌价白,觉得照的眼睛发胀似的。」
《國語辭典》:滚滚(滾滾)  拼音:gǔn gǔn
1.形容翻涌浮沉的样子。如:「波涛滚滚」、「滚滚红尘」、「黄沙滚滚」。也作「混混」、「衮衮」。
2.形容水沸腾。《红楼梦》第八回:「『这么冷天,我的儿,难为你想著来。快上炕来坐著罢。』命人倒滚滚的茶来。」
3.繁多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九三回:「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朝。」
《國語辭典》:波纹(波紋)  拼音:bō wén
水面微浪形成的纹理。如:「微风掠过,湖面泛起阵阵波纹。」唐。白居易 府西池诗:「柳无气力枝先动,池有波纹冰尽开。」《海上花列传》第三九回:「但见西南角一座大观楼,上下四旁一片火光,倒映在一笠湖中,一条条异样波纹明灭不定。」
《漢語大詞典》:素波
白色的波浪。 汉武帝 《秋风辞》:“横中流兮扬素波,簫鼓鸣兮发棹歌。” 三国 魏 曹植 《九华扇赋》:“对緑水之素波,背玄涧之重深。” 唐 温庭筠 《蒋侯神歌》:“ 楚神 铁马金鸣珂,夜动蛟潭生素波。”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但见迴澜素波,触石奋出。”
分類:白色波浪
《漢語大詞典》:拍岸
波浪击打岸边。例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漢語大詞典》:层波(層波)
(1).谓起伏的波浪。 唐 张祜 《送曾黯游夔州》诗:“不远 夔州 路,层波 灧澦 连。” 元 袁桷 《次韵徐志友杂咏》:“层波激奇观,妙用安可几。”
(2).喻美女的眼睛。 宋 柳永 《西施》词:“万娇千媚,的的在层波。” 宋 晏几道 《蝶恋花》词:“恼乱层波横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
《漢語大詞典》:冲波(衝波)
(1).激浪;大波。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三九:“臣闻衝波安流,则龙舟不能以漂;震风洞发,则夏屋有时而倾。” 唐 李白 《蜀道难》诗:“上有六龙迴日之高标,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明 刘基 《寄江西黄伯善兄弟》歌:“我思美人,乃在 洞庭 之阳, 彭蠡 之阴,衝波亘天三百里,离恨比之应更深。” 清 朱彝尊 《李检讨澄中惠鲜鳆鱼赋谢》诗:“俄而投衝波,若勇士赴难。”
(2).冲破波浪。《三国志·蜀志·谯周传》:“若乃奇变纵横,出入无间,衝波截辙,超谷越山,不由舟楫而济 盟津 者,我愚子也,实所不及。” 明 李贽 《解经文》:“望尘奔逸之妄相,日夕奔趣於身外,如衝波逐浪,无有停止。” 王闿运 《与曾侍郎言兵事书》:“驾航衝波,陵涛驰驱,以合 江 南之军。”
《國語辭典》:长波(長波)  拼音:cháng bō
波长从一千公尺到一万公尺的无线电波。特点为沿著地面传播,受电离层的影响很小。传播距离较中波及短波不受地形干扰,接收时比较稳定。但电波衰减快,传播不远。常用于大气层内中等距离通讯、地下岩层通讯、海上导航。
《國語辭典》:麦浪(麥浪)  拼音:mài làng
麦田中的麦苗遭风吹拂时起伏如浪的样子。宋。欧阳修 游太清宫出城马上口占诗:「鸦鸣日出林光动,野阔风摇麦浪寒。」
《漢語大詞典》:起波
(1).产生波浪。《汉书·郊祀志下》:“祠后土还,临 河 当渡,疾风起波,船不可御。”《三侠五义》第四九回:“忽然水上起波。”
(2).掀起风波;寻衅肇事。《水浒后传》第十七回:“那兴讼构非,诬誑词状,唆人起波的事,一时记不起许多。”
(3).比喻有节奏地间歇、曲折前进。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水有水波,热有热浪。在一定意义上讲,走路也是起波的,一步一步走就是起波。唱戏也是起波的,唱完一句再唱第二句,没有一口气唱七八句的。写字也起波,写完一个字再写一个字,不能一笔写几百个字。这是事物矛盾运动的曲折性。”
《国语辞典》:海浪  拼音:hǎi làng
海水受风吹、气压变化、海底地震、火山活动等作用影响所产生的波浪。唐。王勃〈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江湖秋至,方怀纵壑之图;海浪风高,未接垂天之翼。」宋。陈师道〈十八日观潮〉诗:「海浪肯随山俯仰,风帆长共客飘摇。」
《漢語大詞典》:跳波
翻腾的波浪。 隋 薛道衡 《入郴江》诗:“跳波鸣石磧,溅沫拥沙洲。” 宋 苏轼 《送运判朱朝奉入蜀》诗:“似闻 嘉陵江 ,跳波吹枕屏。”《隋唐演义》第二七回:“ 北海 涵虚混太空,跳波逐浪遍鱼龙。”
分類:翻腾波浪
《漢語大詞典》:踏浪
踩踏波浪;浮跃水面。多形容游水技术高超。 唐 顾况 《露青竹杖歌》:“ 曲江 昆明 洗刷牵,四蹄踏浪头枿天。”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偏安佚豫:“市井弄水者 憎儿 、 留住 等凡百餘人,皆手持十幅綵旗,踏浪争雄,直至 海门 迎潮。”《续小五义》第一一○回:“﹝ 蒋平 等﹞五位分波踏浪,踩水直奔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