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会稽山阴人,字法言。少好学,博涉书史。陈宣帝太建中,为宣惠江夏王长史。陈后主即位,仕都官尚书。与江总等并为狎客。后主恶闻过失,范必曲为文饰,称扬赞美。时孔贵人绝爱幸,范与孔氏结为兄妹。宠遇优渥,言听计从,朝廷公卿咸畏范。陈亡,隋文帝以其奸谄,列为四罪人之一,流放远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2—? 【介绍】: 隋魏郡临漳人,名词,以字行。陆爽子。音韵学家。敏于学,任承奉郎。后以父得罪文帝,坐除名。与刘瑧、萧该、颜之推等讨论汉魏六朝反切旧文得失,评议古今音韵是非。文帝仁寿元年,撰《切韵》五卷,成为唐宋韵书之蓝本。原书已佚,敦煌遗书有唐写残卷数种。
全隋文·卷二十七
法言名慈,以字行,魏郡临漳人。开皇中,为承奉郎。父爽,尝奏更皇太子诸子名字。及太子废,而爽先卒,文帝追案,坐除名。有《切韵》五卷。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法言(?~一○八二),字无择。住杭州法会院(《淮海集》卷三八《雪斋记》)。神宗元丰五年卒(《珊瑚网》卷一苏轼《跋晋右将军王羲之敬和帖》)。
释法言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智葵文。出屯慈惠寺。契丹主复遣乙凛击之。蔡文兴思政僧法言。率兵九千。迎击于林原驿南。斩三千馀级。法言战死(会纲)。
《國語辭典》:法言  拼音:fǎ yán
1.礼法之言。《孝经。卿大夫章》:「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
2.书名。东汉扬雄撰,有晋李轨注及宋司马光集注,此书拟论语而作。
《国语辞典》:陆法言(陆法言)  拼音:lù fǎ yán
人名。(西元562~?)名词,字法言,以字行,隋临漳人。官承奉郎。隋文帝仁寿初,以吕静等六家韵书多有分歧,于是和刘臻、萧该、颜之推等八人讨论音韵,评议古今是非,南北通塞,编成切韵。后唐宋韵书多以此为蓝本。
《國語辭典》:典谟(典謨)  拼音:diǎn mó
典、谟,两种文体。典以记国之大事,谟以载谋略之言。典谟泛指古圣贤所遗留的训诫。《文选。孔安国。尚书序》:「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
《漢語大詞典》:法音
(1).指法言。合乎礼法之言。北史·韩显宗传:“窃惟陛下耳听法音,目翫坟典,口对百辟,心虑万机……文章之业,日成篇卷。”
(2).佛教语。解说佛法的声音,佛法。《法华经·譬喻品》:“我闻是法音,得所未曾有。” 唐 白居易 《香山寺新修经藏堂记》:“寺有佛像,有僧徒,而无经典;寂寥精舍,不闻法音,三宝闕一,我愿未满。” 许地山 《缀网劳蛛·命命鸟》:“这里头是 乔答摩 宣讲法要的道场。现时正在演说,好些人物都在那里聆听法音。”
(3).诵经奏乐声。 明 邵璨 《香囊记·祈祷》:“特过玄坛启法音。” 清 洪升 《长生殿·觅魂》:“内奏法音科。”
《漢語大詞典》:典言
(1).法言,合于礼法的言辞。国语·晋语二:“怀之以典言,薄其要结而厚德之,以示之信。” 韦昭 注:“典,法也。法言,谓 阳穀 之会,以四教令诸侯之属。”
(2).典雅有据的言辞。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逮 汉 贾谊 颇节之以礼。自时厥后,缀文之士,不率典言,并务恢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 崔駰 《达旨》,吐典言之裁。” 章炳麟 《辨诗》:“古者多见 子夏 、 李斯 之篇,故其文章都雅,造之自我,皆合典言。”
《国语辞典》:钦佩莫名(钦佩莫名)  拼音:qīn pèi mò míng
心中的钦敬佩服无法言喻。形容非常的敬佩。《官场维新记》第五回:「黄道台这番说话,说得袁伯珍五体投地,钦佩莫名,从此就把回家的心思,抛在脑背后去了。」
《国语辞典》:闭口夺气(闭口夺气)  拼音:bì kǒu duó qì
使他人无法言语。语本《朱子全书。卷六三。治道一。总论》:「此等议论,正是推波助澜,纵风止燎,使彼益轻圣贤,而愈无忌惮,又何足以闭其口而夺其气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