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7,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复权
亲等
法案
法例
法权
律条
私权
律例
禁罔
免坐
法统
公民
初犯
义务
本律
《国语辞典》:复权(复权)  拼音:fù quán
1.泛指恢复丧失的权利。
2.法律上指受褫夺公权者,经一定期限,或遇恩赦,而回复其公权,称为「复权」。
《国语辞典》:亲等(亲等)  拼音:qīn děng
法律上用来计算亲属间亲疏远近的等级。亲等越少表示血缘关系越密切。
《國語辭典》:法案  拼音:fǎ àn
泛指向立法机关提出以备审议制定的法律草案。
《國語辭典》:法例  拼音:fǎ lì
法律全部适用的通则。《民法》第1条至第5条之规定,即属法例。
《國語辭典》:法权(法權)  拼音:fǎ quán
国家行使法律的权力,称为「法权」。
《國語辭典》:律条(律條)  拼音:lǜ tiáo
泛指法律条文。《西游记》第一九回:「你且去看看律条,打进大门而入,该个杂犯死罪哩!」明。焦竑《玉堂丛语。卷四。纂修》:「洪武元年正月,《大明令》刊修,……二十二年八月,更定《大明律》,初命本院同刑部官将比年律条参考折衷,以类编附,曰名例律,附于断狱下。」
《国语辞典》:私权(私权)  拼音:sī quán
法律上指个人在私法上应享的权利,如人格、身分、财产等权。
《國語辭典》:律例  拼音:lǜ lì
律与例都是传统中国重要的法律规范,主要体现在明清两代。二者同时规定在当时的国家基本法典之中,例如《大明律集解附例》、《大清律集解附例》、《大清律例》。
《漢語大詞典》:禁罔
谓张布如网的禁令法律。汉书·刑法志:“姦猾巧法,转相比况,禁罔寖密。” 宋 曾巩 《知州制》:“然破觚以为圜,斲雕以为朴,禁罔疏阔,而吏治蒸蒸,不至于姦,犹为近古。” 清 顾炎武 《井中心史歌》序:“悲年运之日往,值禁罔之逾密。”
分類:禁令法律
《漢語大詞典》:免坐
古代法律,本人犯罪时,亲友亦应连坐治罪。对其亲友免予治罪,谓之“免坐”。晋书·刑法志:“律之初制,无免坐之文……宜总为免例,以省科文,故更制定其由例,以为免坐律。”
《國語辭典》:法统(法統)  拼音:fǎ tǒng
在法律关系上有正当系统,即在法律上有合法地位。
《國語辭典》:公民  拼音:gōng mín
1.拥有一个国家的国籍,依其宪法或法律规定,享有国家赋予公法上之权利,以及负担公法上义务之国民。清。徐珂《清稗类钞。讥讽类。亦公民也》:「公民,人民之有公权得选举议员者也。」
2.为公众利益著想的人。《韩非子。五蠹》:「行货赂而袭当涂者则求得,求得则私安,私安则利之所在,安得勿就?是以公民少而私人众矣。」
3.君王的百姓。汉。刘向《古列女传。卷六。齐伤槐女》:「妾父衍,幸得充城郭为公民。」《魏书。卷七一。列传。裴叔业》:「今大计已尔,势不可追。恐民非公民,吏非公吏。」
《國語辭典》:初犯  拼音:chū fàn
法律上指第一次犯罪而经判决确定者。相对于累犯而言。
《國語辭典》:义务(義務)  拼音:yì wù
1.泛称人在社会中所应尽的职事。《文明小史》第四二回:「盘查奸宄,本是他警察局的义务。」
2.出劳力而不接受报酬的行为。如:「义工多是无报酬的为人义务服务。」
3.依法律规定或契约约定,强制权利主体为特定行为或不行为。如服兵役、纳税。相对于权利而言。
《国语辞典》:本律  拼音:běn lǜ
原有的法律。如:「处置犯罪者,有适当的本律。」《清史稿。卷二三○。阿什达尔汉列传》:「今刑部断狱不依本律,诸臣有坐者,或从重论,辄削其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