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25分类词汇 25
《國語辭典》:回避  拼音:huí bì
1.躲避。《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宋。苏轼 行香子。昨夜霜风词:「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也作「回避」。
2.因有所顾忌而退让。《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相如听得廉颇有这言语,不肯与廉颇相会,每出,才望见廉颇,辄引车回避。」也作「回避」。
《國語辭典》:回避(迴避)  拼音:huí bì
1.因有所顾忌而离开、躲避。《红楼梦》第五三回:「一时,贾珍进来吃饭,贾容之妻回避了。」《文明小史》第一○回:「等到他身走进房间,众秀才只得起身回避。」也作「回避」。
2.因避嫌而不参预其事。如:「青青到法院告黄华,如果黄华的妻子在法院当法官,她就必须回避,不能接办这件案子。」也作「回避」。
《國語辭典》:异议(異議)  拼音:yì yì
1.别有所见的议论或持反对的意见。宋。无名氏《梁公九谏》:「策立武三思之事,诸大臣尽皆拜舞谢敕,惟有卿不拜,朕想卿必有异议。」《三国演义》第一四回:「群臣皆惧操势,亦莫敢有异议;遂择日起驾。」
2.法律上对于法院或行政官署之处分不服时,或契约当事人之一方,对于他一方表示反对时,所提出之意见,称为「异议」。
《漢語大詞典》:异义(異義)
(1).不同的含义;意思不同。墨子·尚同上:“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上下同字异义例:“古书亦有上下文同字而异义者。”
(2).不同的观点;新的见解。后汉书·章帝纪:“其令羣儒选高才生,受学《左氏》《穀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以扶微学,广异义焉。”晋书·王接传:“﹝ 接 ﹞备览众书,多出异义。”
(3).指不同的意见,异议。 宋 苏轼 《次韵答刘泾》:“新音百变口如鶯,异义蜂起弟子争。”一本作“ 异议 ”。
(4).道理不同。 汉 班固 《白虎通·三军》:“告天何?示不自专,非出辞反面之道也,与宗庙异义。” 南朝 宋 颜延之 《重释何衡阳》:“故方罚矜功,而滥咎忘贤,遗存异义,公私殊异,已备前白。”
(5).违反常规、礼法。 汉 何休 《〈春秋公羊传〉序》:“传春秋非一,本据乱而作,其中多非常异义可怪之论。” 徐彦 疏:“非常异义者,即 庄 四年 齐襄 復九世之讎而灭 纪 , 僖 元年实与 齐桓 专封是也,此即非常之异义,言异於 文 武 时……若其常义,则诸侯不得擅灭,诸侯不得专封。” 宋 曾巩 《为人后议》:“故为人后者,为之降其父母之服,则有之矣;为之絶其父母之名,则未之有也……今欲使从所后者为属,而变革其父母之名,此非常异义也。”
《國語辭典》:主文  拼音:zhǔ wén
法律上判决文的第一段,记载判决结果与适用的法律。
《國語辭典》:主文谲谏(主文譎諫)  拼音:zhǔ wén jué jiàn
假借对事物的形容以寄寓规谏的意思。语本《诗经。大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國語辭典》:权利(權利)  拼音:quán lì
1.权势和货财。《荀子。劝学》:「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史记。卷四二。郑世家》:「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2.指人民依法律规定得享有并受法律保护的地位或利益。
《國語辭典》:故杀(故殺)  拼音:gù shā
传统法中杀人罪的类型之一。
《國語辭典》:法人  拼音:fǎ rén
一社会组织体,在法律上得为权利义务的主体。与自然人同为法律上所谓的人。法人的种类,依设立法规可分为公法人与私法人;依成立要件可分为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依设立的目的,可分为公益法人与营利法人。
《國語辭典》:故纵(故縱)  拼音:gù zòng
1.故意纵使他人犯罪。《汉书。卷二三。刑法志》:「于是招进张汤、赵禹之属,条定法令,作见知故纵、监临部主之法。」
2.故意纵使犯人脱逃。《后汉书。卷二二。马武传》:「帝故纵之,以为笑乐。」
《國語辭典》:误杀(誤殺)  拼音:wù shā
因错误而杀死原本无意杀害的人。如:「警匪枪战时,最容易误杀路人。」
《國語辭典》:故失  拼音:gù shī
法律上指科刑不当,故意减轻或加重罪刑。如:「法院对这件案子的判决有故失之嫌,引起社会大众的不满。」
《漢語大詞典》:故误(故誤)
法律用语。知而故犯与误犯。 唐 崔融 《代宰相上尊号表》:“除指斥之坐,议故误之条。”
《國語辭典》:送达(送達)  拼音:sòng dá
1.法律上指法院依法定方式,将判决书及诉状等亲自交付或由邮政单位送至诉讼关系人。若不能交付时,会使其具有知悉机会的行为。
2.把东西送到当事人手中。如:「收发人员将公文、卷宗送达各专属单位办理。」
《國語辭典》:證据(證據)  拼音:zhèng jù
證明事实的材料。《文明小史》第一四回:「如今看来,就这洋灯而论,晶光烁亮,已是外国人文明的證据。」
《國語辭典》:供认(供認)  拼音:gōng rèn
承认所做的事情。如:「你的同夥已经供认罪行,你还不赶快俯首认罪。」《喻世明言。卷三八。任孝子烈性为神》:「大尹听罢,呆了半晌,遂问排邻,委果供认是实。」
《漢語大詞典》:辩诉(辯訴)
法律用语。法院审判案件时,被告人为自己申辩。
《國語辭典》:驳斥(駁斥)  拼音:bó chì
反驳斥责。如:「他的意见提出后,立刻遭到驳斥。」《孽海花》第二四回:「我国严词驳斥了几回,日本就日日遣兵调将,势将与我国决裂。」
《國語辭典》:驳回(駁回)  拼音:bó huí
1.不答应、不承认。《红楼梦》第四二回:「我又不会这工细楼台,又不会画人物,又不好驳回,正为这个为难呢!」《文明小史》第四三回:「心上实在不懂,当面又不敢驳回。」
2.法院对不合诉讼程序及缺乏法定要件的案件,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