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7,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规绳
顺轨
朝则
绳尺
中律
肃括
轨度
成纪
矩度
自律
缘法
乐方
天仪
遗规
准法
《國語辭典》:规绳(規繩)  拼音:guī shéng
规矩准绳。比喻标准、法度。《荀子。哀公》:「所谓贤人者,行中规绳,而不伤于本。」《西游记》第三六回:「你只知月色光华,心怀故里,更不知月家之意,乃先天法象之规绳也。」
分類:法度
《國語辭典》:规矩绳墨(規矩繩墨)  拼音:guī jǔ shéng mò
规、矩、绳、墨,是用来画圆、方、直线的工具。比喻应遵守的标准、法度。《管子。七臣七主》:「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也作「规矩钩绳」、「规矩准绳」。
《漢語大詞典》:顺轨(順軌)
(1).遵循运行的轨道。 汉 班固 《为第五伦荐谢夷吾表》:“上令三辰顺轨於歷象,下使五品咸训於嘉时。”晋书·天文志上:“然则三皇迈德,七曜顺轨,日月无薄蚀之变,星辰靡错乱之妖。”
(2).遵从礼制法度,归顺正道。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海盗奔迸, 黑山 顺轨。” 李善 注引魏志:“ 黑山 贼 张燕 率其众降,封为列侯。” 晋 左思 《魏都赋》:“於时 东鯷 即序,西倾顺轨, 荆 南怀憓, 朔 北思韙。”隋书·礼仪志一:“微习礼容,皆知顺轨。” 清 冯桂芬 《致李伯相书》:“以今观之,则又吉讖也,从此百年顺轨,利孰大焉。”
《漢語大詞典》:朝则(朝則)
朝廷的典章法度。 南朝 梁 徐勉 《报伏挺书》:“吾智乏佐时,才慙济世,禀承朝则,不敢荒寧。” 隋 江总 《为太保萧公谢仪同表》:“薄代专征,早游边外;执玉奉酎,文亏朝则。”
《國語辭典》:绳尺(繩尺)  拼音:shéng chǐ
工匠取直、丈量的工具。比喻法度。《金史。卷一二六。文艺传下。元德明传》:「为文有绳尺,备众体。」
《漢語大詞典》:中律
(1).合于音律。 汉 贾谊 新书·傅职:“号呼歌謡声音不中律,燕乐雅颂逆乐序。”《韩诗外传》卷一:“马鸣中律,驾者有文,御者有数。”
(2).合乎格律。 唐 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遣辞必中律,利物常发鉶。”
(3).合乎法度。文选·左思〈魏都赋〉:“毕出征而中律,执奇正以四伐。” 吕向 注:“军帅师出行,尽中剋胜之法,执奇正之计也。”
《漢語大詞典》:肃括(肅括)
恭敬而有法度。指人的威仪。亦用于治学和书法、文辞等。 汉 扬雄 《法言·修身》:“或问:士何如斯可以禔身?曰:其为中也弘深,其为外也肃括,则可以禔身矣。” 李轨 注:“肃,敬也;括,法也。” 宋 曾巩 《御史中丞制》:“某强毅肃括以禔其身,博学精识通於世用。” 清 钱谦益 《温如先生陈公墓志铭》:“其为学弘深而肃括,经传洽熟,颂礼详明。” 清 王澍 《论书賸语·论古》:“ 有唐 一代书,格律森严,多患方整;至 宋 四家,各以其超逸之姿,破除成法,盖拓向外来,而 晋 唐 谨严肃括之意亡矣。”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铭之为物,远古思邃,徵寿於鐘鼎;季近文敷,施藻於山岳。鐘鼎灵长,故弘润而简贵;山岳气壮,乃肃括而华腴。”
《國語辭典》:轨度(軌度)  拼音:guǐ dù
法度。《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轨度其信,可明徵也。」
《漢語大詞典》:成纪(成紀)
(1).成其纪纲,合乎法度。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发音在咏,动容成纪。” 李善 注:“《韩诗》曰:‘……成其纪纲。’”
(2).复姓。 唐 代有 成纪慕仁 。见《续通志·氏族八》
《漢語大詞典》:矩度
(1).泛指计量长度和角度的用具。 宋 陆游 《建宁府尊胜院佛殿记》:“ 怀素 坐裂瓦折桷腐柱頽垣之间,召工人持矩度,谋增大其旧。”
(2).规矩法度。宋史·理宗纪一:“出入殿庭,矩度有常。” 明 归有光 《与沈敬甫书》:“大概谓 钦甫 经学多超悟,文字未能卓然得古人矩度耳。” 清 黄宗羲 《张仁庵古本大学说序》:“立身制行,粹然儒者之矩度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离骚》﹞较之于,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
《國語辭典》:自律  拼音:zì lǜ
人能服从内在自我的规律,约束管理自己。
《國語辭典》:缘法(緣法)  拼音:yuán fǎ
1.沿用成法。《史记。卷六八。商君传》:「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2.遵循法度。汉。贾谊《新书。卷八。道术》:「缘法循道谓之轨,反轨为易;袭当缘道谓之道,反道为辟。」
《國語辭典》:缘法(緣法)  拼音:yuán fa
缘分。《儒林外史》第四回:「人生万事,都是个缘法,真个勉强不来的。」《红楼梦》第九七回:「李纨在旁解说道:『当真这林姑娘和这丫头也是前世的缘法儿。』」
《漢語大詞典》:乐方(樂方)
音乐的法度。《文选·傅毅〈舞赋〉》:“动朱唇,紆清阳,亢音高歌为乐方。” 李善 注:“ 杜预 《左氏传》注曰:‘方,法也。’”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有美篇》:“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娱乐方式。 三国 魏 曹植 《斗鸡》诗:“主人寂无为,众宾进乐方。长筵坐戏客,鬭鸡观閒房。”
《漢語大詞典》:天仪(天儀)
(1).谓天之光仪。《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八·汉安世房中歌》:“孝奏天仪,若日月光。”宋书·律历志下:“七政致齐,实谓天仪。”
(2).指天子的容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既赐奉朝请,咫尺天仪。”《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神御出瑶軫,天仪降藻舟。” 吕向 注:“神、天,皆谓帝也……仪,容仪也。”
(3).上天规定的法度。云笈七籤卷八十:“奉承教旨,具依天仪,长斋千日。”此指道教的法规。
《漢語大詞典》:遗规(遺規)
(1).先前留下来的法度、规则。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二:“ 周任 有遗规,其言明且清。” 清 张五典 《示吏》诗:“社仓遗规传紫阳,其人经画行其乡。”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温子昇 长於碑版,叙事简直,得 张 蔡 之遗规; 卢思道 长於歌词,发音刚劲,嗣 建安 之佚响。”
(2).留下的谋划。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时北事已章灼,余念数路出师,具有殷鉴,虽上流运奇,先王有遗规,而今未必能。”
《漢語大詞典》:准法(準法)
(1).供人遵循的法度、仿效的模式。《书·太甲中》“欲败度” 唐 孔颖达 疏:“準法谓之度。” 方东树 《〈切问斋文钞〉书后》:“窃见诸贤之作,其陈义经物,论议可取者固多矣;而浅俗之词,谬惑之见亦不少。杂然登之,漫无别白,非所以示学者之準法也。”
(2).以“准”调和乐律的方法。《后汉书·律历志上》:“官无晓六十律以準调音者,故待詔 严崇 ,具以準法教子男 宣 。”参见“ 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