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1,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宗法
格律
无理
格式
矩矱
法家
法守
律度
盛节
雅度
侯度
逆节
无经
议法
新规
《國語辭典》:宗法  拼音:zōng fǎ
古时分别嫡庶统系的制度,以别亲疏,以示系统,以明亲亲合族之义。其道可推于治国安民。如:「宗法社会」、「宗法制度」。《朱子语类。卷九○。祭》:「如今要知宗法祭祀之礼,须是在上之人先就宗室及世族家行了,做个样子,方可使以下士大夫行之。」
《國語辭典》:格律  拼音:gé lǜ
1.传统法中指法律条令。唐。刘肃《大唐新语。卷五。孝行》:「复雠礼所许,杀人亦格律具存。孝子之心,义不顾命。国家设法,焉得容此。杀人成复雠之志,赦之亏格律之道。」《旧五代史。卷三七。唐书。明宗本纪三》:「自兵兴以来,法制不一,诸道州县常行枷杖,多不依格律,请以旧制晓谕,改而正之。」
2.诗、词、曲、赋的平仄、音韵、字数、句数等形式和规律。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至于贯穿古今,覶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宋。许顗《彦周诗话》:「有五句成篇者,尽古今诗之格律,足以资详博,不可不知也。」
3.个人生活行为在主观上所遵循法度和规则。唐。窦冀〈怀末上人草书歌〉:「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國語辭典》:无理(無理)  拼音:wú lǐ
1.无礼。《红楼梦》第六七回:「妈妈和哥哥商议商议,也该请一请,酬谢酬谢才是,别叫人家看著无理似的。」
2.没道理。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若横生图计,无理请谒,非吾教也。」
3.无脉理。《淮南子。览冥》:「金积折廉,璧袭无理。」
《國語辭典》:格式  拼音:gé shì
1.规则法度。《北史。卷六三。苏绰传》:「帝令朝臣釐改旧法,为一代通典,律令格式,多威所定。」
2.规格样式。《红楼梦》第五三回:「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
《國語辭典》:矩矱  拼音:jǔ huò
1.本指画直角或方形的曲尺。比喻规矩法度。《楚辞。屈原。离骚》:「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汉。严忌〈哀时命〉:「上同凿枘于伏戏兮,下合矩矱于虞唐。」
2.作为典范、法式。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序志》:「但言不尽意,圣人所难;识在瓶管,何能矩矱?」
《國語辭典》:法家  拼音:fǎ jiā
1.战国时的学派,为九流之一。以尚法明刑为主,以李悝、商鞅、韩非等人为代表。
2.有名的大家。
《國語辭典》:法守  拼音:fǎ shǒu
以法度自守其职。《孟子。离娄上》:「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
《國語辭典》:律度  拼音:lǜ dù
律法、法度。《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漢語大詞典》:盛节(盛節)
(1).高尚的节操。 汉 桓宽 盐铁论·褒贤:“盛节絜言,皦然若不可涅。”
(2).盛大的礼仪。《汉书·儿宽传》:“其封 泰山 ,禪 梁父 ,昭姓考瑞,帝王之盛节也。”
(3).好的法度。 宋 苏轼 《教战守策》:“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
《漢語大詞典》:雅度
(1).正度,国家规定的法度。晋书·张茂传:“每所经营,轻违雅度,实非士女所望於明公。”
(2).高雅的风度。 南朝 梁 沈约 《怀旧诗》之九:“ 豫州 怀风范,绰然标雅度。”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李约》:“ 约 雅度简远,有山林之致。”《西湖佳话·葛岭仙迹》:“尝闻贤人君子之涉世,即居仕路中吐握风云,亦宜有山水之雅度,如老先生今日是也。”
(3).高雅的度量。 晋 孙绰 《颍州府君碑》:“君天纵杰迈,奇逸卓犖,茂才亮拔,雅度恢廓。” 唐 王勃 《三国论》:“然 备 数困而意不折,终能大启西土者,其惟雅度最优乎?” 宋 苏轼 《与人书》之四:“恃公雅度阔略细谨耳,然亦皇恐不可言也。”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谁知他竟无一字怨尤,益加佩服老师的学识雅度。”
《漢語大詞典》:侯度
为君之法度。《诗·大雅·抑》:“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 郑玄 笺:“侯,君也。……故又戒乡邑之大夫及邦国之君平女万民之事,慎女为君之法度,用备不亿度而至之事。” 晋 陆云 《赠顾骠骑·有皇》诗:“敬子侯度,慎徽百辟。”
分類:法度
《漢語大詞典》:逆节(逆節)
(1).叛逆的念头或行为。管子·势:“逆节萌生,天地未形,先为之政,其事乃不成。” 尹知章 注:“言将为篡杀凶逆之节。”隋书·地理志下:“其人性并轻悍,易兴逆节。” 清 侯方域 《颜真卿论》:“是时 僕固怀恩 虽未叛,然其逆节已著矣。”
(2).指违背伦理的行为。《国语·越语下》:“逆节萌生。” 韦昭 注:“害杀忠正,故为逆节。” 汉 刘向 列女传·魏节乳母:“岂可利赏畏诛之故,废正义而行逆节哉!”
(3).犹叛逆。后汉书·朱浮传:“今 彭宠 反畔, 张丰 逆节,以为陛下必弃捐它事,以时灭之。”新唐书·外戚传·武三思:“ 睿宗 立,以父子皆逆节,斲棺暴尸,夷其墓。”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六朝名教颓陵:“ 晋 王敦 、 桓温 ,叛臣也,而《世説》犹称 敦 为 王大将军 ,称 温 为 桓公 , 六朝 名教頽陵,恬不以逆节为异。”
(4).指叛逆者。 三国 魏 潘勖 《册魏公九锡文》:“揜讨逆节,折衝四海。”《宋书·沈文秀传》:“凡诸逆节,亲为戎首,一不加罪, 文炳 所具。” 唐 杜甫 《咏怀》之一:“胡雏逼神器,逆节同所归。” 仇兆鳌 注:“逆节,指附贼者。”
(5).违背法度。《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凡杀无辜十六人,至一家母子三人。逆节絶理。”
(6). 陕西 临潼 风俗。重阳节登 骊山 ,饮茱萸酒,亲友互赠枣糕,名曰“逆节”。参阅陕西通志·风俗
《漢語大詞典》:无经(無經)
(1).没有常规或法度。《楚辞·九章·悲回风》:“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茫茫之无纪。” 洪兴祖 补注:“此言 楚国 变乱旧常,无定法也。” 明 李东阳 《东祀录·通达下情题本》:“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繁,科派重叠。”
(2).谓不能用通常的言语文字表述。 唐 张蠙 《宿开照寺光泽上人院》诗:“静室谭玄旨,清宵独细听;真身非有像,至理本无经。”
《漢語大詞典》:议法(議法)
斟酌法度;讨论法制。 宋 胡宿 《乞杨开充大理少卿状》:“观其议法详平,正而有守,臣等今保举堪充权大理少卿公事。” 宋 周行己 《上皇帝书》:“然而天下之民,犹有不得尽被陛下之泽,而经国之术,犹有不得尽如陛下之意者,岂非有司议法之过,官吏行法之弊乎?” 明 张居正 《辛未会试程策》之二:“法之不行也,人不力也,不议人而议法,何益?”
《漢語大詞典》:新规(新規)
新的规则;新的法度。 唐 白居易 《达聪明致理化策》:“夫欲达聪明致理化,则在乎奉成式,不必乎创新规也。”
分類: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