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1,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明宪
悬衡
败度
称数
将礼
遵式
体式
择行
遗矩
前式
明规
风轨
永式
遐轨
异轨
《漢語大詞典》:明宪(明憲)
严明的法度。 汉 蔡邕 《故太尉乔公庙碑》:“畏怖明宪,检于静息。”《北史·高丽传》:“其感恕思愆,祗承明宪,辑寧所部,动静以闻。” 宋 陈亮 《廷对策》:“朕以凉菲,承 寿皇 付託之重,夙夜祗翼,思所以遵慈謨,蹈明宪者,甚切至也。”
分類:严明法度
《國語辭典》:悬衡(懸衡)  拼音:xuán héng
1.挂起秤锤。《淮南子。说林》:「循绳而斲则不过,悬衡而量则不差。」
2.昭示法度。《汉书。卷五一。邹阳传》:「臣闻秦倚曲台之宫,悬衡天下。」
3.比喻轻重相当,势均力敌。唐。齐己 酬西蜀广济大师见寄诗:「楚外已甘推绝唱,蜀中谁敢共悬衡。」
《國語辭典》:天平  拼音:tiān píng
1.衡量较轻物品的器具。直柱上支著一横杆,杆的两端各悬挂一个小盘,一边放置物品,一边放置砝码。当两端呈平衡状态时,累计砝码重量,即可求得物重。
2.天无变异。《魏书。卷三六。李顺传》:「各秉文而经武,故天平而地成。」
《漢語大詞典》:败度(敗度)
败坏法度。书·太甲中:“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底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 孔 传:“言己放纵情欲,毁败礼仪、法度,以召罪於其身。” 唐 白居易 《息游惰策》:“念异货之败度,则寡欲,而人著诚矣。” 明 归有光 《圣人之心无穷》:“况周天下之人,而欲人而衣之食之而教之,求其无一人之不食不衣,而不至于败度而斁伦者,圣人果可以自必耶?”
分類:败坏法度
《漢語大詞典》:称数(稱數)
犹计算。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计倪:“军败而还,是时死伤者不可称数。”魏书·刘骏传:“凡甚者乃危亡不相知,飢寒不相恤,又疾谗害其间,不可称数。”
符合法度。荀子·富国:“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揜,必时臧餘,谓之称数。”
重量单位的数量。管子·幼官:“修道路,偕度量,一称数,藪泽以时禁发之。” 尹知章 注:“称,斤两也。数,多少也。”
《漢語大詞典》:将礼(將禮)
大礼。谓祭祀之礼。《书·洛诰》:“惇宗将礼。” 孔 传:“厚尊大礼。” 孔颖达 疏:“将,大也。厚尊大礼,谓祭祀之礼。”
(1).将帅带兵的法度。黄石公三略卷上:“军讖曰:‘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飢。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是谓将礼。’”
(2).将帅的礼仪。 唐 苏颋 《同饯阳将军兼原州都督御史中丞》诗:“将礼登坛盛,军容出塞华。”
《漢語大詞典》:遵式
遵照法度或规定。 晋 潘岳 《南阳长公主诔》:“二子遵式,匪严而峻。” 清 林则徐 《英兵船阻挠该国商船具结进口折》:“此时他国货船遵式具结者,固许进埔。”
《國語辭典》:体式(體式)  拼音:tǐ shì
1.体制、格式。《南史。卷二七。孔奂传》:「奂博物强识,甄明故实,问无不知,仪注体式,笺书表翰,皆出于奂。」
2.体裁、类型。如:「诗与散文的体式不同。」
3.文字的式样。如:「拼音字母有手写体和印刷体两种体式。」
《漢語大詞典》:择行(擇行)
败坏的德行或不合法度的行为。择,通“ 殬 ”。孝经·卿大夫:“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太原周党》:“身无择行,口无择言,脩身慎行,恐辱先也。”北齐书·许惇传:“子 文纪 , 武平 末度支郎中。 文纪 弟 文经 ,勤学方雅,身无择行,口无戏言。”
《漢語大詞典》:遗矩(遺矩)
(1).指前人的法度、准则。宋书·傅亮传:“咏 倚相 之遗矩,希 董生 之方融。” 清 罗安 《伤侈俗》诗:“昔闻俭为德之共,高曾遗矩在孙子。” 易宗夔 《新世说·巧艺》:“其笔法度越凡流,直追古哲……诚为先民遗矩,后学指南。”
(2).谓留下法度、准则。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同州刺史尔绵永神道碑》:“吏不能欺,兵无敢背, 玉关 遗矩, 汾海 留爱。”
《漢語大詞典》:前式
从前的法度和规范。三国志·魏志·齐王芳等传论:“ 陈留王 恭己南面,宰辅统政,仰遵前式,揖让而禪。”宋书·谢灵运传论:“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斯前代之令典也……朕奉若丕训,宪章前式。”
《漢語大詞典》:明规(明規)
(1).明显的规鉴。 汉 阮瑀 《驾出北郭门》诗:“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
(2).明确的法度或准则。《宋书·礼志四》:“且 汉 代鸿风,遂登配祔, 晋 氏明规,咸留荐祀。”
《漢語大詞典》:风轨(風軌)
(1).犹风度;作风。后汉书·独行传序:“虽事非通圆,良其风轨有足怀者。”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四·僧含:“ 元嘉 七年, 新兴 太守 陶仲祖 立 灵味寺 ,钦 含 风轨,请以居之。”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 唐 人则‘闺中少妇不知愁’、‘西宫夜静百花香’,婉孌中自矜风轨。”
(2).犹言教化法度。魏书·张彝传:“ 高祖 大圣临朝……开翦荆棘,徙御神县,更新风轨,冠带朝流。”北史·甄琛传:“请免所居官以肃风轨。”
(3).风标、轨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必使理有典刑,辞有风轨,总法家之式,秉儒家之文。” 清 谭嗣同 《三十自纪》:“若夫 汉武帝 命 所忠 求 相如 遗书, 魏文帝 詔天下上 孔融 文章,渐昭风轨,犹无集名。”
《漢語大詞典》:永式
永久的法度。晋书·良吏传·潘京:“ 京 白太守曰:‘夫太庙立,移神主,应问讯,不应贺。’遂遣 京 作文,使诣京师,以为永式。”周书·文帝纪下:“ 魏帝 以 太祖 前后所上二十四条及十二条新制,方为中兴永式。”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上元 三年闰三月戊子敕:‘制敕施行,既为永式,比用白纸,多有虫蠹,自今已后,尚书省颁下诸司、及州下县,宜并用黄纸。’”
分類:永久法度
《國語辭典》:遐轨(遐軌)  拼音:xiá guǐ
前人的法度。汉。阮瑀〈纪征赋〉:「仰天民之高衢兮,慕在昔之遐轨。」《晋书。卷七四。列传。桓彝》:「迈周庾之清尘,遵许郭之遐轨。」
《國語辭典》:异轨(異軌)  拼音:yì guǐ
车轨各异。比喻途径各不相同。《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史臣曰:「王褒、刘向、扬、班、崔、蔡之徒,异轨同奔,递相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