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治瘉(治瘉)  拼音:zhì yù
治疗痊瘉。如:「医护人员日夜不休的细心诊疗,终于治瘉了他的病。」
《国语辞典》:洗肾(洗肾)  拼音:xǐ shèn
透析是一种对末期肾脏病人的治疗方式,俗称为「洗肾」。可分为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
《国语辞典》:洗牙  拼音:xǐ yá
一种预防和治疗牙病的方法。用器具和强力水柱将牙齿和牙龈上的秽物去除。
《國語辭典》:补血(補血)  拼音:bǔ xiě
1.使红血球或血红素增加,能够滋养血气。如:「妇女产后需要补血。」
2.比喻团队补入新成员。
《漢語大詞典》:割治
指用外科手术治疗疾患。 谢觉哉 《不惑集·学习常谈》:“比如人身上生了疮疖,要割治,受不住割治的痛,疮疖不会消失且将发展。”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三家邻居》:“ 严一峰 先生发现自己患着慢性盲肠炎。他决定进医院去割治。”
《國語辭典》:疗效(療效)  拼音:liáo xiào
治疗疾病的效果。如:「用这种药物治疗头痛,疗效很好。」
《漢語大詞典》:疗救(療救)
(1).治疗救助。后汉书·廉范传:“年十五,辞母西迎父丧……载船触石破没, 范 抱持棺柩,遂俱沉溺。众伤其义,鉤求得之,疗救仅免於死。”法苑珠林卷四四引《福田经》:“常施医药,疗救众病。” 鲁迅 《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2).指救治的方法。 鲁迅 《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单是妄行的是可与论议的,故意妄行的却无须再与谈理。唯一的疗救,是在另开药方:酸性剂,或者简直是强酸剂。”
《漢語大詞典》:剖治
开刀治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 铭 左手左腿为枪击穿两孔,又一枪中腹,枪子未出,情形危急,现觅洋医剖治。”
分類:治疗
《漢語大詞典》:扎古
(1).方言。治疗。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三:“前些日子闹眼睛,公家大夫给扎古好了。” 峻青 《海啸》第二章七:“他会一种祖传的小手艺,扎顾牲口。”
(2).方言。制作。 刘白羽 《战火纷飞》:“八路军来了,妈说扎姑一双鞋带上也等不及,他就去参加了。”
(3).方言。对付;惩治。 董均伦 《觅汉和少掌柜》:“觅汉们听了很生气,三个商议怎么扎固他。”
《漢語大詞典》:吐法
用药物促使呕吐的治疗方法。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序例二·张子和汗吐下三法:“如引涎漉涎,取嚏追泪,凡上行者,皆吐法也。”《科学画报》1983年第9期:“吐法,也叫催吐法,是应用一些催吐的药物,使病邪或有毒物质从口吐出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國語辭典》:头痛灸头,脚痛灸脚(頭痛灸頭,腳痛灸腳)  拼音:tóu tòng jiǔ tóu,jiǎo tòng jiǔ jiǎo
只医治疼痛的部位,不追究病源。比喻只顾眼前,对问题不作通盘考量,不从根本上解决。《朱子语类。卷一一四。训门人二》:「今学者亦多来求病根,某向他说,头痛灸头,脚痛灸脚。病在这上,只治这上便了,更别讨甚病根也!」也作「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漢語大詞典》:头针疗法
用短毫针在头皮的特定刺激区密集针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脑源性疾患所引起的肢体瘫痪、麻木、感觉异常以及共济失调、舞蹈震颤、失明、失语等。也可治疗内脏疼痛、皮肤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
《漢語大詞典》:体疗(體療)
谓治疗内科病症。新唐书·百官志三:“医博士一人,正八品上;助教一人,从九品上。掌教授诸生以《本草》《甲乙》《脉经》,分而为业:一曰体疗,二曰疮肿,三曰少小,四曰耳目口齿,五曰角法。”
《漢語大詞典》:医疗体育
也称“体育医疗”。运动医学名词。指采取体育手段或机体功能锻炼的方法预防、治疗疾病,矫正体格缺陷和改善生理功能的一种主动的、全身的、自然的疗法。有气功、导引以及各种专门的医疗体操、运动和自然力锻炼等。急性疾病不宜进行医疗体育。
《漢語大詞典》:药捻(藥捻)
(1).用来点燃火药、爆竹的引线。
(2).带药的纸捻或纱布条,外科治疗时用来放入伤口或疮口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