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希微  拼音:xī wéi
1.隐约不明。《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宋。苏轼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诗:「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
2.稀疏细微。唐。贾登 奉和圣制喜雨赋:「其始至也,历乱希微,雾杂烟霏。」
《國語辭典》:埏埴  拼音:shān zhí
1.用水和泥来制作陶器。《荀子。性恶》:「故陶人埏埴而为器。」汉。桓宽《盐铁论。通有》:「铸金为锄,埏埴为器。」
2.陶器。《抱朴子。外篇。广譬》:「无当之玉碗,不如全用之埏埴。」
3.培养。《文选。潘岳。西征赋》:「士无常俗,而教有定式,上之迁下,均之埏埴。」
《國語辭典》:小鲜(小鮮)  拼音:xiǎo xiān
小鱼。《老子》第六○章:「治大国若烹小鲜。」宋。陆游夜归〉诗:「寒齑煮饼坐茆店,小鲜供馔寻鱼罾。」
《漢語大詞典》:无身(無身)
(1).道家语。谓没有自我的存在。《老子》:“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河上公 注:“使吾无有身体,得道,自然轻举昇云,出入无间,与道通神,当有何患?” 唐 薛莹 《寄旧山隐侣》诗:“旧山诸隐沦,身在苦无身。”
(2).谓身死。《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当此之时, 亮 之素志,进欲龙驤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
《漢語大詞典》:守静
保持清静,无所企求。语出老子:“致虚极,守静篤。” 河上公 注:“守清静,行篤厚。”后汉书·羊续传:“﹝ 羊续 ﹞坐党事,禁錮十餘年,幽居守静。”晋书·王湛传:“﹝ 王湛 ﹞遭父丧,居於墓次。服闋,闔门守静,不交当世,冲素简淡,器量隤然,有公辅之望。” 唐 王维 《赠房卢氏琯》诗:“将从海岳居,守静解天刑。”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神化:“释言‘真空’, 老 言‘守静’,皆以神化为无有而思超越之。”
《漢語大詞典》:象帝
(1).语本老子:“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河上公 注:“道自在天帝之前。此言道乃先天地生也。” 王弼 注:“不亦似帝之先乎!帝,天帝也。”因以指天帝。 清 姚鼐 《秋斋有述》诗:“渊乎象帝先,旷矣发吾覆。”
(2).指 老子 。 唐 朝尊封 老子 为 太上玄元皇帝 ,故即用《老子》中语为 老子 的别称。 唐 韩愈 《奉和杜相公十六韵》:“象帝威容大,仙宗宝历赊。” 孙汝听 注:“此言象帝者,即指 玄元 也。” 宋 邵雍 《不去吟》:“用诗赠真宰,以酒劝象帝。”
《漢語大詞典》:守黑
谓安于暗昧,保持玄寂。语出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河上公 注:“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白,当復守之以默默如闇昧无所见。” 唐 蒋防 《白兔赋》:“饮玉池而冰光不散,食瑶草而雪影长新。理符守黑,事异文身。”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大易:“入,非收视反听,寂静以守黑之谓也。”
《國語辭典》:恍恍  拼音:huǎng huǎng
茫然迷糊的样子。《文选。班固。西都赋》:「魂恍恍以失度,巡回涂而下低。」
《漢語大詞典》:五神
(1).五脏之灵气。《老子》“谷神不死” 汉 河上公 注:“神,谓五藏之神也。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五藏尽伤,则五神去矣。”
(2).指五脏。 宋 范仲淹 《谢赐凤茶表》:“濯五神之精爽,祛百疾之冥烦。”
(3).指五帝。《汉书·礼乐志》:“五神相,包四邻,土地广,扬浮云。”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五帝为 太一 相也。”参见“ 五帝 ”。
(4).五德。 唐 柳宗元 《沛国汉原庙铭序》:“五神环运,炎德復起。” 孙汝听 注:“五神,五德也。”参见“ 五德 ”。
(5).五方之神,指 勾芒 、 祝融 、 后土 、 蓐收 、 玄冥 ,亦称五行之神。《淮南子·要略训》:“顺时运之应,法五神之常。”《南齐书·礼志上》:“ 勾芒 等五神,既是五帝之佐,依 郑玄 説,宜配食于庭。” 南朝 梁简文帝 《吴兴楚王神庙碑》:“昔者 武王 询於 太公 ,五神之礼正。”
《國語辭典》:五帝  拼音:wǔ dì
1.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圣王。因出自传说,故说法不尽相同,较主要者为:(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南朝宋。裴骃。集解:「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礼,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2)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2.东西南北中五方位的天神。指太昊、炎帝、少昊、颛顼、黄帝。《周礼。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汉。郑玄。注:「五帝:苍曰灵威仰,太昊食焉,赤曰赤熛怒,炎帝食焉,黄曰含枢纽,黄帝食焉,白曰白招拒,少昊食焉,黑曰汁光纪,颛顼食焉。」《楚辞。屈原。九章。惜诵》:「令五帝以析中兮,戒六神与向服。」汉。王逸。注:「五帝谓五方神也,东方为太白皞,南方为炎帝,西方为少昊,北方为颛顼,中央为黄帝。」
《國語辭典》:五德  拼音:wǔ dé
1.古时阴阳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以五行生剋为帝王嬗代之应,其说尤盛于秦汉间。《史记。卷九六。张丞相列传》:「推五德之运,以为汉当水德之时,尚黑如故。」汉。班固典引〉:「肇命民主,五德初始。」
2.玉有五德。即仁、智、义、礼、信五德。《礼记。聘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孚尹旁达,信也。」
3.鸡有五德。即文、武、勇、仁、信五德。《韩诗外传》卷二:「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有此五德,君犹日瀹而食之者,何也?」
《漢語大詞典》:营魄(營魄)
魂魄。老子:“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河上公 注:“营魄,魂魄也。” 晋 陆机 《赠从兄车骑》诗:“营魄怀兹土,精爽若飞沉。” 王闿运 《罗季子诔》:“呜呼 季子 ,营魄在疚。”
《漢語大詞典》:玄通
(1).谓与天相通。老子:“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 河上公 注:“玄,天也。言其志节玄妙,精与天通也。”《后汉书·党锢传·刘祐》:“吾子怀 蘧氏 之可卷,体 宁子 之如愚,微妙玄通,冲而不盈。”法苑珠林卷四三:“夫圣人之用,玄通无碍。”
(2).暗中相通。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众初怪恶,传省其诗,慨然叹死生之玄通也。”
《漢語大詞典》:与与(與與)
(1).繁盛貌。《诗·小雅·楚茨》:“我黍与与,我稷翼翼。” 郑玄 笺:“黍与与,稷翼翼,蕃廡貌。” 汉 张衡 《南都赋》:“其原野则有桑漆麻苧,菽麦稷黍。百穀蕃廡,翼翼与与。”
(2).威仪合度貌。论语·乡党:“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邢昺 疏:“与与,威仪中适之貌。既当君在之所,故恭敬使威仪中适,不敢解惰也。” 唐 韩愈 《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襃衣危冠,与与如也。”
(3).犹豫不决貌。老子“与兮若冬涉川” 汉 河上公 注:“举事輒加重慎,与与兮若冬涉川,心犹难之也。”《淮南子·兵略训》:“故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击其犹犹,陵其与与。”
《漢語大詞典》:贵行(貴行)
谓以身体力行为贵。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汉 河上公 注:“知者贵行,不贵言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古人质正,贵行贱言,故为政者不尚文辨,修道者不崇辞説。” 明 宋濂 《故民匠提举司知事许府君墓志铭》:“为学贵行,不行而能言,虽如簇锦,将何施邪!”
敬称他人职业。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你既要做雅人,为什么还要做你这贵行?”
《國語辭典》:漂漂  拼音:piāo piāo
1.飞扬、高飞的样子。汉。贾谊吊屈原文〉:「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
2.漂浮流去。《吕氏春秋。慎行论。求人》:「沸水漂漂,九阳之山。」
3.漂泊。唐。杜甫严氏溪放歌行〉:「天下甲马未尽销,岂免沟壑常漂漂。」
《漢語大詞典》:守默
谓保持玄寂。语出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汉 河上公 注:“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白,当復守之以默默如闇昧无所见。” 清 龚自珍 《释言》诗之一:“守默守雌容努力,毋劳上相损宵眠。”参见“ 守黑 ”。
《漢語大詞典》:守黑
谓安于暗昧,保持玄寂。语出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河上公 注:“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白,当復守之以默默如闇昧无所见。” 唐 蒋防 《白兔赋》:“饮玉池而冰光不散,食瑶草而雪影长新。理符守黑,事异文身。”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大易:“入,非收视反听,寂静以守黑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