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惨沮(慘沮)
忧伤沮丧。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自伤魂惨沮,何暇思幽玄。”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 程宰 兄弟两人因是做折了本钱,怕归来受人笑话,羞惭惨沮,无面目见 江 东父老,不思量还乡去了。” 萧军 《八月的乡村》五:“那个俘虏叫喊着,两只手高高遮起自己的眼睛,声音是惨沮的。”
《國語辭典》:惭沮(慚沮)  拼音:cán jǔ
羞愧沮丧。南朝宋。谢灵运〈拟邺中集诗。应玚〉:「调笑辄酬答,嘲谑无惭沮。」《明史。卷二五三。王应熊传》:「请入对,不许,请归田,许之,乃惭沮而返。」
分類:羞愧沮丧
《漢語大詞典》:愁黯黯
(1).惨淡貌。 明 汤三江 《山坡羊·秋日闻季连江以都谏参西江政因寄之》曲:“急煎煎书传驛传,喜孜孜职专方面,愁黯黯一路寒云,料匆匆不日重相见。”
(2).忧愁沮丧。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四折:“风霎霎一天哀怨,云匝匝满腹熬煎,愁黯黯啼痕如霰,昏惨惨尘埃满面。”
《漢語大詞典》:伤沮(傷沮)
沮丧,委靡不振。旧唐书·李愬传:“兵士摧败之餘,气势伤沮, 愬 揣知其情,乃不肃军阵,不齐部伍。”
《漢語大詞典》:沮折
(1).沮丧屈从。新唐书·姚崇传:“ 燕钦融 、 韦月将 以忠被罪,自是諍臣沮折;臣愿羣臣皆得批逆鳞,犯忌讳,可乎?”
(2).阻挠折服。 宋 陆游 《答刘主簿书》:“不幸三二十年来,士自为畦畛甚狭,己所未知者,輒訕薄之,以为不足学,排仰沮折,惟恐不力。”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冯恩》:“时 汪 御史大夫 鋐 ,愎而险,能窥伺上旨,沮折其属,又阿諛时相,数更职守自固。”
《漢語大詞典》:拓翼
垂下翅膀。比喻失意沮丧。 宋 王禹偁 《五哀诗·故尚书兵部侍郎琅玡王公》:“逼胁本非辜,贬謫寻不赴。折腰紆墨綬,搨翼久未举。”
《漢語大詞典》:愁沮
悲愁沮丧。 唐 刘禹锡 《彭阳唱和集引》:“而胸中之气,伊鬱蜿蜒,泄为章句,以遣愁沮,悽然如焦桐孤竹。”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元年:“ 术 始自以为有 淮 南之众,料 策 必与己合,及其得书,愁沮发疾。” 清 吴敏树 《与朱伯韩书》:“ 敏树 尝数至京师矣,既齟齬有司,不得一当,欲勉强一刺干謁当时声誉之人,则愁沮万状,甘自晦匿而已。”
分類:悲愁沮丧
《漢語大詞典》:意夺(意奪)
神志沮丧。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
分類:神志沮丧
《國語辭典》:嗒丧(嗒喪)  拼音:tà sàng
失意、沮丧。《聊斋志异。卷一。叶生》:「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也作「嗒然」。
分類:失意沮丧
《漢語大詞典》:忧沮(憂沮)
忧愁沮丧。旧唐书·蒋镇传:“既知不免,每忧沮,常怀刃将自裁,多为兄 鍊 所救而罢。”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六:“ 介甫 忧沮,形於颜色。”
分類:忧愁沮丧
《漢語大詞典》:畏沮
畏怯沮丧。 清 吴敏树 《上曾侍郎书》:“其从义之乡民,争愿奋於行间,见死而不畏沮。”《花月痕》第四回:“贼一路必有耳目,若知大人兵即到,自然心生畏沮。”
分類:畏怯沮丧
《漢語大詞典》:尽尽(盡盡)
(1).消沉沮丧貌。荀子·非十二子:“尽尽然,盱盱然。” 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尽尽者,闭藏消沮之容。”一说,极视尽物之貌。见 杨倞 注。
(2).全部;充分。《坚瓠六集》卷三引 明 沈周 《田家乐词》:“桃花尽尽开,菜花香又来。”《西湖佳话·白堤政迹》:“我在 西湖 之上,朝花夕月,冬雪夏风,尽尽的受用了三载。”
(3).犹蜂拥。《金瓶梅词话》第七一回:“只听甲响,叉刀力士、团子红军尽尽而出。”
《漢語大詞典》:悼丧(悼喪)
悲伤沮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至则门庭如故,人物已非。问之居人,俱不知其所徙,悼丧而返。”
《漢語大詞典》:沮衄
亦作“ 沮衂 ”。 谓受挫而沮丧。晋书·苏峻传:“兵威日盛,战无不克,由是义众沮衄,人怀异计。”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宁元年:“我若退缩,士气沮衂,不可復用。”
分類:受挫沮丧
《漢語大詞典》:沮废(沮廢)
(1).沮丧颓废。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贫之病也,不唯形色麤黶,或亦神心沮废,岂但交友疎弃,必有家人誚让。”
(2).阻遏,废弃。宋史·道学传一·程颢:“自古兴治立事,未有中外人情交谓不可而能有成者,况於排斥忠良,沮废公议,用贱陵贵,以邪干正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