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37,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40  41  42  4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胠沙思水
沙卡洛夫
沙克疫苗
沙漠气候
沙漠之舟
沙盘推演
沙基惨案
沙宾疫苗
华沙公约
韩信囊沙
福尔摩沙
聚沙之年
黄沙盖面
焦沙烂石
撒哈拉沙漠
《国语辞典》:胠沙思水  拼音:qū shā sī shuǐ
鱼受阻于沙滩而想到水。比喻来不及挽救。语本《荀子。荣辱》:「鯈䱁者,浮阳之鱼,胠于沙而思水,则无逮矣。」
《国语辞典》:沙卡洛夫  拼音:shā kǎ luò fū
人名。(西元1921~1989)前苏联物理学家。在五○年代协助前苏联制造出第一颗氢弹,而被誉为氢弹之父。后因公开鼓吹人民自由及核武道德观,且不时批评当时的外交政策,而无法见容于领导阶层,除遭剥夺一切荣誉头衔外,并于一九八○年被流放至高尔基。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始由戈巴契夫下令释回。因其在人权及裁军问题上贡献很大,一九七五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国语辞典》:沙克疫苗  拼音:shā kè yì miáo
一种用来预防小儿麻痹症的注射疫苗。由死的小儿麻痹病毒制成,分数次注射入人体,藉以产生抗体,使中枢神经系统得到保护,不致受到活病毒的感染。因细菌学家沙克(Jonas E. Salk)研制成功而命名。
《国语辞典》:沙漠气候(沙漠气候)  拼音:shā mò qì hòu
一种乾燥气候。因蒸发量大于降雨量,使得土地乾裂,水源枯竭,作物难以生长。主要分布于副热带高压下的乾燥区域内。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为典型代表。
《国语辞典》:沙漠之舟  拼音:shā mò zhī zhōu
骆驼的别名。参见「骆驼」条。
分类:骆驼
《国语辞典》:沙盘推演(沙盘推演)  拼音:shā pán tuī yǎn
本指军事行动前,在沙盘上模拟作战方针、策略,以分析战略之利弊得失。后多用于对事情的未来发展、结果进行模拟评估,充分掌握事情的演变脉动,以达成预期目标。如:「企业界常模拟市场竞争实境,进行沙盘推演,以提升高阶人才综合管理的素质。」
《国语辞典》:沙基惨案(沙基惨案)  拼音:shā jī cǎn àn
民国十四年(西元1925)六月二十三日,广州民众举行援助上海五卅惨案大游行,在沙基为英法兵士开枪杀伤的事件。也称为「六二三惨案」。
《国语辞典》:沙宾疫苗(沙宾疫苗)  拼音:shā bīn yì miáo
一种用来预防小儿麻痹症的口服疫苗。以减毒的小儿麻痹活病毒制成。其效果较注射用的沙克疫苗为佳,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小儿麻痹疫苗。因美国医学家沙宾(Albert B. Sabin)研制成功而命名。
《国语辞典》:华沙公约(华沙公约)  拼音:huá shā gōng yuē
西元一九五五年由前苏联、波兰、东德、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捷克、罗马尼亚八国在波兰首都华沙缔结的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条约中规定各缔结国间对被攻击的国家应加以援助,以保障欧洲地区的安全。该条约于一九九一年随著华沙公约组织的解散而宣告结束。
《国语辞典》:韩信囊沙(韩信囊沙)  拼音:hán xìn náng shā
汉韩信攻齐,与龙且军夹潍水对峙,乃令人用袋盛沙,堵住潍水上游,假装战败,诱敌渡水追击。后撤沙放水,使敌军多半不得渡,趁机攻击,大败楚军。见《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
分类:韩信对峙
《国语辞典》:福尔摩沙(福尔摩沙)  拼音:fú ěr mó shā
为葡萄牙语Formosa的音译,为「美丽」之义。十六世纪葡萄牙人航经台湾东部太平洋时,也将台湾称为「福尔摩沙」,形容台湾为「美丽之岛」,此后逐渐成为对台湾的一种称呼。世界许多地方也有「福尔摩沙」为名的地名。
《国语辞典》:聚沙之年  拼音:jù shā zhī nián
儿童爱玩泥沙,故称儿童时期为「聚沙之年」。唐。于志宁〈大唐西域记叙〉:「奇开之岁,霞轩月举;聚沙之年,兰薰桂馥。」
《国语辞典》:黄沙盖面(黄沙盖面)  拼音:huáng shā gài miàn
比喻死亡。《西游记》第四○回:「若肯舍大慈悲,救我一命回家,就典身卖命,也酬谢师恩。致使黄沙盖面,更不敢忘也。」
分类:
《国语辞典》:焦沙烂石(焦沙烂石)  拼音:jiāo shā làn shí
将沙石烧得焦烂。形容天气非常炎热。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为寒则疑冰裂地,为热则焦沙烂石。」
《国语辞典》:撒哈拉沙漠  拼音:sā hā lā shā mò
Sahara Desert
地名。位于非洲北部的大沙漠,北起亚特拉斯山,南至苏丹,西起大西洋岸,东至尼罗河,面积九百零六万五千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一大沙漠,气候燥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