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沉 → 沈沉”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889,分60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沈沈
沉沉
浮沉
沉吟
沈吟
浮沈
陆沉
升沉
沉醉
陆沈
沈醉
沉沦
沉香
沉浮
沈沦
《漢語大詞典》:沈沈
亦作“沉沉”。 宫室深邃貌。史记·陈涉世家:“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 涉 之为王沉沉者!’”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沉沉,宫室深邃之貌也。” 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沉沉 蓬莱阁 ,日久乡思多。”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张敦梦医》:“﹝ 张敦 ﹞尝侨寓 潮州 ,梦人邀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门左,吏导之使入。” 清 龚自珍 《水龙吟·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词:“红楼一角沉沉,那厢灯火秋娘院。” 朱锡梁 《白门咏史》:“沉沉殿影照 秦淮 , 后主 词场亦霸才。”
《國語辭典》:沉沉  拼音:chén chén
1.盛大的样子。《淮南子。俶真》:「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2.宫室深邃的样子。唐。魏徵 暮秋言怀诗:「沉沉蓬莱阁,日夕乡思多。」宋。洪迈《夷坚丁志。卷二。张敦梦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门左,吏导之使入。」
3.形容水深的样子。唐。刘禹锡〈怀妓〉诗四首之四:「三山不见海沉沉,岂有仙踪更可寻。」
4.形容声音悠远而深沉。唐。李商隐〈河内〉诗二首之一:「鼍鼓沉沉虬水咽,秦丝不上蛮弦绝。」
5.形容夜深的样子。宋。苏轼 春夜诗:「歌管楼台声细细,鞦韆院落夜沉沉。」
6.形容心事沉重。唐。王建〈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诗:「沉沉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7.形容音信杳然。唐。杜牧 诗:「三十六宫秋夜深,昭阳歌断信沉沉。」
8.形容深隐沉静的样子。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國語辭典》:浮沉  拼音:fú chén
1.随波逐流。比喻追随世俗。《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金。元好问〈石州幔。击筑行歌〉词:「从渠里社浮沉,枉笑人间儿女。」
2.比喻盛衰。南朝宋。王僧达〈答颜延年〉诗:「笃顾弃浮沉,寒荣共偃曝。」
3.书信没有寄到。如:「烽火连天的岁月,纵使只相距咫尺,书信也易浮沉。」
分類:浮沉
《漢語大詞典》:浮沈
亦作“ 浮沉 ”。
(1).古代一种祭河川的仪式。尔雅·释天:“祭川曰浮沉。” 郭璞 注:“投祭水中,或浮或沉。”
(2).在水中或空中忽上忽下。 唐 李绅 《溯西江》诗:“孤棹自迟从蹭蹬,乱帆争疾竞浮沉。” 艾青 《鱼化石》诗:“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3).随波逐流。谓追随世俗。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 病免居家,与閭里浮沉,相随行,鬭鸡走狗。”旧唐书·裴度传:“﹝ 度 ﹞及晚节,稍浮沉以避祸。” 宋 司马光 《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 清 龚自珍 《对策》:“其仕也,餘力及之而已,浮沉取容,求循资序而已。”
(4).喻升降、盛衰、得失。 汉 班倢伃 《捣素赋》:“佇风轩而结睇,对愁云之浮沉。”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文选·王僧达〈答颜延年〉诗:“结游略年义,篤顾弃浮沉。” 李善 注:“ 高诱 《淮南子》注曰:‘浮沉,犹盛衰也。’” 唐 刘复 《出东城》诗:“一为浮沉隔,会合殊未央。”明史·文苑传四·李维桢:“﹝ 维楨 ﹞浮沉外僚,几三十年。” 茅盾 《子夜》八:“好计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来。”
(5).埋没;沉沦。 宋 苏轼 《与人书》之二:“君自名臣子,才美渐著,岂復久浮沉里中?” 明 宋濂 《故绍兴路总管府金府君墓碣》:“吾掌腴且厚如此,肯浮沉田閒乎?” 清 陆嵩 《赠龚蓝生》诗:“浮沉下位不得志,眼看时事动愤懣。”
(6).出现和消失。 汉 陆贾 新语·道基:“天气所生,神灵所治,幽閒清浄,与神浮沉。” 周立波 《第一夜》:“蒙矓里,许多的幻影在前面浮沉。”
(7).指书信未送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殷羡 作 豫章郡 太守。临去,都下人因寄百计函书。既至 石头 ,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能作致书邮!’”后称书信未送到为“浮沉”。 清 孙枝蔚 《淮渎庙楼寓作》诗:“ 扬州 虽咫尺,书信易浮沉。”
《國語辭典》:沉吟  拼音:chén yín
1.迟疑、犹豫。《后汉书。卷一三。隗嚣公孙述列传。隗嚣》:「邯得书,沉吟十馀日,乃谢士众,归命洛阳。」《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李方哥见程朝奉要收拾起银子,便呆著不开口,尽有些沉吟不舍之意。」
2.深思。汉。曹操〈短歌行〉:「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西游记》第一四回:「悟空闻言,沉吟半晌不语。」
3.低声吟咏。唐。杜甫〈寒夜溪行舟中作〉诗:「沉吟登楼赋,中夜起三复。」
4.沉重。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出:「小姐病转沈吟,待我扶他消遣。」
《漢語大詞典》:沈吟
亦作“沉吟”。
(1).深思。《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驰情整中带,沉吟聊躑躅。” 宋 秦观 《满园花》词:“一向沉吟久,泪珠盈襟袖。” 杨朔 《海罗杉》:“这段史实, 邹文楷 老人家说得那么清晰,那么动心,听了,使人沉吟回味,久久不能忘怀。”
(2).谓深深的思念。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之一:“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宋 姜夔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词:“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3).迟疑,犹豫。后汉书·隗嚣传:“ 邯 得书,沉吟十餘日,乃谢士众,归命 洛阳 。”晋书·刘曜载记:“ 準 自以杀 曜 母兄,沉吟未从。”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 李方哥 见 程朝奉 要收拾起银子,便呆着眼不开口,儘有些沉吟不舍之意。” 许杰 《改嫁》:“她父亲想到这一层,便有些沉吟起来了。”
(4).低声吟味;低声自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是以怊悵述情,必始乎风;沉吟舖辞,莫先乎骨。” 唐 独孤及 《寒夜溪行舟中作》诗:“沉吟《登楼赋》,中夜起三復。” 元 张可久 《满庭芳·春晚梅发元帅席上》曲:“谁感慨 兰亭 故纸,自沉吟罗扇新词。”《再生缘》第二一回:“娘娘见説沉吟道,凉药调和或者安。”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 姮娥 ﹞渴涩的歌喉,早就澜漫沉吟,醉呓依微。”
(5).沉重。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闹殇》:“今夕中秋佳节,风雨萧条,小姐病转沉吟,待我扶他消遣。”
《漢語大詞典》:浮沈
亦作“ 浮沉 ”。
(1).古代一种祭河川的仪式。尔雅·释天:“祭川曰浮沉。” 郭璞 注:“投祭水中,或浮或沉。”
(2).在水中或空中忽上忽下。 唐 李绅 《溯西江》诗:“孤棹自迟从蹭蹬,乱帆争疾竞浮沉。” 艾青 《鱼化石》诗:“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3).随波逐流。谓追随世俗。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 病免居家,与閭里浮沉,相随行,鬭鸡走狗。”旧唐书·裴度传:“﹝ 度 ﹞及晚节,稍浮沉以避祸。” 宋 司马光 《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 清 龚自珍 《对策》:“其仕也,餘力及之而已,浮沉取容,求循资序而已。”
(4).喻升降、盛衰、得失。 汉 班倢伃 《捣素赋》:“佇风轩而结睇,对愁云之浮沉。”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文选·王僧达〈答颜延年〉诗:“结游略年义,篤顾弃浮沉。” 李善 注:“ 高诱 《淮南子》注曰:‘浮沉,犹盛衰也。’” 唐 刘复 《出东城》诗:“一为浮沉隔,会合殊未央。”明史·文苑传四·李维桢:“﹝ 维楨 ﹞浮沉外僚,几三十年。” 茅盾 《子夜》八:“好计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来。”
(5).埋没;沉沦。 宋 苏轼 《与人书》之二:“君自名臣子,才美渐著,岂復久浮沉里中?” 明 宋濂 《故绍兴路总管府金府君墓碣》:“吾掌腴且厚如此,肯浮沉田閒乎?” 清 陆嵩 《赠龚蓝生》诗:“浮沉下位不得志,眼看时事动愤懣。”
(6).出现和消失。 汉 陆贾 新语·道基:“天气所生,神灵所治,幽閒清浄,与神浮沉。” 周立波 《第一夜》:“蒙矓里,许多的幻影在前面浮沉。”
(7).指书信未送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殷羡 作 豫章郡 太守。临去,都下人因寄百计函书。既至 石头 ,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能作致书邮!’”后称书信未送到为“浮沉”。 清 孙枝蔚 《淮渎庙楼寓作》诗:“ 扬州 虽咫尺,书信易浮沉。”
《國語辭典》:陆沉(陸沉)  拼音:lù chén
1.陆地陷没。如:「超量抽取地下水,使整个地区陆沉为沼泽。」
2.比喻国土沦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
3.比喻贤者隐居于市朝中。《庄子。则阳》:「其声销,其志无穷,其口虽言,其心未尝言,方且与世违,而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晋。郭象。注:「人中隐者,譬无水而沉也。」
4.昏沉愚昧。汉。王充《论衡。谢短》:「夫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
《國語辭典》:升沉  拼音:shēng chén
形容宦途的进退穷达。唐。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國語辭典》:沉醉  拼音:chén zuì
1.喝酒酣醉。《晋书。卷四四。华表传》:「峤性嗜酒,率常沉醉。」《儒林外史》第一回:「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2.醉心于某种事物或沉浸在意境中。如:「他沉醉在美妙的旋律中。」
《漢語大詞典》:陆沈(陸沈)
见“ 陆沉 ”。
《國語辭典》:陆沉(陸沉)  拼音:lù chén
1.陆地陷没。如:「超量抽取地下水,使整个地区陆沉为沼泽。」
2.比喻国土沦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
3.比喻贤者隐居于市朝中。《庄子。则阳》:「其声销,其志无穷,其口虽言,其心未尝言,方且与世违,而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晋。郭象。注:「人中隐者,譬无水而沉也。」
4.昏沉愚昧。汉。王充《论衡。谢短》:「夫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
《漢語大詞典》:沈醉
亦作“沉醉”。
(1).大醉。三国志·蜀志·蒋琬传:“ 先主 尝因游观奄至 广都 ,见 琬 众事不理,时又沉醉。 先主 大怒,将加罪戮。” 唐 李商隐 《龙池》:“夜半宴归宫漏永, 薛王 沉醉 寿王 醒。”《水浒传》第三九回:“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阑畅饮,不觉沉醉。” 巴金 《醉》:“我至今还记得我第一次的沉醉。”
(2).比喻深深地迷恋某种事物或沉浸在某种境界当中。 柔石 《二月》四:“他弹了数首浪漫主义的作家底歌,竟使 陶岚 听得沉醉了。” 丁玲 《韦护》第三章:“他不能不重视这最使他沉醉,使他忘记一切不愉快的时日。”
《國語辭典》:沉沦(沉淪)  拼音:chén lún
1.沉没,没入水中。《南史。卷七三。孝义传上。张进之传》:「进之投水拯救,相与沉沦,久而得免。」
2.零落、沦落。《楚辞。刘向。九叹。悯命》:「或沉沦其无所达兮,或清激其无所通。」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播越他乡,无复资荫,使汝等沉沦厮役,以为先世之耻。」
3.沉溺。《三国志。卷六五。吴书。贺邵传》:「眩耀毁誉之实,沉沦近习之言。」
4.隐没不遇的贤士。唐。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诗二首之一:「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
《國語辭典》:沉香  拼音:chén xiāng
植物名。瑞香科沉香属。常绿乔木,叶披针形或倒卵形,互生,全缘。伞形花序无梗,花黄绿色,花被钟形,五裂。蒴果倒卵形,密被绒毛,二裂。其木材色白,轻软,但具内涵韧皮部,与真菌共生后变黑色,为著名香料。因置于水中会下沉,所以称为「沉香」。又可用来治疗呕吐、气喘等病症。也称为「蜜香」、「奇南香」、「伽南香」、「伽罗」、「沉水」、「沉水香」、「水沉」。
《國語辭典》:沉浮  拼音:chén fú
1.随波起伏。唐。曹松 岳阳晚泊诗:「白波争起倒,青屿或沉浮。」
2.盛衰、消长。《淮南子。原道》:「是故圣人将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而与道沉浮俛仰。」唐。储光羲〈渔父词〉:「静言念终始,安坐看沉浮。」
3.比喻随俗变迁、随波逐流。《史记。卷一二四。游侠列传。序》:「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抱朴子。外篇。正郭》:「无故沉浮于波涛之间,倒屣于埃尘之中。」
4.众多。汉。扬雄 长杨赋:「今朝廷纯仁,遵道显义,并包书林,圣风云靡,英华沉浮,洋溢八区。」
《漢語大詞典》:沈沦(沈淪)
亦作“沉沦”。
(1).埋没。 汉 刘向 《九叹·愍命》:“或沉沦其无所达兮,或清激其无所通。”《后汉书·孟尝传》:“而沉沦草莽,好爵莫及,廊庙之宝,弃於沟渠。” 宋 司马光 《华星篇》:“ 丰城 古剑沉沦久,匣中夜半双龙吼。”
(2).指埋没不遇的贤士。 唐 李白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诗之一:“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 宋 曾巩 《赠张济》:“忆初 兰渚 访沉沦,一亩萧然里舍贫。”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不知名》:“忽闻天子访沉沦,万里怀书西入 秦 。” 清 吴伟业 《题徐文在西佘山庄》诗:“始知 萧相 计,留此待沉沦。”
(3).沉没;没入水中。南史·孝义传上·张进之:“ 味之 尝避地堕水沉没, 进之 投水拯救,相与沉沦,久而得免。” 冰心 《春水》诗之二四:“无数的山峰沉沦在海底了。”
(4).指沦陷。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我 中国 四千年来,素号文明古国……降而至今,积弱无能,任人欺侮, 臺湾 、 朝鲜 相继沉沦。”
(5).隐伏。《三国演义》第四六回:“战船千艘,俱沉沦於岩壑;渔舟一叶,惊出没於波澜。”
(6).陷入(疾病、困苦、厄运等)。晋书·习凿齿传:“今沉沦重疾,性命难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但以门衰,骨肉单弱,五服之内,傍无一人,播越他乡,无復资廕;使汝等沉沦廝役,以为先世之耻。”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姊今超脱污泥之中,高翔青云之上,似妹子沉沦粪土,无有出期,相去不啻天堂地狱之隔,姊今何以救我?” 蒋光慈 《哀中国》诗:“我不相信你永沉沦于浩劫,我不想信你无重兴之一日。”
(7).指陷于困境之人。 唐 裴铏 《传奇·崔炜》:“龙王能施云雨,阴阳莫测,神变由心,行藏在己,必能有道,拯援沉沦。”
(8).沉潜,潜心于某种事物。后汉书·崔駰传论:“ 崔 氏世有美才,兼以沉沦典籍,遂为儒家文林。” 南朝 梁 王僧孺 《从子永宁令谦诔》:“萧索庭户,靡事鲜明,沉沦典籍,将絶弔贺。”
(9).用以比喻深深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郭沫若 《蔡文姬》第四幕:“我在到 长安 以前,日日夜夜都是沉沦在悲哀里面。”
(10).耽悦;沉溺。《三国志·吴志·贺邵传》:“至於陛下严刑法以禁直辞,黜善士以逆諫臣,眩燿毁誉之实,沉沦近习之言。”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敬:“志苟不固,则贫贱者汲汲於营生,富贵者沉沦於逸乐。”晋书·阎缵传:“臣伏念 遹 生於圣父而至此者,由于长养深宫,沉沦富贵,受饶先帝,父母骄之。”
(11).指死。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臣百疾所钟,气力稍微,輒自舆出,归还里舍,若遂沉沦,魂而有知,结草以报。”
(12).谓堕落于地狱之中不得超升。《敦煌变文集·温室经讲唱押座文》:“生死海中久沉沦,不觉不知业力引,垢障消除今覩佛,光照三千世界中。”《目连救母出离地狱升天宝卷》:“生前造业,死后入沉沦。” 清 洪升 《长生殿·冥追》:“吾神奉 岳帝 勅旨,解寃结免汝沉沦。”红楼梦第一回:“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諦听,稍能警省,亦可免沉沦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