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沉 → 沈沉”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浮沈
亦作“ 浮沉 ”。
(1).古代一种祭河川的仪式。《尔雅·释天》:“祭川曰浮沉。” 郭璞 注:“投祭水中,或浮或沉。”
(2).在水中或空中忽上忽下。 唐 李绅 《溯西江》诗:“孤棹自迟从蹭蹬,乱帆争疾竞浮沉。” 艾青 《鱼化石》诗:“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3).随波逐流。谓追随世俗。《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 病免居家,与閭里浮沉,相随行,鬭鸡走狗。”《旧唐书·裴度传》:“﹝ 度 ﹞及晚节,稍浮沉以避祸。” 宋 司马光 《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 清 龚自珍 《对策》:“其仕也,餘力及之而已,浮沉取容,求循资序而已。”
(4).喻升降、盛衰、得失。 汉 班倢伃 《捣素赋》:“佇风轩而结睇,对愁云之浮沉。”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文选·王僧达〈答颜延年〉诗》:“结游略年义,篤顾弃浮沉。” 李善 注:“ 高诱 《淮南子》注曰:‘浮沉,犹盛衰也。’” 唐 刘复 《出东城》诗:“一为浮沉隔,会合殊未央。”《明史·文苑传四·李维桢》:“﹝ 维楨 ﹞浮沉外僚,几三十年。” 茅盾 《子夜》八:“好计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来。”
(5).埋没;沉沦。 宋 苏轼 《与人书》之二:“君自名臣子,才美渐著,岂復久浮沉里中?” 明 宋濂 《故绍兴路总管府金府君墓碣》:“吾掌腴且厚如此,肯浮沉田閒乎?” 清 陆嵩 《赠龚蓝生》诗:“浮沉下位不得志,眼看时事动愤懣。”
(6).出现和消失。 汉 陆贾 《新语·道基》:“天气所生,神灵所治,幽閒清浄,与神浮沉。” 周立波 《第一夜》:“蒙矓里,许多的幻影在前面浮沉。”
(7).指书信未送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殷羡 作 豫章郡 太守。临去,都下人因寄百计函书。既至 石头 ,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能作致书邮!’”后称书信未送到为“浮沉”。 清 孙枝蔚 《淮渎庙楼寓作》诗:“ 扬州 虽咫尺,书信易浮沉。”
(1).古代一种祭河川的仪式。《尔雅·释天》:“祭川曰浮沉。” 郭璞 注:“投祭水中,或浮或沉。”
(2).在水中或空中忽上忽下。 唐 李绅 《溯西江》诗:“孤棹自迟从蹭蹬,乱帆争疾竞浮沉。” 艾青 《鱼化石》诗:“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3).随波逐流。谓追随世俗。《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 病免居家,与閭里浮沉,相随行,鬭鸡走狗。”《旧唐书·裴度传》:“﹝ 度 ﹞及晚节,稍浮沉以避祸。” 宋 司马光 《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 清 龚自珍 《对策》:“其仕也,餘力及之而已,浮沉取容,求循资序而已。”
(4).喻升降、盛衰、得失。 汉 班倢伃 《捣素赋》:“佇风轩而结睇,对愁云之浮沉。”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文选·王僧达〈答颜延年〉诗》:“结游略年义,篤顾弃浮沉。” 李善 注:“ 高诱 《淮南子》注曰:‘浮沉,犹盛衰也。’” 唐 刘复 《出东城》诗:“一为浮沉隔,会合殊未央。”《明史·文苑传四·李维桢》:“﹝ 维楨 ﹞浮沉外僚,几三十年。” 茅盾 《子夜》八:“好计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来。”
(5).埋没;沉沦。 宋 苏轼 《与人书》之二:“君自名臣子,才美渐著,岂復久浮沉里中?” 明 宋濂 《故绍兴路总管府金府君墓碣》:“吾掌腴且厚如此,肯浮沉田閒乎?” 清 陆嵩 《赠龚蓝生》诗:“浮沉下位不得志,眼看时事动愤懣。”
(6).出现和消失。 汉 陆贾 《新语·道基》:“天气所生,神灵所治,幽閒清浄,与神浮沉。” 周立波 《第一夜》:“蒙矓里,许多的幻影在前面浮沉。”
(7).指书信未送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殷羡 作 豫章郡 太守。临去,都下人因寄百计函书。既至 石头 ,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能作致书邮!’”后称书信未送到为“浮沉”。 清 孙枝蔚 《淮渎庙楼寓作》诗:“ 扬州 虽咫尺,书信易浮沉。”
《漢語大詞典》:汨没
(1).淹没。 唐 元稹 《遭风二十韵》:“浸淫沙市儿童乱,汨没汀洲鴈鶩哀。” 清 刘大櫆 《〈海舶三集〉序》:“又况海水之所汨没,渺尔无垠。” 庐隐 《海滨故人》:“纵新文化之狂浪,汨没吾顶,亦难洗前此之遗毒。”
(2).埋没;湮灭。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清 昭梿 《啸亭续录·黄雅林》:“诗画仿 郑板桥 ,有意矫俗,反使性灵汨没。” 茅盾 《子夜》六:“更因为了金钱,农民离开了可爱的乡村,拥挤到都市里来住龌龊的鸽子笼,把做人的性灵汨没!”
(3).沉沦;沦落。 唐 李咸用 《秋夕书怀寄所知》诗:“三岛路遥身汨没,九天风急羽差池。”《元史·刘秉忠传》:“吾家累世衣冠,乃汨没为刀笔吏乎!” 清 陈梦雷 《抒哀赋》:“要守惧以终始兮,虽颠躋其莫汨没。”
(4).沉溺。 宋 欧阳修 《与刘侍读书》:“汨没声利,惟溺惑者不胜其劳。” 清 戴名世 《陈大士稿序》:“当是时,释老诸子之书盛行,学者剽窃餖飣,背义伤道,汨没其中而不知出。”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然其中材以下,汨没此间而不能救者,何可胜道?”
(5).犹掩映。 元 吴瓘 《柳梢青》词:“待东君汨没芳姿,渐迤邐檀心半坼。”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东录》:“花在后山,故游人不多见。每逢山溪水发,急趋 保障湖 ,一片红霞,汨没波际。”
(6).见“ 汩汲 ”。
(2).埋没;湮灭。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清 昭梿 《啸亭续录·黄雅林》:“诗画仿 郑板桥 ,有意矫俗,反使性灵汨没。” 茅盾 《子夜》六:“更因为了金钱,农民离开了可爱的乡村,拥挤到都市里来住龌龊的鸽子笼,把做人的性灵汨没!”
(3).沉沦;沦落。 唐 李咸用 《秋夕书怀寄所知》诗:“三岛路遥身汨没,九天风急羽差池。”《元史·刘秉忠传》:“吾家累世衣冠,乃汨没为刀笔吏乎!” 清 陈梦雷 《抒哀赋》:“要守惧以终始兮,虽颠躋其莫汨没。”
(4).沉溺。 宋 欧阳修 《与刘侍读书》:“汨没声利,惟溺惑者不胜其劳。” 清 戴名世 《陈大士稿序》:“当是时,释老诸子之书盛行,学者剽窃餖飣,背义伤道,汨没其中而不知出。”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然其中材以下,汨没此间而不能救者,何可胜道?”
(5).犹掩映。 元 吴瓘 《柳梢青》词:“待东君汨没芳姿,渐迤邐檀心半坼。”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东录》:“花在后山,故游人不多见。每逢山溪水发,急趋 保障湖 ,一片红霞,汨没波际。”
(6).见“ 汩汲 ”。
《漢語大詞典》:浮湛
(1).随波逐流。《汉书·司马迁传》:“故且从俗浮湛,与时俯仰。” 颜师古 注:“湛读曰沉。” 宋 范成大 《次韵耿时举苦热》:“浮湛放荡从今始,悔把长裾强沐薰。” 清 吴伟业 《楚两生行》序:“师识其必败,苦无以自脱,浮湛敖弄,在军政一无所关。”
(2).喻升降、盛衰、得失。 明 文徵明 《胡参议传》:“及公浮湛外僚,数致意欲援用公,公絶不与通。” 清 方文 《赠于息庵先生》诗之一:“宦海浮湛十九年,归来环堵尚萧然。” 清 龚自珍 《明按察司佥事金君石阙铭》:“禀性刚毅,不媚柄臣,浮湛十年,始循常迁,改 河南道 御史,出为 山东 按察僉事。”
(3).犹沉溺;沉沦。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 李屏山 ﹞浮湛于酒,其性厌怠。”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雕传》:“某人浮湛里中,无以为生。侦民有小不平,嗾之讼。” 明 袁宏道 《题柏溪沈先生墨竹》诗:“床头百斗自浮湛,胸中五车鬦纵横。”
(2).喻升降、盛衰、得失。 明 文徵明 《胡参议传》:“及公浮湛外僚,数致意欲援用公,公絶不与通。” 清 方文 《赠于息庵先生》诗之一:“宦海浮湛十九年,归来环堵尚萧然。” 清 龚自珍 《明按察司佥事金君石阙铭》:“禀性刚毅,不媚柄臣,浮湛十年,始循常迁,改 河南道 御史,出为 山东 按察僉事。”
(3).犹沉溺;沉沦。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 李屏山 ﹞浮湛于酒,其性厌怠。”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雕传》:“某人浮湛里中,无以为生。侦民有小不平,嗾之讼。” 明 袁宏道 《题柏溪沈先生墨竹》诗:“床头百斗自浮湛,胸中五车鬦纵横。”
《漢語大詞典》:幽沦(幽淪)
(1).沉沦;陷没。《三国志·吴志·张昭传》:“自分幽沦,长弃沟壑,不图復蒙引见,得奉帷幄。”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坟塋幽沦,百年荒翳。”
(2).引申指死亡。 唐 白居易 《哭诸故人寄元九》诗:“ 伟卿 既长往, 质夫 亦幽沦。”
(3).隐蔽、幽暗之处。 唐 刘禹锡 《送华阴尉张苕赴邕使幕》诗:“一旦逢良时,天光烛幽沦。”
(2).引申指死亡。 唐 白居易 《哭诸故人寄元九》诗:“ 伟卿 既长往, 质夫 亦幽沦。”
(3).隐蔽、幽暗之处。 唐 刘禹锡 《送华阴尉张苕赴邕使幕》诗:“一旦逢良时,天光烛幽沦。”
《漢語大詞典》:沈汩
(1).淹没。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武员唐突河神》:“而其所驻之河滨草屋十餘间,皆被水捲去,沉汩无餘矣!”
(2).沉沦。 梁启超 《新民说·论私德二》:“若根性薄弱者,几何不随流而沉汩也。”
(2).沉沦。 梁启超 《新民说·论私德二》:“若根性薄弱者,几何不随流而沉汩也。”
《漢語大詞典》:沈冥
亦作“沉冥”。
(1).谓幽居匿迹。 汉 扬雄 《法言·问明》:“ 蜀庄 沉冥, 蜀庄 之才之珍也,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 李轨 注:“沉冥,犹玄寂,泯然无迹之貌。”《宋书·袁粲传》:“席门常掩,三径裁通,虽 扬子 寂寞, 严叟 沉冥,不是过也。” 清 钱谦益 《奉诏削籍南归》诗:“尘世荣枯通与苓, 蜀庄 只合老沉冥。”
(2).指隐居的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栖逸》:“ 阮光禄 在 东山 ,萧然无事,常内足於怀。有人以问 王右军 , 右军 曰:‘此君近不惊宠辱,虽古之沉冥,何以过此!’” 清 戴名世 《〈左尚子制义〉序》:“余飘泊四方,卖文以糊其口,未有访沉冥而叩寂寞者。”
(3).低沉冥寂。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沉冥消意气,穷饿耗肌肤。” 明 唐顺之 《万思节以集中无名作诗见贻》诗:“老去门徒多谢遣,病来意绪转沉冥。” 王统照 《号声》:“这样悲壮与激沉的声音只宜于黑暗中的远听,不合于在绿荫下与柔静的光色中作愉悦的闻赏?然而我听了也没有极大的憎恶与沮恨的意念,只感到沉冥,低怨的分量比其他的分量多。”
(4).昏暗;幽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蛾》:“返至山中,日已沉冥,两足跛踦,步不能咫。”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十二:“烟树隔沉冥,苍茫沓难覩。”
(5).犹埋没,沉沦。 唐 皎然 《苕溪草堂简潘丞述汤评事衡四十三韵》:“蹈善嗟沉冥,履仁伤堙阨。” 宋 范成大 《次韵庆充避暑水西寺》:“兹游岂易得,未用叹沉冥。”
(6).沉迷。 清 方苞 《书〈儒林传〉后》:“ 汉 之文学虽非古,犹以多诵为通经也;又其变遂滥於词章,终沉冥而不返焉。”
(7).佛教语。犹幽冥。亦指幽冥中人。《楞严经》卷四:“引诸沉冥,出於苦海。” 宋 陆游 《安隐寺修钟楼疏》:“浮翠流丹,倘復还于巨丽;撞昏击晓,实大警于沉冥。”
(1).谓幽居匿迹。 汉 扬雄 《法言·问明》:“ 蜀庄 沉冥, 蜀庄 之才之珍也,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 李轨 注:“沉冥,犹玄寂,泯然无迹之貌。”《宋书·袁粲传》:“席门常掩,三径裁通,虽 扬子 寂寞, 严叟 沉冥,不是过也。” 清 钱谦益 《奉诏削籍南归》诗:“尘世荣枯通与苓, 蜀庄 只合老沉冥。”
(2).指隐居的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栖逸》:“ 阮光禄 在 东山 ,萧然无事,常内足於怀。有人以问 王右军 , 右军 曰:‘此君近不惊宠辱,虽古之沉冥,何以过此!’” 清 戴名世 《〈左尚子制义〉序》:“余飘泊四方,卖文以糊其口,未有访沉冥而叩寂寞者。”
(3).低沉冥寂。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沉冥消意气,穷饿耗肌肤。” 明 唐顺之 《万思节以集中无名作诗见贻》诗:“老去门徒多谢遣,病来意绪转沉冥。” 王统照 《号声》:“这样悲壮与激沉的声音只宜于黑暗中的远听,不合于在绿荫下与柔静的光色中作愉悦的闻赏?然而我听了也没有极大的憎恶与沮恨的意念,只感到沉冥,低怨的分量比其他的分量多。”
(4).昏暗;幽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蛾》:“返至山中,日已沉冥,两足跛踦,步不能咫。”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十二:“烟树隔沉冥,苍茫沓难覩。”
(5).犹埋没,沉沦。 唐 皎然 《苕溪草堂简潘丞述汤评事衡四十三韵》:“蹈善嗟沉冥,履仁伤堙阨。” 宋 范成大 《次韵庆充避暑水西寺》:“兹游岂易得,未用叹沉冥。”
(6).沉迷。 清 方苞 《书〈儒林传〉后》:“ 汉 之文学虽非古,犹以多诵为通经也;又其变遂滥於词章,终沉冥而不返焉。”
(7).佛教语。犹幽冥。亦指幽冥中人。《楞严经》卷四:“引诸沉冥,出於苦海。” 宋 陆游 《安隐寺修钟楼疏》:“浮翠流丹,倘復还于巨丽;撞昏击晓,实大警于沉冥。”
《漢語大詞典》:沈溺
亦作“沉溺”。
(1).沉没在水中。《韩非子·说疑》:“此十二子者……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三国志·魏志·傅嘏传》:“ 孙权 遣兵入海,漂浪沉溺,畧无孑遗。”《水浒传》第一百回:“比及水势四散退去,城内军民沉溺的,压杀的,已是无数。”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三:“他们擎起两臂,摇动着,招引着,有如沉溺在波浪中的人。”
(2).谓陷入某种困境或苦难中。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僕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 汪静之 《伊底眼》诗:“伊底眼变成忧愁的引火线了;不然,何以伊一盯着我,我就沉溺在愁海里了呢?”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一章:“我总盼望你--盼望党来救我这快要沉溺的人。”
(3).比喻苦难、痛苦的处境。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夫拯民於沉溺,奉至尊之休德,反衰世之陵夷,继 周 氏之絶业,天子之亟务也。”
(4).沉沦,隐伏。 宋 曾巩 《奏乞与潘兴嗣子推恩状》:“盖枯槁沉溺,其守至难,故其人至少。”
(5).泯灭。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投贤》:“只为艷笙歌糊涂了金石奏,滥杯觴沉溺了鐘鼎谋。”
(6).指被埋没的贤才。 唐 李翱 《卓异记·叙封禅併两朝》:“ 高祖 仗黄鉞而救黎元,锡玄珪而拯沉溺。”
(7).沉迷,迷恋。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四》:“ 汉 兴,诸侯王率多骄淫失道,何则:沉溺於放恣之中,居势使之然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或沉溺於声色之中,或驱驰於竞逐之路。”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弟则真为下下人説,恐其沉溺而不能出,如今之所谓出家儿者,祇知有持鉢餬口事耳。” 端木蕻良 《吞蛇儿》:“他只沉溺地想着怎样能使春天来得快点,自己怎样该作一些从心愿意作的事情。”
(8).风湿病。《左传·成公六年》:“ 郇瑕氏 土薄水浅……於是有沉溺重膇之疾。” 杜预 注:“沉溺,湿疾。”
(1).沉没在水中。《韩非子·说疑》:“此十二子者……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三国志·魏志·傅嘏传》:“ 孙权 遣兵入海,漂浪沉溺,畧无孑遗。”《水浒传》第一百回:“比及水势四散退去,城内军民沉溺的,压杀的,已是无数。”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三:“他们擎起两臂,摇动着,招引着,有如沉溺在波浪中的人。”
(2).谓陷入某种困境或苦难中。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僕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 汪静之 《伊底眼》诗:“伊底眼变成忧愁的引火线了;不然,何以伊一盯着我,我就沉溺在愁海里了呢?”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一章:“我总盼望你--盼望党来救我这快要沉溺的人。”
(3).比喻苦难、痛苦的处境。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夫拯民於沉溺,奉至尊之休德,反衰世之陵夷,继 周 氏之絶业,天子之亟务也。”
(4).沉沦,隐伏。 宋 曾巩 《奏乞与潘兴嗣子推恩状》:“盖枯槁沉溺,其守至难,故其人至少。”
(5).泯灭。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投贤》:“只为艷笙歌糊涂了金石奏,滥杯觴沉溺了鐘鼎谋。”
(6).指被埋没的贤才。 唐 李翱 《卓异记·叙封禅併两朝》:“ 高祖 仗黄鉞而救黎元,锡玄珪而拯沉溺。”
(7).沉迷,迷恋。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四》:“ 汉 兴,诸侯王率多骄淫失道,何则:沉溺於放恣之中,居势使之然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或沉溺於声色之中,或驱驰於竞逐之路。”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弟则真为下下人説,恐其沉溺而不能出,如今之所谓出家儿者,祇知有持鉢餬口事耳。” 端木蕻良 《吞蛇儿》:“他只沉溺地想着怎样能使春天来得快点,自己怎样该作一些从心愿意作的事情。”
(8).风湿病。《左传·成公六年》:“ 郇瑕氏 土薄水浅……於是有沉溺重膇之疾。” 杜预 注:“沉溺,湿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