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污泥(汙泥)  拼音:wū ní
1.稀烂的泥土。《花月痕》第五回:「莲出污泥,烈烈其香。」
2.比喻污秽、恶劣的环境。如:「从小就有优异的表现,固然不错;能够克服万难出污泥而不染,更是难得!」
《漢語大詞典》:污泥
亦作“污泥”。 肮脏,卑污。韩非子·诡使:“今士大夫不羞污泥丑辱而宦,女妹私义之门不待次而宦。”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汉 刘向 说苑·至公:“悯时俗之污泥,伤纪纲之废坏。”
分類:肮脏卑污
《國語辭典》:污隆(汙隆)  拼音:wū lóng
1.盛衰、兴替。唐。刘知几《史通。卷五。载文》:「国有否泰,世有污隆。」
2.上下、高低。《文选。潘岳。西征赋》:「凭高望之阳隈,体川陆之污隆。」
《國語辭典》:尘污(塵汙)  拼音:chén wū
为尘垢所污染。唐。项斯 山友赠藓花冠诗:「尘污出华发,惭君青藓冠。」《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分付拿出一套新衣服来与舅舅穿了,换下身上尘污的旧衣。」
《國語辭典》:潢污(潢汙)  拼音:huáng wū
低洼积水的地方。《国语。周语下》:「绝民用以实王府,犹塞川原而为潢污,其竭也无日矣。」
《高级汉语词典》:潢污
积水的低洼地
《漢語大詞典》:污莱(汙萊)
(1).谓田地荒废。《诗·小雅·十月之交》:“彻我墙屋,田卒污莱。” 毛 传:“下则污,高则莱。” 王先谦 诗三家义集疏:“卒,尽也。田不治则下者污而水秽,高者莱而草秽。” 唐 白居易 《息游堕策》:“至使田卒污莱,室如悬磬。”
(2).指荒地。宋书·五行志三:“宫室焚毁,化为污莱。” 唐 司空图 《华帅许国公德政碑》:“污莱尽闢,甍宇兼倍。”明史·汪应蛟传:“ 应蛟 在 天津 ,见 葛沽 、 白塘 诸田尽为污莱,询之土人,咸言斥卤不可耕。”清史稿·高宗纪三:“今 乌鲁木齐 各处屯政方兴,客民前往,各成聚落,污莱闢而就食多。”
《高级汉语词典》:贪污
贪求私利,取非分的财物
分类:贪污
《國語辭典》:贪污(貪汙)  拼音:tān wū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非法取得钱财。《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若贪污枉法赃滥,并连坐举主。由是令录得官,州县之事无不治矣。」
《國語辭典》:点污(點汙)  拼音:diǎn wū
1.弄脏。《三国志。卷六五。吴书。王楼贺韦华传。韦曜》:「惧有误谬,数数省读,不觉点污。」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或有狼籍几案,分散部帙,多为童幼婢妾之所点污,风雨虫鼠之所毁伤,实为累德。」
2.污辱、玷污。宋。徐观国〈蓦山溪。儒官措大〉词:「叵耐这点徒,刚入词、把人点污。」《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妾身只做害羞,不肯与人同睡,因不受人点污。」
3.污点、脏污。元。戴善甫《风光好》第四折:「我自离了莺花市,无半星儿点污,一抹儿瑕疵。」《东周列国志》第八四回:「军士提起锦袍,呈与无恤。无恤视所砍之处,皆有鲜血点污。」
《國語辭典》:污吏(汙吏)  拼音:wū lì
贪污、不廉明的官吏。《孟子。滕文公上》:「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加老夫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随处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污吏。」
《國語辭典》:赃污(贓汙)  拼音:zāng wū
1.贪污受贿。《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
2.诬蔑、毁谤他人的名誉。《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我好耽耽坐在这里,却与谁有约束?把这等话赃污我!」
《漢語大詞典》:赃污(贓汚)
亦作“ 赃污 ”。亦作“贜汚”。亦作“贜污”。
(1).贪赃纳贿。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百姓闻 滂 名,其有赃污未发者,皆解印綬去。”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朝官莫不自励,皆以取受为赃汚,有终身为累,莫敢犯者。” 宋 范仲淹 《奏乞择臣僚令举差知州通判》:“若赃污不理,苛刻害民,并与同罪。”一本作“贜污”。 元 揭傒斯 《送户曹掾于孔昭赴南台掾》诗:“南臺所临十宪府,可詰寧惟在贜汚。”亦指贪赃受贿的财物。梁书·徐文盛传:“﹝ 文盛 ﹞又聚赃汚甚多, 世祖 大怒,下令责之。”
(2).诬陷,诬蔑。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 贾闰娘 叫起屈来道:‘那里説起!我好躭躭坐在这里,却与谁有约来?把这等话赃汚我!’”
《漢語大詞典》:污邪
亦作“污邪”。
1.污秽邪恶。荀子·君道:“脩道之人,污邪之贼也。今使污邪之人论其怨贼而求其无偏,得乎哉!” 清 王晫 今世说·夙惠:“今此江有神,倘一涉污邪,致干神谴,葬於鱼腹,即何日得復见父母乎?”
2.谓着了邪气,神志失常。《醒世姻缘传》第八一回:“罢,怪丫头!污邪了胡説的甚么!”
3.地势低下的田。《史记·滑稽列传》:“甌窶满篝,污邪满车。” 司马贞 索隐引 司马彪 曰:“污邪,下地田。” 宋 范成大 《雨后田舍书事》诗:“向来矜寡犹遗秉,此去污邪又满车。” 清 孙枝蔚 《再生诗为汪长玉赋》:“为长贵身劳,何时耕污邪?”
《國語辭典》:污染(汙染)  拼音:wū rǎn
1.沾染、弄脏。《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伎传。管辂传》:「或因汉末之乱,兵马扰攘,军尸流血,污染丘山。」
2.感染,因有害物质的传播而造成危害。《三国志。卷六○。吴书。全琮传》:「水土气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必生疾病,转相污染,往者惧不能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