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污蔑(汙蔑)
亦作“汚蔑”。见“ 汙衊 ”。
1.以不实之词诋毁他人。2.污秽,肮脏。
《國語辭典》:污蔑(汙衊)  拼音:wū miè
毁谤、损伤他人的名誉。如:「做人应该正直,不可任意污蔑他人。」也作「污蔑」。
《漢語大詞典》:污蔑
亦作“汚蔑”。 见“ 污衊 ”。
《漢語大詞典》:尤苦
苛责;污蔑。 唐 刘知几 史通·采撰:“而 魏收 党附北朝,尤苦南国,承其诡妄,重以加诸。” 浦起龙 通释:“尤苦,谓污衊之。”
分類:苛责污蔑
《國語辭典》:流寇  拼音:liú kòu
四处转徙流窜的盗贼。《明史。卷三○九。流贼传。序》:「惟武宗之世,流寇蔓延,几危宗社,而卒以扫除。」也称为「流贼」。
《漢語大詞典》:粤寇
清 朝统治阶级对 太平天囯 起义者的污蔑之辞。 清 冯桂芬 《江苏减赋记》:“无何而有 粤 寇之劫,余避地 上海 。”
《國語辭典》:诋諆(詆諆)  拼音:dǐ qī
毁谤攻讦。如:「对于好朋友的过失,只是诋諆滥骂,而不加善言规戒,那不是智者的作为。」
分類:毁谤污蔑
《漢語大詞典》:诋谰(詆讕)
(1).抵赖;不承认。詆,通“ 抵 ”。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上责 万岁 , 万岁 詆谰;上怒,命斩之。” 胡三省 注:“詆,拒讳也。谰,逸辞也。” 宋 张师正 括异志·董中正:“乞少缓,詎敢詆谰。”
(2).毁谤污蔑。 明 刘凤 《续吴先贤赞·陆粲》:“俗善詆谰,狱为乱,乃咸取伏法,人尤快之。” 清 钱谦益 《故工科右给事中临安王君墓表》:“当发难之初,小人之蜚语詆谰,尽力而排君者,数人而已。” 清 唐孙华 《赠赵松一》诗:“ 蜀 魏 争正闰, 岛 索 互詆谰。”
《漢語大詞典》:雪谤(雪謗)
洗雪污蔑不实之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故予表而出之,为 袭美 雪谤於泉下。”
《漢語大詞典》:恶谥(惡謚)
含贬义的谥号。引申指污蔑之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三论‘文人相轻’》:“即使在那大文上列举了许多对手的‘排挤’、‘大言’、‘卖友’的恶谥,而且那大文正可以通行无阻。”
《漢語大詞典》:粤匪
清 朝统治阶级对 太平天囯 起义者的污蔑之辞。《冷眼观》第一回:“当他中了翰林,留京供职的时候,正值 粤 匪扰乱之际。”
《漢語大詞典》:漫污
污蔑,诬陷。《楚辞·刘向〈九叹·逢纷〉》“谗夫蔼蔼而漫著兮” 汉 王逸 注:“言谗人相聚,蔼蔼而盛,欲漫污人以自著。”
分類:污蔑诬陷
《漢語大詞典》:闲染(閒染)
亦作“间染”。 挑拨污蔑。 唐 韩愈 《许国公神道碑铭》:“ 汴 之南则 蔡 ,北则 鄆 ,二寇患公居间,为己不利,卑身佞辞,求与公好,荐女请昏,使日月至。既不可得,则飞谋钓谤,以间染我。”
分類:挑拨污蔑
《漢語大詞典》:点灼
污蔑毁伤。《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 高阳 无故而委尘兮, 唐 虞 点灼而毁议。” 王逸 注:“点,污也。灼,灸也。犹身有病,人点灸之。言 尧 舜 至圣,道德扩被,尚点灸谤毁。”明史·倪元璐传:“而今推轂不及,点灼横加,则徒以其票拟 熊廷弼 一事耳。”
分類:污蔑毁伤
《漢語大詞典》:漫着(漫著)
谓污蔑别人以显示自己。楚辞·刘向〈九叹·逢纷〉:“谗夫蔼蔼而漫著兮,曷其不舒予情。” 王逸 注:“漫,污也……言谗人相聚,蔼蔼而盛,欲漫污人以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