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5,分7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分类词汇(续上)
含垢纳污
溾涹
除残去秽
纳污含垢
贱秽
《國語辭典》:含垢纳污(含垢納汙)  拼音:hán gòu nà wū
1.包含尘垢,容纳污物。如:「地毡容易含垢纳污,应该勤加清洗。」也作「纳垢藏污」、「藏垢纳污」、「藏污纳垢」。
2.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指国君有容忍耻辱的度量。宋。苏轼 辩试馆职策问劄子二首之二:「退而上书数万言,大抵皆劝神宗忠恕仁厚,含垢纳污,屈己以裕人也。」后比喻包庇坏人坏事。如:「不正当的娱乐场所,往往含垢纳污,成为罪犯渊薮。」也作「纳垢藏污」、「含垢藏疾」、「藏垢纳污」、「藏垢怀耻」、「藏污纳垢」。
《漢語大詞典》:溾涹
渨涹。污秽。广雅·释诂:“淟涊、溾涹……浊也。” 王念孙 疏证:“楚辞·九叹云:‘拨諂諛而匡邪兮,切淟涊之流俗;盪渨涹之姦咎兮,平蠢蠢之溷浊。’ 王逸 注:‘……渨涹,污薉也。’‘渨’与‘溾’同。”
《國語辭典》:除残去秽(除殘去穢)  拼音:chú cán qù huì
消灭残暴凶恶的奸人。《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汉。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
《漢語大詞典》:纳污含垢(納污含垢)
包藏容纳污秽之物。比喻包容坏人坏事。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清 冯桂芬 《上制洋器议》:“ 日本 蕞尔小国耳,尚知发愤为雄。独我大国,将纳污含垢以终古哉!”《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粤民谋抵制日货事》:“朝廷惧两国之失欢,不忍吾民之重罹兵祸,乃不惜纳污含垢,曲徇友邦之请,冀相安於无事。”
《漢語大詞典》:贱秽(賤穢)
指卑贱污秽的地方。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余谓此辈沉沦贱秽,当亦前身业报,受在今生,未可谓全无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