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分类字锦》:汗襦
方言汗襦江淮南楚之间谓之䙢自关而西或谓之袛裯自关而东谓之甲襦陈魏宋楚之间谓之襜襦或谓之襌襦
分类:
《漢語大詞典》:汗帨
古代妇女拭汗的佩巾。 清 张岱 陶庵梦忆·扬州清明:“博徒持小杌坐空地,左右铺衵衫、半臂、纱裙、汗帨、铜炉、锡注、瓷甌、漆奩及肩彘、鲜鱼、秋梨、福橘之属,呼朋引类,以钱掷地,谓之‘跌成’。”
分類:妇女佩巾
《漢語大詞典》:汗丝(汗絲)
极细微的汗。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第二次负伤》:“我感觉额角上沁出凉生生的汗丝,身上有些闷热。”
分類:细微
《漢語大詞典》:汗流浃踵(汗流浹踵)
见“ 汗流至踵 ”。
《漢語大詞典》:汗流至踵
汗出得多,流到脚跟。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庄子·田子方:“ 御寇 伏地,汗流至踵。”亦作“ 汗流浹踵 ”、“ 汗流接踵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晚霞:“﹝ 阿端 ﹞意计穷蹙,汗流浹踵。”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氏子:“ 柳 在櫝中,歷歷闻之,汗流接踵,不敢出气。”
《漢語大詞典》:汗塌
见“ 汗褟 ”。
《漢語大詞典》:汗褟
亦作“ 汗塌 ”。 方言。贴身穿的中式小褂。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 长姐儿 ﹞一眼看见大奶奶的汗塌儿袖子上头,蹭了块胭脂。”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七章:“ 剑平 连忙替他擦汗,换了湿透的汗褟,又让他服药。”参见“ 汗衫 ”。
分類:贴身中式
《漢語大詞典》:汗流浃体(汗流浹體)
汗流全身。形容极度惊惧。 宋 张师正 括异志·张龙图:“ 张燾 误食厌物,谢既再拜而悟,汗流浹体。” 宋 王巩 随手杂录:“梦觉,汗流浹体。”亦作“ 汗流浹肤 ”。 宋 洪迈 《夷坚乙志·青童神君》:“﹝ 深父 ﹞梦若至诸天阁下……有人挤之,坠潭中,蹶然而寤,汗流浹肤。”
分類:全身惊惧
《國語辭典》:汗流浃背(汗流浹背)  拼音:hàn liú jiá bèi
汗流很多,湿透了背部。形容工作辛劳或非常惭愧、惊恐的样子。《后汉书。卷十。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纪》:「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看得他身上冷一阵热一阵,冷时便浑身发抖,热时便汗流浃背。」也作「流汗浃背」、「汗流洽背」。
《漢語大詞典》:汗背心
贴身穿的无袖无领的上衣。 鄢国培 《巴山月》第七章五:“﹝ 余平贵 ﹞居然哆嗦着脱光了衣服,身上只剩下一条内裤和汗背心。”
分類:贴身上衣
《漢語大詞典》:汗鳖(汗鱉)
汗邪。《醒世姻缘传》第八回:“他娘道:‘这孩子今年十二了,你一岁给我一两五钱银子罢。’ 寄姐 道:‘你汗鱉了,説这们些。’”参见“ 汗邪 ”。
《漢語大詞典》:汗邪
谓人高烧出汗,神智昏迷,语言错乱的现象。俗谓中邪。多用来骂人头脑不清,胡言乱语。《金瓶梅词话》第十九回:“汗邪的油嘴!他可可看人家老婆的脚?”《醒世姻缘传》第八七回:“你就快别要汗邪,离门离户的快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侦戏》:“俺 阮大鋮 也是读破万卷之人,什么忠佞贤奸,不能辨别?彼时既无失心之疯,又非汗邪之病,怎的主意一错,竟做了一个 魏 党?”
《漢語大詞典》:汗出浃背(汗出浹背)
同“ 汗流浹背 ”。 汉 刘向 《续列女传·杨夫人》:“ 敞 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浹背。” 明 袁宏道 《满井游记》:“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浹背。”
《漢語大詞典》:汗出洽背
同“ 汗流浹背 ”。 汉书·王陵传:“﹝ 周勃 ﹞汗出洽背,媿不能对。”亦省作“ 汗洽 ”。 唐 沈既济 《任氏传》:“﹝家僮﹞奔走返命,气吁汗洽。”
《漢語大詞典》:汗出沾背
同“ 汗流浹背 ”。 史记·陈丞相世家:“ 孝文皇帝 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 勃 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 勃 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穀出入几何?’ 勃 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分类字锦》:汗发沾衣(汗发沾衣)
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漢語大詞典》:汗法
中医驱逐风寒暑湿病邪于体外的治疗方法。为中医治疗疾病汗、吐、下三法之一。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序例:“熏蒸、渫洗、熨烙、鍼刺、砭射、导引、按摩,凡解表者,皆汗法也。”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张子和汗吐下三法
《漢語大詞典》:汗挂(汗掛)
亦作“ 汗褂 ”。 即汗衫。 明 沈榜 《宛署杂记·宫禁》:“红绢彩画衣一,緑绢彩画汗掛一。” 吉学霈 《田野里的追逐》:“那老汉穿了件白布汗褂,一个人正悠闲自在地抽烟。”参见“ 汗衫 ”。
分類:汗衫
《國語辭典》:汗衫  拼音:hàn shān
贴身、轻软、能吸汗的短衣。《三国演义》第一○九回:「芳脱下龙凤汗衫,咬破指尖,写了血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