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推恩削藩
汉武帝削弱诸侯王国势力的措施。汉初诸侯王国势力强大。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于公元前127年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准许诸侯王把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子弟,建立侯国。一个王国分出许多小侯国,直属领地小了,就无力再与中央对抗了。
《國語辭典》:五经博士(五經博士)  拼音:wǔ jīng bó shì
教授五经的学官。汉武帝时设置,可自收弟子,讲经于太学。
《漢語大詞典》:巫蛊之祸(巫蠱之禍)
汉武帝 时因巫蛊而引起的一场统治者内部的斗争。 汉 时迷信,以为用巫术诅咒及用木偶人埋地下,可以害人,称为“巫蛊”。 武帝 晚年多病,疑乃左右人巫蛊所致。 征和 二年, 江充 因与太子有隙,借机诬告太子宫中埋有木人,太子惧,杀 充 及 胡 巫, 武帝 发兵追捕,太子兵拒五日,战败自杀。掘蛊之事上牵丞相,下连庶民,前后被杀者数万人,史称“巫蛊之祸”。事见汉书·武帝纪《江充传》《公孙贺传》
《漢語大詞典》:乌孙公主(烏孫公主)
(1). 汉武帝 实行和亲睦邻政策,遣 江都王 之女 细君 为公主,远嫁 乌孙王 昆莫 ,世称 乌孙公主 。见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
(2).黄鹄的别名。 伊世珍 《嫏嬛记》卷中引《采兰杂志》:“黄鵠……一名乌孙公主。”
《漢語大詞典》:卧褥香炉(卧褥香爐)
汉武帝 时巧匠 丁绶 制作的一种香炉,可使炉体经常保持平衡,便于置之褥中,故名。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卷一:“ 武帝 时, 长安 巧手 丁綬 者,为恒满灯,七龙五凤,杂以芙蓉、莲藕之奇。又作卧褥香炉,一名被中香炉,本出 房风 ,其法后絶,至 綬 始更为之。机环运转四周,而炉体常平,可致之被褥,故以为名。”事亦见西京杂记卷一,惟“丁綬”作“丁缓”。
《漢語大詞典》:思子宫
宫名。 汉武帝 太子 据 以巫蛊事自杀, 武帝 知其冤后,作 思子宫 ,并建 归来望思之台 于 湖县 。见汉书·戾太子刘据传
《漢語大詞典》:遗芳梦室(遺芳夢室)
即 延凉室 。 汉武帝 之室名。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上:“帝( 汉武帝 )息於 延凉室 ,卧梦 李夫人 授帝蘅芜之香。帝惊起,而香气犹著衣枕,歷月不歇。帝弥思求,终不復见,涕泣洽席,遂改 延凉室 为 遗芳梦室 。”
分類:汉武帝
《漢語大詞典》:绣衣直指(繡衣直指)
官名。 汉武帝 天汉 年间,民间起事者众,地方官员督捕不力,因派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仗节,兴兵镇压,刺史郡守以下督捕不力者亦皆伏诛。后因称此等特派官员为“绣衣直指”。绣衣,表示地位尊贵;直指,谓处事无私。后亦称“ 绣衣使者 ”。绣衣直指本由侍御史充任,故亦称“ 绣衣御史 ”。 王莽 时改称“绣衣执法”。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又《武帝纪》《元后传》后汉书·伏湛传。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虽地处禁中,而人同方外。可以养拙,可以藏愚,绣衣直指所不能绳,强项申威所不能及。”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汉 以来重守令……虽有刺史、部使者,绣衣直指之属,间一命之,不专以为治也。”亦省称“ 绣衣 ”、“ 绣衣吏 ”。《北史·高道穆传》:“臣虽愚短,守不假器,绣衣所指,冀以清肃。”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天子绣衣吏, 东吴 美退居。” 宋 姜夔 《阮郎归·为张平甫寿是日同宿湖西定香寺》词之一:“年年风絮时,绣衣夜半草符移,月中双桨归。” 清 魏源 《军储篇一》:“夫水师整飭,而外洋无庇贩之人;绣衣四出,黥面令行,而内地无尝试之犯。”
《国语辞典》:光禄大夫(光禄大夫)  拼音:guāng lù dà fū
职官名。汉武帝时改中大夫为光禄大夫,为掌议论之官。至唐、宋以后成阶官之名,为从二品官员。元、明又升为从一品,清时升为正一品,是文臣中的最高阶官。其无固定职守,相当于现今的顾问。《文选。羊祜。让开府表》:「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数年之间,聚贿千万,累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兼授右仆射,一时薰灼无比。」
《国语辞典》:驸马都尉(驸马都尉)  拼音:fù mǎ dū wèi
职官名。汉武帝设置,为陪侍皇帝乘车的近臣。魏、晋以后,公主夫婿多授以「驸马都尉」,遂成为公主夫婿的代称,不为官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高宗听得甚是惨然,颁诏特加号福国长公主,下降高世綮,做了驸马都尉。」
《国语辞典》:昆池劫灰  拼音:kūn chí jié huī
传说汉武帝凿昆明池,挖出许多黑土,有西域高僧说这黑土是世界将尽时,劫火灼烧所留下的馀灰。见汉。无名氏《三辅黄图。卷四。汉昆明池》。后用以喻灾难的遗迹。
《国语辞典》:水草马明王(水草马明王)  拼音:shuǐ cǎo mǎ míng wáng
马夫、车夫及骡商的行神。相传水草马明王是汉武帝时马监金日磾,他因封侯,而被管理园圉的人,奉为神祇祭祀。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为水草马明王的诞辰,当日车夫加倍索费,称为「乞福钱」,而且车行、马行以及具养车马的人家、官府和营伍,都必须设案祭祀,以求驴马的健壮、繁衍及营业顺利。也称为「马王」、「水草大王」。
《国语辞典》:巫蛊之狱(巫蛊之狱)  拼音:wū gǔ zhī yù
汉武帝时,女巫教宫人埋木人祭祀以度厄。不久武帝生病,江充言疾在巫蛊,武帝乃令充掘蛊宫中且治其狱。充与太子据有隙,谬言太子宫木人尤多。太子惧,诛充而反,兵败自杀;其后事白,复族江充一家,史称「巫蛊之狱」。见《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戾太子刘据》。
《国语辞典》:五胡乱华(五胡乱华)  拼音:wǔ hú luàn huá
汉武帝时曾在边地安置投降的匈奴人,此为塞外部族内徙的开始。东汉末年,天下纷扰,内徙的部族人数增多,由于生活习惯和汉人不同,故常有争端。晋武帝时的郭钦及惠帝初年的江统,曾先后建议将境内的胡人迁往塞外,但均未被采用。惠帝时八王相攻,政权混乱,导致匈奴刘渊首先发难,自立为汉王,此后诸胡纷建政权,晋室被迫南迁,北方尽成胡人天下,史称为「五胡乱华」。
《国语辞典》:尹邢避面  拼音:yǐn xíng bì miàn
汉武帝宠幸尹夫人与邢夫人,并下诏二人不得相见。尹夫人自愿请见邢夫人,见面后自叹不如而低头哭泣。见《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后以尹邢避面比喻相互嫉妒,彼此不相见面。清。王韬《淞隐漫录。卷一。纪日本女子阿传事》:「由是菊、传两人,遂如尹邢之避面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