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88,分60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柳永(世称 腻柳、柳屯田、柳七、柳三变 字 耆卿、景庄 三变 行第 第七 )
张永和( 良恪 )
陈永锡
王贻永(名 克明 字 季长 康靖 贻永 )
李永世
张永□
张宗永
彭思永(字 季长 )
李永德
胡志康(字 永宁 )
欧阳修(号 六一先生、醉翁、六一居士 世称 老欧 字 永叔 文忠 )
向永思
关咏(字 永言 )
丁永孙
其它辞典(续上)
林永柳永(世称 腻柳、柳屯田、柳七、柳三变 字 耆卿、景庄 三变 行第 第七 )
张永和( 良恪 )
陈永锡
王贻永(名 克明 字 季长 康靖 贻永 )
李永世
张永□
张宗永
彭思永(字 季长 )
李永德
胡志康(字 永宁 )
欧阳修(号 六一先生、醉翁、六一居士 世称 老欧 字 永叔 文忠 )
向永思
关咏(字 永言 )
丁永孙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二八
林永,仁宗天圣中任御史台推直官,见《宋会要辑稿》刑法三之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崇安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世称柳七。仁宗景祐元年进士。授睦州团练使推官。官至屯田员外郎,世号柳屯田。善作歌词,教坊乐工每得新曲,必求其填词。所作多抒羁旅行役之情及描写歌妓生活,以慢词独多,语言通俗,音律谐婉,流行于时。卒于润州。有《乐章集》。全宋诗
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能改斋漫录》卷一六),释褐睦州推官(《石林燕语》卷六)。官至屯田员外郎。善为歌词,有《乐章集》九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今存三卷。今录诗三首。词学图录
柳永(约987-约1053) 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柳三变。崇安(今属福建)人。官至屯田员外郎。有词名《乐章集》。全宋文·卷五八○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行七,故世有称柳七者。少年才华横溢,而放荡不羁,好为艳词。传说应举被皇帝黜落,浪迹江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景祐元年登进士第,释褐为睦州推官、泗州判官,改著作郎,授西京灵台令,后为太常博士。累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卒,葬润州。早年即词名藉甚,其词在宋代流传极广,凡有市井处皆能歌柳词。词集名《乐章集》(今残存)。见柳永侄《宋故郎中柳公墓志铭》(《镇江府志》),《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六,严有翼《艺海雌黄》(《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二○
张永和,天禧二年为并代走马承受。天圣初任入内供奉官,八年为永定陵副使、礼宾副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明道时为西京作坊副使、园陵按行使。景祐二年,任内侍省内侍副都知,宝元元年八月迁入内都知。卒,谥良恪。见《宋会要辑稿》方域一七之五、礼三七之五七、礼五八之一○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一、一二二、一五五等及张观《大宋新修净惠罗汉院碑》。
人物简介
简介
明道二年(1033)任漳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6 【介绍】: 宋并州祁县人,初名克明,字季长。王溥孙。真宗咸平中尚太宗女郑国公主,除驸马都尉。为徐州团练使时,筑堤城南,以御水患。历同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枢密使,后加使相。时无外戚辅政者,而贻永在枢府十五年,迄无过失,人称其谦静。卒谥康靖。全宋诗
王贻永,字季长,并州祁县(今属山西)人。王溥孙。真宗咸平中娶太宗女郑国公主,授驸马都尉。历知单州、徐州。仁宗即位,改知澶、定、天雄、郓等州军。康定元年(一○四○)擢同知枢密院事,迁枢密使。庆历六年(一○四六)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和初卒。谥康靖。《宋史》卷四六四有传。全宋文·卷三六○
王贻永(九八六——一○五六),字季长,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人。王溥之孙,初名克明,咸平中尚太宗女郑国公主,乃改名贻永。授右卫将军、驸马都尉,历知单州、澶州、定州、天雄军、郓州、成德军。皇祐中,擢枢密院使,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兼侍中。至和初,出领彰德军节度使,以疾辞,拜尚书右仆射、检校太师兼侍中,充景灵宫使。嘉祐元年五月卒,年七十一,谥康靖。《宋史》卷四六四有传,又见《东都事略》卷一八,《宋会要辑稿》礼四一之五○。
人物简介
简介
景祐四年(1037)任登州知州。
人物简介
简介
景祐五年宝元元年(1038)任齐州知州。宝元二年(1039)任洺州知州。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0—1070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季长。仁宗天圣进士。历知州县,有治状。入为侍御史,极论内降授官赏之弊,又反对外戚秉政、宦侍建节,解台职,出任湖北转运使,历州府。英宗治平中,召除御史中丞,复谏勿称濮王为亲。坐事知黄州、太平州。神宗熙宁三年,以户部侍郎致仕。全宋诗
彭思永(一○○○~一○七○),字季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授南康军判官,移知广州南海县。又知潮、常州,寻召为侍御史。侬智高叛,除荆湖北路转运使,改益州路转运使,召为户部副使。岁馀,以天章阁待制充陕西都转运使。英宗治平初,召为御史中丞。神宗即位,出知黄州,改太平州。熙宁三年,以户部侍郎致仕,卒,年七十一。事见《明道文集》卷三《故户部侍郎致仕彭公行状》,《宋史》三二○有传。全宋文·卷五七八
彭思永(一○○○——一○七○),字季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五年进士及第,授南康军判官。历知南海、分宁二县,通判睦州,移知潮州、常州,召为侍御史。出知宣州,历湖北、益州转运使,以天章阁待制充陕西都转运使。英宗朝恩升给事中,复召权御史中丞。神宗时拜御史中丞,后以户部侍郎致仕。熙宁三年十一月卒,年七十一。见《明道文集》卷三《故户部侍郎致仕彭公行状》,《宋史》卷三二○本传。
人物简介
简介
天圣八年(1030)任南雄州知州。庆历三年(1043)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庆历八年(1048)任判三司理欠凭由司。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胡志康,字永宁,如皋(今属江苏)人。瑗长子。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仕终承务郎、杭州观察推官。事见明嘉靖《惟扬志》卷二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1072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欧阳观子。少贫,从母郑氏学。仁宗天圣八年进士。调西京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以歌诗唱和。景祐间为馆阁校勘,作文为范仲淹辩,贬夷陵令。庆历中召知谏院,改右正言、知制诰,赞助新政。新政失败,上疏反对罢范仲淹政事,出知滁、扬、颍等州。召为翰林学士。嘉祐二年知贡举,倡古文,排抑“太学体”,文风大变。五年,擢枢密副使,次年拜参知政事。英宗初,以尊英宗父濮王为皇,起濮议之争。神宗立,请出知亳、青、蔡三州。以反对王安石新法,坚请致仕。能诗词文各体,为当时古文运动领袖,后人称唐宋八大家之一。平生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俱受其称誉。亦擅史学,与宋祁等修《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集古录》、《六一词》等。全宋诗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为峡州夷陵令。四年,移乾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复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为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为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为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谥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为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系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證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词学图录
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史》有传。有《新五代史》、《集古录》、《欧阳文忠集》、《六一词》。全宋文·卷六六三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幼孤力学,天圣八年第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初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以范仲淹谪降事致书责谏官高若讷,贬峡州夷陵令,移光化军乾德令。康定初召还复职,庆历间历知谏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出为河北都转运使。以支持「庆历新政」,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初召为翰林学士,修《唐书》。累擢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治平末,出知亳州。神宗立,徙知青州。议青苗法与王安石异,再徙蔡州。熙宁四年致仕归颍,明年卒于汝阴,年六十六,谥文忠。尝集三代以来金石铭刻为一千卷,撰《新唐书》纪、志、表七十五卷,《五代史》七十四卷,《诗本义》十四卷,后人集其文为一百五十三卷。见吴充撰行状、韩琦撰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三一
向永思,仁宗时人。本施州溪洞少数民族人,皇祐中内附。见《舆地纪胜》卷一七○。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简介
皇祐五年(1053)任杭州知州兼安抚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