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6,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平流
逆水
分派
滂沛
决溢
激流
石溜
断港
诸水
顺水
流向
引流
瀺灂
水口
舒舒
《漢語大詞典》:平流
(1).谓出身平常,不是世家门第。新唐书·韦嗣立传:“贵阀后生以徼倖升,寒族平流以替业去。”
(2).平缓地流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鲍丘水》:“山水暴发,则乘遏东下,平流守常,则自门北入,灌田岁二千顷。” 唐 白居易 《府中夜赏》诗:“白粉墙头花半山,緋纱烛下水平流。”
(3).平静的水流。 唐 上官仪 《奉和秋日即目应制》:“落叶飘蝉影,平流写雁行。” 明 宋濂 《燕书》之二:“夫 巫峡 之险不能覆舟,而覆於平流。”
《國語辭典》:逆水  拼音:nì shuǐ
1.与水的流向相反。如:「逆水而上总要比顺水而下辛苦些。」
2.丽水的别名。参见「丽水」条。
《國語辭典》:分派  拼音:fēn pài
1.分发派遣。《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分派已定,萧云仙带著二百人,大踏步杀上山来。」《红楼梦》第六四回:「于是连夜分派各项执事人役,并预备一切应用幡杠等物。」
2.由原来的整体所分出的不同派系。如:「基督教的分派众多。」
3.河的支流或山的支脉。唐。李商隐 哭刘司户诗:「湓浦应分派,荆江有会源。」
《國語辭典》:滂沛  拼音:pāng pèi
1.水流广远。《楚辞。刘向。九叹。逢纷》:「譬彼流水,纷扬磕兮;波逢汹涌,濆滂沛兮。」《文选。左思。吴都赋》:「出乎大荒之中,行乎东极之外,经扶桑之中林,包汤谷之滂沛,潮波汨起,回复万里。」
2.雨势盛大的样子。《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云飞扬兮雨滂沛,于胥德兮丽万世。」也作「滂霈」。
3.形容气势盛大充沛。《文选。陆机。文赋》:「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
《漢語大詞典》:决溢(決溢)
亦作“ 决泆 ”。亦作“决溢”。 河堤溃破,水流泛滥。《汉书·沟洫志》:“ 河 水高於平地,岁增隄防,犹尚决溢。” 汉 王充 论衡·效力:“ 河 发 崑崙 , 江 起 岷山 ,水力盛多……如岸狭地仰,沟洫决泆,散在丘墟矣。” 宋 苏辙 《乞罢修河司札子》:“今年 深 瀛 等州堤防新復,未甚高厚,然皆不至决溢。” 宋 张师正 括异志·大名监埽:“凡一埽岸,必有薪茭竹捷桩木之类数十百万,以备决溢。”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 大定 二十九年(一一八九年)正月, 黄河 在 曹州 小堤之北决溢。”
《國語辭典》:激流  拼音:jī liú
1.湍急的水流。《抱朴子。外篇。知止》:「兔足因夷涂以骋迅,龙艘汎激流以速效。」
2.阻遏水流,使水激跃。《后汉书。卷五六。陈球传》:「贼复激流灌城,球辄于内因地埶反决水淹贼。」
《漢語大詞典》:石溜(石霤)
(1).亦作“ 石留 ”。指贫瘠多石之地。战国策·韩策一:“ 成皋 ,石溜之地也。寡人无所用之。” 晋 左思 《魏都赋》:“隰壤瀸漏而沮洳,林藪石留而芜秽。”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卷二:“石留,言大地多石,如人之有留结也。”
(2).亦作“ 石霤 ”。岩石间的水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北坎室上,有微涓石溜,丰周瓢饮,似是栖游隐学之所。” 唐 王维 《栾家濑》诗:“颯颯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宋 苏辙 《万杉寺》诗:“涓涓石溜供厨足,矗矗山屏遶寺开。” 明 周履靖 《锦笺记·泛月》:“试听殿铃隐隐,石溜潺潺,总把游情逗。” 闻一多 《祈祷》诗:“谁告诉我戈壁的沉默,和五岳的庄严?又告诉我 泰山 的石霤还滴着忍耐, 大江 黄河 又流着和谐?”
《漢語大詞典》:断港(斷港)
同别的水流不相通的港汊。 唐 韩愈 《送王秀才序》:“道於 杨 、 墨 、 老 、 庄 、佛之学,而欲之圣人之道,犹航断港絶潢以望至於海也。” 宋 周必大 《吴郡诸山录》:“登 上方教院 ,在山之巔,即 楞伽墖 也。望 太湖 瀰漫, 石湖 如断港。” 元 马臻 《述怀五十韵》:“艤舟临断港,散策陟层巔。”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说地十二·出河之泲:“自 天寳 之后, 汴水 湮废, 泲渠 亦无所受, 菏泽 以西,竟成断港。” 姚莹 《论诗绝句》之二九:“妙语天成偶得之, 眉山 絶趣苦难追。纷纷力薄争 唐 宋 ,断港横流也未知。”
《漢語大詞典》:诸水(諸水)
(1).各条水流。 唐 李白 《清溪行》:“ 清溪 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2).各样的水。 清 张岱 陶庵梦忆·禊泉:“昔人水辨 淄 澠 ,侈为异事。诸水到口实实易辨,何待 易牙 !”
《國語辭典》:顺水(順水)  拼音:shùn shuǐ
船行与水流同一方向。如:「船顺水而下,很快就到了。」
《漢語大詞典》:流向
(1).水流动的方向。《人民日报》1970.7.12:“依照人们的意愿,﹝ 白塔河 ﹞改变了自己的流向,把害化为利。”
(2).货物、人员等流通的方向。《新华月报》1954年第8期:“实行这一办法……大体上规定物资流向,合理地使用各种运输工具,使铁路运输与水运配合起来,减轻部分铁路运输的负担。”
《國語辭典》:引流  拼音:yǐn liú
由创口、脓疮、囊腺或体腔中将液体引出。
《国语辞典》:瀺灂  拼音:chán zhuó
1.拟声词。形容水流声。《文选。宋玉。高唐赋》:「巨石溺溺之瀺灂兮,沫潼潼而高厉。」《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临坻注壑,瀺灂霣坠。」
2.游鱼沉浮、出没。《文选。潘岳。闲居赋》:「游鳞瀺灂,菡萏敷披。」宋。陆游〈知严州谢王丞相启〉:「池鱼瀺灂,本思自放于江湖。」
《國語辭典》:水口  拼音:shuǐ kǒu
1.水涌出、流入的口。《尔雅。释水》:「瀵,大出尾下」句下晋。郭璞。注:「今河东汾阴县有水口,如车轮许,濆沸涌出,其深无限,名之为瀵。」
2.渡口,过河的地方。《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出了门,就是水口。崔生走到船帮里,叫了一只小划子船。」
《漢語大詞典》:舒舒
(1).水流缓慢貌。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一首赠张籍》诗:“ 淮 之水舒舒, 楚 山直丛丛。” 宋 苏轼 《新渠诗》:“ 新渠 之水,其来舒舒,溢流於野,至於通衢。”
(2).行动迟缓貌。 唐 韩愈 《复志赋》:“排国门而东出兮,慨余行之舒舒。” 宋 王安石 《得子固书因寄》诗:“子行何舒舒,吾望已汲汲。”
(3).安适貌。 唐 孟郊 《靖安寄居》诗:“役生皆促促,心竟谁舒舒。” 明 方孝孺 《思孝堂记》:“人恒在乎亲侧,朝而怡怡,暮而舒舒,岂知其为乐哉?”
(4).迎风飘拂貌。 宋 苏洵 《张益州画像记》:“公来自东,旗纛舒舒。” 宋 陆游 《将之京口》诗:“船头坎坎回帆鼓,旗尾舒舒下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