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逵穴
水中之穴道交通者。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牛伤天楄文兽鰧鱼》:“鰧鱼青斑,处於逵穴。”
《國語辭典》:以水济水(以水濟水)  拼音:yǐ shuǐ jì shuǐ
比喻雷同一响,同声附和,毫无助益。《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
《漢語大詞典》:杙屋
指水上房屋。在水上建房,要先于水中打桩以为支柱,故称。 蔡元培 《民族学上之进化观》:“最初人类的居住,上者为巢,下者营窟,当然简单之至。后来由水上杙屋之制而进为楼阁,由游牧帐篷之式而进为圆穹。”
《國語辭典》:洲场(洲場)  拼音:zhōu cháng
出产芦材的沙洲芦田。《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二十多岁的时候,家里有钱,开著当铺,又有田地,又有洲场。」
《國語辭典》:载沉载浮(載沉載浮)  拼音:zài chén zài fú
在水里上下沉浮。《诗经。小雅。菁菁》:「汎汎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东周列国志》第七○回:「载沉载浮,顺流九里,望之无迹。」
《漢語大詞典》:湛祠
湛、祠皆为古代祭祀名。以祭品沈入水中祭神曰湛,以祭品祭神曰祠。汉书·郊祀志上:“天子既出亡名,乃祷 万里沙 ,过祠 泰山 ,还至 瓠子 ,自临塞决 河 ,留二日,湛祠而去。” 颜师古 注:“湛读曰沈,谓沈祭具於水中也。尔雅曰:‘祭川曰浮沈。’”史记·秦始皇本纪作“沈祠”。参见“ 沈祠 ”。
《漢語大詞典》:沈祠
古时祭水神之礼仪。因祭时须沉牲畜、珪璧等,故名。史记·孝武本纪:“﹝天子﹞还至 瓠子 ,自临塞决 河 ,留二日,沉祠而去。”后汉书·祭祀志上“三月,上幸 鲁 ” 李贤 注引《汉祀令》:“天子行有所之,出 河 ,沉用白马、珪璧各一,衣以繒緹五尺。祠用脯二束,酒六升,盐一升。涉 渭 、 灞 、 涇 、 雒 佗名水如此者,沉珪璧各一。律:在所给祠具,及行,沉祠佗川水。”宋史·礼志五:“ 太平兴国 八年, 河 决 滑州 ,遣枢密直学士 张齐贤 诣 白马津 ,以一太牢沉祠加璧。自是,凡 河 决溢、修塞皆致祭。”
《漢語大詞典》:蹚水
从浅水中走过去。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六:“ 老田头 分一垧地,劈做两块……一块是好地,在北门外的 黄泥河子 的北边,送粪拉庄稼,得蹚水过河。” 秦兆阳 《路》:“大家都屏住了呼吸放轻了脚步,在离岗楼不到半里地的地方蹚水过了河。”
《漢語大詞典》:跳磴
亦作“ 跳蹬 ”。 放在浅水中,相隔一定距离,供踏脚用的大石块。 李劼人 《大波》第二部第七章:“上渡船的地方,用几块大石头放在浅水里,作成七八步跳蹬。” 傅泽 《小姐妹们》:“溪里用大石块摆了一道跳磴,我们小心地从那石块上跨过去。”
《國語辭典》:眼虫(眼蟲)  拼音:yǎn chóng
植物名。游藻类游藻科游藻属,为单细胞生物。体梭形内含叶绿素,可行光合作用,具感光眼点和蛋白质外被,有鞭毛一根,能移动,同化物为眼虫淀粉。多生活于静水中。
《國語辭典》:杨枝鱼(楊枝魚)  拼音:yáng zhī yú
动物名。脊椎动物门硬骨鱼纲。体形狭长而侧扁,暗褐色,尾长形,头亦长,口小无齿,背鳍在体之中央,形较短,臀鳍与尾鳍皆微小,胸鳍颇阔。栖海湾多藻处,常喷水穿沙,以觅食沙中小动物为生。也称为「海龙」。
《漢語大詞典》:爓肉
开水中烫过的肉。古代祭祀中用作祭品。礼记·祭义“爓祭,祭腥,而退,敬之至也” 汉 郑玄 注:“爓祭、祭腥,祭爓肉、腥肉也。汤肉曰爓。” 孔颖达 疏:“‘汤肉曰爓’者,以鬼神异於生,虽曰熟殽,但汤肉而已。”
《漢語大詞典》:玄址(玄阯)
亦作“ 玄沚 ”。水中的小块陆地。文选·张衡〈西京赋〉:“迺有 昆明 灵沼 ,黑水玄阯。” 李善 注:“黑水玄阯,谓 昆明 灵沼 之水沚也,水色黑,故曰玄阯也。” 晋 陆机 《七徵》:“於是登渐臺,理俊音,镜玄沚,望长林。” 唐 许敬宗 《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清臺映罗叶,玄沚控 瑶池 。”
分類:水中陆地
《漢語大詞典》:淹淹委委
在水中忽隐忽现的样子。 唐 樊宗师 《绛守居园池记》:“碍很岛坻,淹淹委委。”
《國語辭典》:咸水湖(鹹水湖)  拼音:xián shuǐ hú
流水将土中盐分溶解后,搬运入内陆湖,使湖水盐分日益增高,形成咸水湖。如亚洲的里海。缩称为「咸湖」。
《国语辞典》:萍踪梗迹(萍踪梗迹)  拼音:píng zōng gěng jī
萍,浮萍。梗,桃梗。萍踪梗迹指像浮萍、断梗在水中一样踪迹不定。比喻四处飘泊,行踪不定。明。郑若庸《玉玦记》第一一出:「空挥泪,萍踪梗迹将安寄,此生何济?」也作「萍踪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