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77,分152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岚气
英气
兵气
奇气
真气
逸气
蜃气
秀气
间气
气色
气势
气质
吐气
养气
才气
《國語辭典》:岚气(嵐氣)  拼音:lán qì
山中的雾气。南朝宋。谢灵运〈晚出西射堂〉诗:「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唐。杜甫 诗:「日下四山阴,山庭岚气侵。」
《國語辭典》:英气(英氣)  拼音:yīng qì
英伟的气概。《三国志。卷四六。吴书。孙策传。评曰》:「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
《漢語大詞典》:兵气(兵氣)
(1).战争的气氛。汉书·燕剌王刘旦传:“谋事不成,妖详数见,兵气且至,奈何?” 唐 王昌龄 《宿灞上寄侍御王与弟》诗:“昨闻羽书飞,兵气连朔塞。” 明 李东阳 《风雨叹》诗:“ 潼关 以西兵气多,芦笳吹尘尘满 河 。” 清 曹寅 《十三夜南楼看月》诗:“直北再瞻兵气劲,龙沙早雪是今年。”
(2).士气。 唐 杜甫 《新婚别》诗:“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兵气回飞鸟,威声没巨鼇。” 仇兆鳌 注:“兵气二句,言军势之振。” 溥伟 《让国御前会议日记》:“惟军餉紧要,餉足,则兵气坚,否则气馁兵溃,貽患甚大。”
《漢語大詞典》:奇气(奇氣)
(1).不平凡的气势或气象。 宋 苏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郑板桥 大令,通率诡诞,书画多奇气,世咸以才人目之。” 宁调元 《壬子感事四章》诗之四:“高楼西北腾奇气,大海东南露国徽。”
(2).不平凡的志气。 清 张惠言 《送张文在分发甘肃序》:“ 文在 以磊落才,抱负奇气,浮汨为吏十餘年,更偃蹇摧困,始得一官。”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八六:“少年奇气称才华,登 岱 还浮八月槎。” 郁达夫 《自述》诗之十一:“几度 沧江 逐逝波,风云奇气半消磨。”
《國語辭典》:真气(真氣)  拼音:zhēn qì
中医上指由先天的原气和后天呼吸水谷精气结合而成的生命动力物质。可影响人体的各种机能活动以及抗病能力。
《國語辭典》:逸气(逸氣)  拼音:yì qì
超脱尘俗的气质。《文选。曹丕。与吴质书》:「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
《漢語大詞典》:蜃气(蜃氣)
亦作“蜄气”。 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后发生显著折射,使远处景物显现在半空中或地面上的奇异幻象。常发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区。古人误以为蜃吐气而成,故称。史记·天官书:“海旁蜄气象楼臺,广野气成宫闕然。” 南朝 梁简文帝 《吴郡石像碑》:“遥望海中,若二人像。朝视沉浮,疑诸蜃气,夕復显晦,乍若潜火。” 明 无名氏 《四贤记·会母》:“谩委蛇 淄青 道,万里晴光重照,会见波恬蜃气销。” 何其芳 《画梦录·炉边夜话》:“在那辽阔间也许有长春的岛屿,如蜃气所成的楼阁。”
《國語辭典》:秀气(秀氣)  拼音:xiù qì
灵秀之气。《礼记。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冠五行之秀气,迈三代之英风。」
《國語辭典》:秀气(秀氣)  拼音:xiù qi
1.形容气质优雅。如:「这女孩长得好秀气。」
2.形容物之灵巧轻便。如:「这花瓶挺秀气的。」
《漢語大詞典》:秀里秀气(秀里秀氣)
形容音色的清秀尖细。 沙汀 《卢家秀》:“主席个子高大,说话可秀里秀气的,过后才知道是 胡书记 。”亦作“ 秀声秀气 ”。 艾芜 《我的年青时代》五:“他就学着女人的腔调,窄起喉咙,秀声秀气地唱着。”
《分类字锦》:间气(间气)
春秋演孔图正气为帝间气为臣
《國語辭典》:气色(氣色)  拼音:qì sè
1.人的神态、面色。《荀子。劝学》:「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红楼梦》第二一回:「宝玉听了这话,见他脸上气色非往日可比,便笑道:『怎么动了真气?』」
2.景象。南朝宋。谢惠连 西陵遇风献康乐诗:「萧条洲渚际,气色少谐和。」
3.气象。《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二》:「凡日月星辰之变,风云气色之异,率其属而占候之。其属有司历二人,掌造历。」
4.气势、气派。《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从此参将与官府往来,添了个帮手,有好些气色。」《载花船》第五回:「前日偶往县中完娘,打从六里街经过,见些上下经商,过往仕客,挨挤满路,实是气色。」
《國語辭典》:气势(氣勢)  拼音:qì shì
1.军队的士气、威势。《淮南子。兵略》:「兵有三势,有二权。有气势、有地势、有因势。将充勇而轻敌,卒果敢而乐战,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志厉青云,气如飘风,声如雷霆,诚积踰而威加敌人,此谓气势。」《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我军方来,气势方锐,若不乘机进击,旷日持久,则胜负未可知矣。」
2.气力、声势。《东观汉记。卷九。列传。盖延》:「身长八尺,弯弓三百斤,以气势闻。」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你道十八般武艺都晓通,卖弄你智量高、气势雄。」
3.权势、气焰。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可正官不威牙爪威,直恁般有气势。」《三国志平话》卷上:「却说谯郡太守曹操,再入朝现帝。见董卓气势欺人,越有不忿之心。」
4.气象、气派。《东观汉记。卷一。世祖光武皇帝纪》:「帝既有仁圣之明,气势形体,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敌。」《儒林外史》第四六回:「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气势,我是亲眼看见的。」
5.文章、绘画的风格气韵。如:「孟子的文章一向以气势雄伟、议论赅博著称。」唐。司空图 题柳柳州集后序:「愚尝览韩吏部歌诗累百首,其驱驾气势,若掀雷抉电,奔腾于天地之间。」
《國語辭典》:气质(氣質)  拼音:qì zhí
性情、秉性。指个人性格上的特徵,常受个体的家庭背景、生理状态、社会环境影响。《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那胡生比铁生,不但容貌胜他,只见风流身分,温柔性格,在行气质,远过铁生。」《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我出门三十多年,你长大成人了,怎么学出这般一个下流气质。」
《國語辭典》:吐气(吐氣)  拼音:tǔ qì
1.呼气。气由肺部经由呼吸道吐出体外,与吸气相反。汉。班固〈东都赋〉:「咸含和而吐气,颂曰盛哉乎斯世。」
2.得志时,摅舒久郁之气。如:「扬眉吐气」。《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只待一朝有了机会,轰轰烈烈的做他一番,替中国人吐气,至于大局也不能顾得。」
《國語辭典》:养气(養氣)  拼音:yǎng qì
1.语本《孟子。公孙丑上》:「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本指涵养正直刚大之气。宋以后经理学家提出,成为儒者的修养功夫之一。汉。王充《论衡。自纪》:「养气自守,适食则酒。闭明塞聪,爱精自保。」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养气》:「昔王充著述,制养气之篇,验己而作,岂虚造哉!」
2.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指培养先天的元气。《新五代史。卷六三。十国世家。前蜀》:「衍既立,宗寿为太子太保奉朝请,以鍊丹养气自娱。」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一二:「学道养气者,至足之馀,能以气与人。」
《國語辭典》:才气(才氣)  拼音:cái qì
表现于外面的才能或才思。《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文明小史》第一四回:「三位老弟才气很大,我有点羁束不下,不如府上另请高明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