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77,分15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士气
杀气
暑气
正气
气味
清气
气候
剑气
喜气
志气
山气
同气
淑气
风气
寒气
《國語辭典》:士气(士氣)  拼音:shì qì
军队的战斗意志。《汉书。卷五四。李广传》:「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亦泛指一般群众比赛、工作时的精神。如:「自从老闆加薪后,员工士气大振,工作绩效大幅提升。」
《國語辭典》:杀气(殺氣)  拼音:shā qì
1.阴森肃杀的寒气。《礼记。月令》:「杀气浸盛,阳气日衰。」《史记。卷一一○。匈奴传》:「匈奴处北地,寒,杀气早降。」
2.军旅杀伐的气氛,借指战斗或战事。唐。杜甫 西山诗三首之一:「西戎背和好,杀气日相缠。」《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只见周瑜面有杀气,两边壁衣中密排刀斧手。」
3.凶恶的气势。《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公孙黑官职又高,面貌又美,只是带些杀气,他年决不善终。」
4.发泄怒气。如:「你有什么不满尽管说出来,为何拿人杀气?」
《國語辭典》:暑气(暑氣)  拼音:shǔ qì
盛夏的热气。唐。吴融 凉思诗:「松间小槛接波平,月澹烟沉暑气清。」《三国演义》第八九回:「只可就山阴洞中,退避不出。蜀兵受不过暑气,自然退矣。」
《國語辭典》:正气(正氣)  拼音:zhèng qì
1.天地间至大至刚之气。《汉书。卷九。元帝纪》:「是以氛邪岁增,侵犯太阳,正气湛掩,日久夺光。」宋。文天祥〈正气歌。序〉:「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2.正直的气概。《淮南子。诠言》:「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儒林外史》第九回:「先年东家因他为人正气,所以托他管总,后来听见这些呆事,本东自己下店,把帐一盘,却亏空了七百多银子。」
《國語辭典》:气味(氣味)  拼音:qì wèi
1.芳香或臭恶的味道。唐。杜甫 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诗:「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红楼梦》第六回:「只闻一阵香扑了脸来,竟不辨是何气味。」
2.景况、情形。唐。白居易 寒食江畔诗:「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
3.脾气与志趣。宋。范成大 元日山寺诗:「少年豪壮今如此,略与残僧气味同。」
4.神态。《老残游记》第二回:「但觉那人气味倒还沉静,出得台来,并无一语。」
5.中医指药的寒热温凉为气,辛酸甘苦为味。
《國語辭典》:清气(清氣)  拼音:qīng qì
1.清明之气。南朝宋。王僧达〈答颜延年〉诗:「崇情符远迹,清气溢素襟。」《负曝闲谈》第十四回:「看那林木青翠,清气扑人,轮声历碌,鸟语繁碎,别有一番光景。」
2.秀气。《警世通言。卷二十四。玉堂春落难逢夫》:「酒保说:『这是一秤金家丫头翠香翠红。』三官道:『生得清气。』」
3.閒气。《西游记》第十八回:「蹭蹬!蹭蹬!家长的屈气受不了,又撞著这个光头,受他的清气!」
《國語辭典》:气候(氣候)  拼音:qì hòu
1.一地天气状况的总合或平均,称为「气候」。即长期的大气平均状况。
2.时节。旧历以五日为一候,三候成一节气,故称节令变迁为「气候」。
3.道行、能力达到某种水准。《醒世姻缘传》第六回:「凭你甚么妖精鬼怪,狐狸猿猴,成了多大气候。」
《國語辭典》:剑气(劍氣)  拼音:jiàn qì
1.宝剑的精光。如:「剑气冲霄」。《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女曰:『室有剑气畏人。向道途之不奉见者,良以此故。』」
2.比喻人的才华和才气。南朝梁。任昉〈宣德皇后令〉:「剑气凌云,而屈迹万夫之下。」唐。钱起 江行无题诗一○○首之八三:「自怜非剑气,空向斗牛星。」
《國語辭典》:喜气(喜氣)  拼音:xǐ qì
1.祥瑞之气。《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卿云,喜气也。」《东观汉记。卷一。世祖光武皇帝纪》:「望气者言,舂陵城中有喜气。曰:『美哉王气,郁郁葱葱。』」
2.快乐的神色或气氛。唐。刘长卿〈送贾侍御克复后入京〉诗:「温颜风霜霁,喜气烟尘收。」宋。辛弃疾 满庭芳。柳外寻春词:「柳外寻春,花边得句,怪公喜气轩眉。」
《國語辭典》:志气(志氣)  拼音:zhì qì
1.上进的决心与勇气。《礼记。孔子閒居》:「志气塞乎天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晓得没甚长筵广席,要做好官也没干,都把那志气灰了。」
2.骨气、节操。如:「他虽穷居陋巷,却很有志气,从不向人摇尾乞怜。」
《漢語大詞典》:山气(山氣)
(1).山中的云雾之气。 汉 淮南小山 《招隐士》:“山气巃嵸兮石嵯峨,谿谷崭巖兮水曾波。” 唐高宗 《九月九日》诗:“野浄山气歛,林疏风露长。” 金 元好问 《僧寺阻雨》诗:“山气森岑入葛衣,砧声偏与客心期。”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石牌楼后面的夕阳在西方一抹淡紫的山气中隐没下去。”
(2).山中气候;山中空气。 明 袁宗道 《夏日小斋杂兴》诗之三:“最怜山气爽,徙榻傍窗纱。” 郭沫若 《游里加湖》:“傍晚在湖边林际散步,山气肃穆,沁人心脾。”
《國語辭典》:同气(同氣)  拼音:tóng qì
1.气质相同或相近。《吕氏春秋。季秋纪。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淮南子。本经》:「古之人,同气于天地,与一世而优游。」
2.比喻同胞兄弟。《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列传。东平宪王苍》:「凡匹夫一介,尚不忘箪食之惠,况臣居宰相之位,同气之亲哉!」《石点头。卷一二。侯官县烈女歼仇》:「你我虽非同气,实则异姓骨肉,恨不能以身相代。」
《國語辭典》:淑气(淑氣)  拼音:shú qì
温和怡人的气息。《文选。陆机。悲哉行》:「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诗:「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國語辭典》:风气(風氣)  拼音:fēng qì
1.风俗、习尚。元。刘因〈隐仙谷〉诗:「山川含太古,风气如未开。」《文明小史》第六回:「他们动不动的聚众挟制官长,开了这个风气,还了得!」
2.风度、气概。《晋书。卷九八。桓温传》:「温自以雄姿风气是宣帝、刘琨之俦。」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浑长成,风气韵度似父,亦欲作达。」
3.风。《淮南子。泛论》:「失户牖者,风气之所从往来。」
4.风土气候。《后汉书。卷四一。宋均传》:「今诸国之封,并皆膏腴,风气平调,道路夷近。」唐。韩愈〈与崔群书〉:「风气所宜,可以审备。」
《國語辭典》:风角(風角)  拼音:fēng jiǎo
1.古代占候法,以五音占风而定吉凶。《后汉书。卷三○下。郎顗传》:「父宗,字仲绥,学京氏易,善风角。」《三国演义》第六九回:「及稍长,即深明周易,仰观风角,数学通神,兼善相术。」
2.角笛声。
《國語辭典》:寒气(寒氣)  拼音:hán qì
寒冷之气。《礼记。月令》:「季春行冬令,则寒气时发草木皆肃。」唐。刘长卿 感怀诗:「水近偏逢寒气早,山深常见日光迟。」
分類:寒气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