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郁葱(鬱葱)
见“ 鬱鬱葱葱 ”。
《漢語大詞典》:氲氲
(1).气盛貌。 唐 孟郊 《寒溪》诗之六:“皎皎何皎皎,氲氲復氲氲。瑞晴刷日月,高碧开星辰。” 宋 林逋 《寄玉梁施道士》诗:“氲氲顥气朝胎息,熠熠辰辉夜步纲。”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三折:“则见他无发付氲氲恶气,急节里不能勾步步相随。”
(2).指弥漫充满貌。 唐 韩偓 《春闺》诗之二:“氲氲帐里香,薄薄睡时粧。”《全元散曲·醉太平·嘲友人游春不至》:“方尘衮衮,香雾氲氲,东风何处不精神。”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香山寺》:“石泉淅淅将风叶,山靄氲氲共雨花。”
(3).沉郁貌。 唐 李白 《惜馀春赋》:“恨无极兮心氲氲,目眇眇兮夏纷纷。” 王琦 注:“氲氲,聚而不散之意。” 清 龚自珍 《哀忍之华》:“有植焉,在天地间,不能以名,强名之曰忍。是能华而香不外出,氲氲沉沉,以返乎其根。”
(2).指弥漫充满貌。 唐 韩偓 《春闺》诗之二:“氲氲帐里香,薄薄睡时粧。”《全元散曲·醉太平·嘲友人游春不至》:“方尘衮衮,香雾氲氲,东风何处不精神。”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香山寺》:“石泉淅淅将风叶,山靄氲氲共雨花。”
(3).沉郁貌。 唐 李白 《惜馀春赋》:“恨无极兮心氲氲,目眇眇兮夏纷纷。” 王琦 注:“氲氲,聚而不散之意。” 清 龚自珍 《哀忍之华》:“有植焉,在天地间,不能以名,强名之曰忍。是能华而香不外出,氲氲沉沉,以返乎其根。”
《漢語大詞典》:呼噏
亦作“ 呼翕 ”。
(1).呼气和吸气。 南朝 宋 周朗 《报羊希书》:“呼噏以补其气,缮嚼以辅其生。”
(2).吸入,摄取。《三国志·吴志·楼玄传》:“﹝陛下﹞勤心好道……呼翕清淳,与天同极。” 晋 陆机 《列仙赋》:“列仙玄妙……呼翕九阳,抱一含元。”
(3).道家导引吐纳的养生术。后用指长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三十:“乘云招 松 乔 ,呼噏永矣哉。”
(4).一息之间,形容顷刻之间。《晋书·忠义传·王豹》:“密祸潜起,輒在呼噏。”
(5).犹吞吐。形容气盛势大。《后汉书·朱穆传》:“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运赏则使饿隶富於 季孙 ,呼噏则令 伊 颜 化为 桀 跖 。” 明 宋濂 《跋三官祠记》:“公执文章政柄,呼噏一世。”
(1).呼气和吸气。 南朝 宋 周朗 《报羊希书》:“呼噏以补其气,缮嚼以辅其生。”
(2).吸入,摄取。《三国志·吴志·楼玄传》:“﹝陛下﹞勤心好道……呼翕清淳,与天同极。” 晋 陆机 《列仙赋》:“列仙玄妙……呼翕九阳,抱一含元。”
(3).道家导引吐纳的养生术。后用指长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三十:“乘云招 松 乔 ,呼噏永矣哉。”
(4).一息之间,形容顷刻之间。《晋书·忠义传·王豹》:“密祸潜起,輒在呼噏。”
(5).犹吞吐。形容气盛势大。《后汉书·朱穆传》:“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运赏则使饿隶富於 季孙 ,呼噏则令 伊 颜 化为 桀 跖 。” 明 宋濂 《跋三官祠记》:“公执文章政柄,呼噏一世。”
《國語辭典》:火头(火頭) 拼音:huǒ tóu
1.火焰、火苗。《喻世明言。卷一三。张道陵七试赵升》:「六魔笑曰:『有何难哉!』把手分开火头,㩳身便跳。」《老残游记》第一五回:「这冰的力量比水还大,一块冰投下去,就有一块地方没了火头。」
2.负责炊爨的人。《宋史。卷一七八。食货志上六》:「差官卒,充使令,置火头,具饮膳,给以衲衣絮被。」《薛家府演义》第一○回:「不如权作火头,倘后立些功劳,我在驾前保举,将功赎罪。」
3.引起火灾的祸首。《警世通言。卷一七。钝秀才一朝交泰》:「忽然厨房中火起,举家惊慌逃奔。德称因腹馁,缓行了几步,被地方拿他做火头,解去官司。」
4.借指引起事端的祸首。《荡寇志》第八九回:「这两个便是害我家的火头。」
5.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小头领。《明史。卷三一一。四川土司列传一。乌蒙乌撒东川镇雄四军民府》:「于是主立阿固,而先立其父阿章。章寻病死,阿固不为夷众所服,往复察勘。者氏及四十八目、十五火头等共推阿卜。」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九下。滇游日记十一》:「有聚落倚坡,东向罗列,是为蛮边。觅火头不见,其妻持檄,觅一僧读之,延余坐竹栏上而具餐焉。」
2.负责炊爨的人。《宋史。卷一七八。食货志上六》:「差官卒,充使令,置火头,具饮膳,给以衲衣絮被。」《薛家府演义》第一○回:「不如权作火头,倘后立些功劳,我在驾前保举,将功赎罪。」
3.引起火灾的祸首。《警世通言。卷一七。钝秀才一朝交泰》:「忽然厨房中火起,举家惊慌逃奔。德称因腹馁,缓行了几步,被地方拿他做火头,解去官司。」
4.借指引起事端的祸首。《荡寇志》第八九回:「这两个便是害我家的火头。」
5.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小头领。《明史。卷三一一。四川土司列传一。乌蒙乌撒东川镇雄四军民府》:「于是主立阿固,而先立其父阿章。章寻病死,阿固不为夷众所服,往复察勘。者氏及四十八目、十五火头等共推阿卜。」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九下。滇游日记十一》:「有聚落倚坡,东向罗列,是为蛮边。觅火头不见,其妻持檄,觅一僧读之,延余坐竹栏上而具餐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