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07,分8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皮毛
毫毛
眉毛
毛衣
毛诗
鹅毛
猬毛
绿毛
毛遂
龟毛
生毛
金毛
毛女
毛举
毛孔
《國語辭典》:皮毛  拼音:pí máo
1.泛指带毛的兽皮,可用来禦寒。《庄子。让王》:「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
2.皮肤的毛孔。《黄帝内经素问。卷一○。欬论》:「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
3.比喻事物的外表或粗浅的知识。《文明小史》第四八回:「金道台道:『这不过皮毛上的议论,至于如何办法,断非我们台面上数语所能了结。』」
《國語辭典》:毫毛  拼音:háo máo
1.人类或鸟兽身上所生的细毛。《荀子。赋》:「精微乎毫毛,而大盈乎大寓。」
2.比喻极小或很少的部分。《庄子。山木》:「故朝夕赋敛,而毫毛不挫。」《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二三十两是朝奉的毫毛,小人得了却一生一世受用不尽了。」
《國語辭典》:眉毛  拼音:méi máo
长在眼睛上方的毛。有防止汗液或尘埃等侵入眼睛的功用。《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但见:伛兜怪脸,尖下颏,生几茎黄须;突兀高颧,浓眉毛,压一双赤眼。」
分類:眉毛眼眶
《國語辭典》:毛衣  拼音:máo yī
1.禽鸟的羽毛。唐。韩偓 诗:「偏承雨露润毛衣,黑白分明众所知。」
2.毛皮作成的衣服。唐。白居易〈新乐府。西凉伎〉:「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
3.用毛线织成的衣服。也称为「毛线衣」。
《國語辭典》:毛诗(毛詩)  拼音:máo shī
今本《诗经》,为毛亨传。《诗经》在汉代有齐、鲁、韩、毛四家之学,独存毛诗,流传至今。《幼学琼林。卷四。文事类》:「二毛曾注诗经,故曰毛诗。」
《國語辭典》:鹅毛(鵝毛)  拼音:é máo
1.鹅的羽毛。《辽史。卷三二。营卫志中》:「皇帝得头鹅,荐庙,群臣各献酒果,举乐。更相酬酢,致贺语,皆插鹅毛于首以为乐。」
2.比喻轻少之物。如:「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宋。苏轼〈扬州以土物寄少游〉诗:「且同千里寄鹅毛,何用孜孜饮麋鹿。」
3.比喻柳絮。北周。庾信〈杨柳歌〉:「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
4.比喻飞雪。《平妖传》第一八回:「时逢仲冬,彤云密布,朔风凛冽,纷纷洋洋下天好大雪。怎见得这雪大?但见:纷纷柳絮,片片鹅毛。空中白鹭群飞,江上素鸥翻覆。」
《漢語大詞典》:猬毛(蝟毛)
刺猬的毛。亦以形容众多。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六十里,曰 邽山 。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蝟毛,名曰‘穷奇’。” 南朝 梁元帝 《与鲍泉书》:“鬚似蝟毛,徒劳绕喙。”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城上矢如蝟毛。” 胡三省 注:“言其多也。” 宋 秦观 《怀李公择学士次韵》之二:“灵崖濼水堪行乐,时事纷纷剧蝟毛。”
《漢語大詞典》:绿毛
(1).绿色羽毛。 唐 王建 《伤邻安鹦鹉词》:“十日不饮一滴浆,泪渍緑毛头似鼠。”
(2).指黑色头发。 唐 薛能 《舞者》诗:“緑毛釵动小相思,一唱南轩日午时。”
(3).指仙人身上的绿色毛发。相传 汉 刘根 得道后,体生绿毛。 唐 曹松 《赠道人》诗:“閬苑驾将雕羽去,洞天赢得緑毛生。”参见“ 緑毛仙 ”。
(4).喻指绿色的针叶。 宋 苏轼 《松》诗:“依依古仙子,鬱鬱緑毛身。”
《漢語大詞典》:绿毛仙
据 宋 范成大 吴郡志·古迹·毛公坛记载: 汉 刘根 在 洞庭山 中得道成仙,身生绿毛,人称 毛公 。后人亦称之为“緑毛仙”、“緑毛叟”。 唐 皮日休 《以毛公泉一瓶献上谏议因寄》诗:“ 刘根 昔成道,兹坞四百年。毿毿被其体,号为緑毛仙。” 宋 苏轼 《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草堂》诗:“应逢緑毛叟,扣户夜抽簪。” 明 高启 《毛公坛》:“尝闻緑毛叟,变化犹神龙。”
《国语辞典》:毛遂  拼音:máo suì
人名。生卒年不详。战国时赵平原君的食客,初无表现,后自荐随平原君至楚,与楚王定约立功。
《漢語大詞典》:龟毛(龜毛)
见“ 龟毛兔角 ”。
《國語辭典》:龟毛兔角(龜毛兔角)  拼音:guī máo tù jiǎo
1.佛教用语。龟没有毛,兔没有角。仅有其名而无其实。佛典常用以譬喻空理。《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汝不著者为在?为无?无则同于龟毛兔角。」
2.战事将起的徵兆或预警。语本晋。干宝《搜神记》卷六:「商纣之时,大龟生毛,兔生角,兵甲将兴之象也。」
《漢語大詞典》:生毛
(1).长毛。 汉 刘向 列仙传·毛女:“毛女者,字 玉姜 ,在 华阴 山中,猎师世世见之,形体生毛,自言 秦始皇 宫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 韩终 服菖蒲十三年,身生毛。”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 汉元帝 竟寧 元年, 长陵 铜驼生毛,毛端开花。”
(2).形容历时很久。 宋 阮阅 诗话总龟·讥诮中·刘鲁风:“ 刘鲁风 江西 投所知,为典謁所阻,因得一絶曰:‘万卷书生 刘鲁风 ,烟波千里謁文公。无钱乞与 韩知客 ,名纸生毛不为通。’”
(3).犹发毛。形容惊慌、害怕。 宋 苏轼 《送李公恕赴阙》诗:“君才有如切玉刀,见之凛凛寒生毛。”
《漢語大詞典》:金毛
指佛教所谓 文殊世尊 所乘的金毛狮子。 唐 刘禹锡 《送僧仲剬东游兼寄呈灵澈上人》诗:“晴空礼拜见真像,金毛五髻卿云间。” 宋 苏轼 《重请戒长老住石塔疏》:“大士未曾説法,谁作金毛之声,众生各自开堂,何关石塔之事。” 金 李遹 《狮子峰》诗:“云开正使金毛现,子细看来是石头。”
《漢語大詞典》:毛女
传说中得道于 华山 的仙女。 汉 刘向 列仙传·毛女:“ 毛女 者,字 玉姜 ,在 华阴 山中,猎师世世见之,形体生毛,自言 秦始皇 宫人也, 秦 坏,流亡入山避难,遇道士 谷春 ,教食松叶,遂不飢寒,身轻如飞,百七十餘年,所止巖中有鼓琴声云。” 唐 项斯 《送华阴隐者》诗:“近来移住处, 毛女 旧峰前。” 明 叶宪祖 《鸾鎞记·觅鸾》:“真个 毛女 重生, 玉清 再世。” 清 高孝本 《登华山》诗之三:“ 希夷 云际卧, 毛女 树边逢。”
《國語辭典》:毛举(毛舉)  拼音:máo jǔ
1.细举。《明史。卷二六五。倪元璐传》:「在今日当曲原其被抑之苦,不当毛举其尺寸之瑕。」
2.粗略的列举。《汉书。卷二三。刑法志》:「而徒钩摭微细,毛举数事,以塞诏而已。」
《國語辭典》:毛孔  拼音:máo kǒng
汗腺在皮肤表面上的细孔。《老残游记》第二回:「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