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始终(始終) 拼音:shǐ zhōng
1.开始和结局。《庄子。田子方》:「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晋。陆机 吊魏武帝文:「夫始终者,万物之大归;死生者,性命之区域。」也作「终始」。
2.自始至终。《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故先王见始终之变,知存亡之机。」《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宠敬日隆,始终无衰。」
3.事情的本末和原委。《隋书。卷一八。律历志下》:「冑玄所违,焯法皆合;冑玄所阙,今则尽有。隐括始终,谓为总备。」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我这里絮叨叨言始终,你那里假惺惺做耳聋,甘落人彀中。」
4.终究、还是。如:「警察埋伏了半天,歹徒却始终没再出现。」《儒林外史》第四九回:「这些异路功名,弄来弄去,始终有限,有操守的,到底要从科甲出身。」
2.自始至终。《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故先王见始终之变,知存亡之机。」《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宠敬日隆,始终无衰。」
3.事情的本末和原委。《隋书。卷一八。律历志下》:「冑玄所违,焯法皆合;冑玄所阙,今则尽有。隐括始终,谓为总备。」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我这里絮叨叨言始终,你那里假惺惺做耳聋,甘落人彀中。」
4.终究、还是。如:「警察埋伏了半天,歹徒却始终没再出现。」《儒林外史》第四九回:「这些异路功名,弄来弄去,始终有限,有操守的,到底要从科甲出身。」
《國語辭典》:抵死 拼音:dǐ sǐ
1.触犯死罪。《汉书。卷四。文帝纪》:「此细民之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
2.坚持、竭力。宋。苏轼 〈满庭芳。蜗角虚名〉词:「思量、能几许,忧风愁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文明小史》第一一回:「傅知府还当是一班闹事的人,要哄他出去打,他抵死不敢出去,只是索索的抖。」
3.不住的。宋。晏殊〈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词:「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
4.终究、总是。宋。柳永 倾杯乐。皓月初圆词:「追旧事,一饷凭阑久,如何媚容艳态,抵死孤欢偶。」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一折:「稍似间有些钱,抵死里无多债。」也作「底死」。
5.格外、分外。宋。王安石 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诗三首之三:「向人自有无言意,倾国天教抵死香。」
2.坚持、竭力。宋。苏轼 〈满庭芳。蜗角虚名〉词:「思量、能几许,忧风愁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文明小史》第一一回:「傅知府还当是一班闹事的人,要哄他出去打,他抵死不敢出去,只是索索的抖。」
3.不住的。宋。晏殊〈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词:「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
4.终究、总是。宋。柳永 倾杯乐。皓月初圆词:「追旧事,一饷凭阑久,如何媚容艳态,抵死孤欢偶。」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一折:「稍似间有些钱,抵死里无多债。」也作「底死」。
5.格外、分外。宋。王安石 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诗三首之三:「向人自有无言意,倾国天教抵死香。」
《漢語大詞典》:倒底
(1).副词。现多作“到底”。犹言总要,总得。《红楼梦》第五十回:“ 薛寳釵 道:‘倒底分个次序,让我写出来。’説着便令众人拈鬮为序。”
(2).副词。犹言毕竟,终究。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私家财力,倒底不能持久。” 鲁迅 《集外集·文艺与政治歧途》:“在生活困乏中,一面拉车,一面‘之乎者也’,倒底不大便当。”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章:“ 银凤 倒底是女孩人家,无论如何,早控制不住自己,眼泪珠一颗跟一颗滚下来。”
(3).副词。表示深究,犹言究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 迂奶奶 又顶着问道:‘倒底那个的原告?’” 茅盾 《锻炼》六:“他甚至想跑出大门去看看那怪人倒底走了没有。” 徐迟 《“不过好日子哪天有?”》:“不过,抗战倒底哪一年结束呢?”
(2).副词。犹言毕竟,终究。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私家财力,倒底不能持久。” 鲁迅 《集外集·文艺与政治歧途》:“在生活困乏中,一面拉车,一面‘之乎者也’,倒底不大便当。”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章:“ 银凤 倒底是女孩人家,无论如何,早控制不住自己,眼泪珠一颗跟一颗滚下来。”
(3).副词。表示深究,犹言究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 迂奶奶 又顶着问道:‘倒底那个的原告?’” 茅盾 《锻炼》六:“他甚至想跑出大门去看看那怪人倒底走了没有。” 徐迟 《“不过好日子哪天有?”》:“不过,抗战倒底哪一年结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