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69,分285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比集
连比
谐比
严比
优比
按比
比辑
比毛
比善
条比
类比
引比
徵比
附比
古比
《漢語大詞典》:比集
(1).排比、汇集。史记·太史公自序:“星气之书,多杂禨祥,不经,推其文,考其应,不殊。比集论其行事,验于轨度以次,作《天官书》第五。”
(2).频频栖止。后汉书·章帝纪:“乃者凤皇、黄龙、鸞鸟比集七郡,或一郡再见。” 李贤 注:“比,频也。”
(3).亲近集结。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编第二章第一节:“师众之所比集,大概就是原始公社社会--国家的雏形。”
《國語辭典》:连比(連比)  拼音:lián bǐ
三个以上的数目连续相比,称为「连比」。如1:2:3。
《漢語大詞典》:谐比(諧比)
(1).和谐亲近。新唐书·吴兢传:“﹝ 吴兢 ﹞少厉志,贯知经史,方直寡谐比,惟与 魏元忠 、 朱敬则 游。”
(2).谓按韵排比。 元 戴表元 《昌国应君〈类书蒙求〉序》:“然亦皆编析成言以待问,谐比虚词以眩举。”
《漢語大詞典》:严比(嚴比)
(1).严密整齐。 明 宋濂 《送国子正苏君还金华山中序》:“以论乎辞章,则体裁严比,姿态横逸。”
(2).谓严厉追比。儒林外史第四十回:“查该员系 四川 成都府 人,应行文该地方官勒限严比归款可也。”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卢双月》:“ 双月 坦然,谓:‘姑无恐。’浼邻翁稍赂之,俾为缓颊。无如太守鋭意寻仇报復,立限严比。”
《国语辞典》:优比(优比)  拼音:yōu bǐ
数学上指比的前项大于后项,即两数的比值大于一的,称为「优比」。如七比四。
《漢語大詞典》:按比
(1).核定户籍时检查年貌。后汉书·江革传:“每至岁时,县官按比。” 李贤 注:“按验以比之,犹今皃閲也。”一本作“ 案比 ”。参见“ 案比 ”。
(2).犹安排。《文选·陆机〈文赋〉》“选义按部” 唐 李善 注:“选择义理,按比而用之以为部次。”
《國語辭典》:案比  拼音:àn bǐ
检验人的年龄和相貌,是否与所报户口符合。《后汉书。卷三九。江革传》:「每至岁时,县当案比。」也作「貌阅」。
《國語辭典》:比辑(比輯)  拼音:bǐ jí
编辑、编次。《汉书。卷八十八。儒林传。瑕丘江公传》:「而丞相公孙弘本为公羊学,比辑其议,卒用董生。」
分類:排比缀合
《韵府拾遗 豪韵》:比毛
孟郊秋怀诗收拾昔所弃咨嗟今比毛
《漢語大詞典》:比善
和睦亲善。《汉书·晁错传》:“近者献其明,远者通厥聪,比善戮力,以翼天子。”
《漢語大詞典》:条比(條比)
分项排列。 清 毛岳生 《练伯颖〈后汉书·公卿表〉序》:“原表所由作者,一代制度政刑、世系岁月、宗亲臣工事状、爵邑拜免除袭,纪志传或书或不书者,多错综列之,既可参考,而纪志传文之繁简详略,乃益合体要,岂故区分条比为哉?”
分類:排列
《國語辭典》:类比(類比)  拼音:lèi bǐ
1.将类似的经验,与新知的事物相比,从其相同或相似之处中,求得了解的推论方法。
2.指可随时间连续变化的量,亦即任何时间它的量是连续的。自然界大部分现象的变化,如光影的明暗、人说话音量的大小都是类比。相对于数位而言。
《漢語大詞典》:引比
(1).引为类比。 唐 韩愈 《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圣愕旋 河 犊引比,相 婴 拨 汉 纳 孔 轨。”
(2).援引比照。《明律·刑律·断狱断罪引律令》:“其特旨断罪,临时处治,不为定律者,不得引比为律。”
《漢語大詞典》:徵比
1.谓征用人力并考校其服役成绩。周礼·地官·县正:“各掌其县之政令徵比。” 郑玄 注:“徵,徵召也。比,案比。” 贾公彦 疏:“谓政教号令、徵发校比之等也。”
2.称征收钱粮而比较其多寡之数。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政事三:“南方之吏,又日困於徵比之劳。”
《漢語大詞典》:附比
归附从属。管子·小匡:“是故大国之君慙媿,小国诸侯附比。”
《韵府拾遗 纸韵》:古比
王粲书乃追按书传思与古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