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毒螫
(1).谓毒虫等刺人或动物。《鬼谷子·权》:“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淮南子·说山训》:“贞虫之动以毒螫,熊羆之动以攫搏,兕牛之动以觝触,物莫措其所脩而用其所短也。” 唐 韩愈 《永贞行》:“蛊虫群飞夜扑灯,雄虺毒螫堕股肱。”
(2).指毒汁、毒素。 唐 元稹 《蛒蜂》诗序:“蛒,蜂类而大,巢在褰鼻蛇穴下,故毒螫倍诸蜂蠆。”
(3).毒害;危害。 汉 班固 《白虎通·谏诤》:“民蒙毒螫。”《明史·黄尊素传》:“柴栅既固,毒螫谁何。”
(4).指毒害人的行为。《史记·律书》:“喜则爱心生,怒则毒螫加,情性之理也。” 汉 班固 《西都赋》:“流大 汉 之愷悌,盪亡 秦 之毒螫。”
(5).犹毒辣。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况于廷杖虽除,诗案史祸,较诸廷杖毒螫百倍。”
(2).指毒汁、毒素。 唐 元稹 《蛒蜂》诗序:“蛒,蜂类而大,巢在褰鼻蛇穴下,故毒螫倍诸蜂蠆。”
(3).毒害;危害。 汉 班固 《白虎通·谏诤》:“民蒙毒螫。”《明史·黄尊素传》:“柴栅既固,毒螫谁何。”
(4).指毒害人的行为。《史记·律书》:“喜则爱心生,怒则毒螫加,情性之理也。” 汉 班固 《西都赋》:“流大 汉 之愷悌,盪亡 秦 之毒螫。”
(5).犹毒辣。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况于廷杖虽除,诗案史祸,较诸廷杖毒螫百倍。”
《國語辭典》:五毒 拼音:wǔ dú
1.石胆、丹砂、雄黄、礜石、慈石五种有毒的药。《周礼。天官。疡医》:「凡疗疡以五毒攻之。」汉。郑玄。注:「五毒,五药之有毒者,今医人有五毒之药作之合黄堥,置石胆、丹砂、雄黄、礜石、慈石其中烧之三日三夜。」
2.惨酷的刑罚。《后汉书。卷五一。陈禅传》:「及至,笞掠无算,五毒毕加,禅神意自若,辞对无变,事遂散释。」
3.蠍、蛇、蜈蚣、壁虎、蟾蜍称为「五毒」。也称为「五毒儿」。
2.惨酷的刑罚。《后汉书。卷五一。陈禅传》:「及至,笞掠无算,五毒毕加,禅神意自若,辞对无变,事遂散释。」
3.蠍、蛇、蜈蚣、壁虎、蟾蜍称为「五毒」。也称为「五毒儿」。
《漢語大詞典》:吹蛊(吹蠱)
即飞蛊。毒虫名。《文选·鲍照〈苦热行〉》:“含沙射流影,吹蛊痛行暉。” 李善 注:“《毛诗义疏》曰:‘……吹蛊,即飞蛊也。’ 顾野王 《舆地志》曰:‘ 江 南数郡有畜蛊者,主人行之以杀人,行食饮中,人不觉也。其家絶灭者,则飞游妄走,中之则毙。’”
《漢語大詞典》:溪毒
即射工虫。传说中的毒虫。《意林》卷二引《淮南子》:“天下之物,莫凶於溪毒,良医藏之,有所用也。”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昆虫·蜮》:“《山堂肆考》:蜮,一名水镜,似鱉三足;一名射工,一名含沙,一名溪毒。”
分類:毒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