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殷盛  拼音:yīn shèng
繁盛、充足。《南史。卷七○。循吏传》论曰:「汉世户口殷盛,刑务简阔。」
《漢語大詞典》:殷重
(1).繁重。《南齐书·顾宪之传》:“窃寻民之多伪,实由 宋 季军旅繁兴,役赋殷重。”旧唐书·忠义传上·苏安恒:“陛下年德既尊,寳位将倦,机务殷重,浩荡心神,何不禪位东宫,自怡圣体。”
(2).恳切深厚。 宋 叶适 《京西运判方公神道碑》:“其言殷重惻切,天子以为然,行之至今。”
《漢語大詞典》:殷国(殷國)
周 代天子在侯国行殷见之礼。周礼·秋官·大行人:“十有二岁,王巡狩、殷国。” 孙诒让 正义:“殷国者,谓王出在侯国而行殷见之礼也……即於所至之国徵诸侯而行朝会之礼,皆谓之殷国。”
《韵府拾遗 文韵》:迁殷(迁殷)
书盘庚迁于殷
《漢語大詞典》:殷历(殷曆)
(1).起于 周 末而传于 汉 初的六种古历之一。《后汉书·律历志中》:“案暦法, 黄帝 、 顓頊 、 夏 、 殷 、 周 、 鲁 ,凡六家,各自有元。 光 晃 所据,则 殷 历元也。”
(2). 殷商 时所用历法。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二章第三节:“ 商 代的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每年分为春、秋,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闰月置于年末,称为‘十三月’。到 祖甲 以后,闰月也有放在年中的。 殷墟 曾出土一片胛骨,上面刻着两个月的干支和‘月一正曰食麦’等文句,是 商 代历书的一部分抄本。”
《漢語大詞典》:殷鲜(殷鮮)
红艳。 唐 吴融 《红白牡丹》诗:“殷鲜一半霞分綺,洁澈旁边月点波。”
分類:红艳
《国语辞典》:殷望  拼音:yīn wàng
殷切盼望。如:「天下的父母都殷望子女有所成就。」
《漢語大詞典》:殷广(殷廣)
繁多而广泛。晋书·石季龙载记上:“ 季龙 以租入殷广,转输劳烦,令中仓岁入百万斛,餘皆储之水次。” 南朝 齐 萧子良 《陈时政密启》:“ 建元 初,狡虏游魂,军用殷广。”旧唐书·忠义传上·苏安恒:“昔者先皇晏驾,留其顾託,将以万机殷广,令陛下兼知其事。”
分類:繁多广泛
《漢語大詞典》:殷积(殷積)
大量聚积。 汉 虞诩 《请复三郡疏》:“ 雍州 之城,厥田惟上;且沃野千里,穀稼殷积。”后汉书·董卓传:“是时 洛 中贵戚室第相望,金帛财产,家家殷积。”南史·江秉之传:“政事繁扰,讼诉殷积。”
分類:大量聚积
《國語辭典》:殷辚(殷轔)  拼音:yīn lín
车辆众多的样子。《文选。扬雄。甘泉赋》:「八神奔而警跸兮,振殷辚而军装。」
《漢語大詞典》:殷流
盛行。 晋 陆机 《演连珠》:“滛风大行,贞女蒙冶容之悔;湻化殷流, 盗跖 挟 曾 史 之情。”
分類:盛行
《漢語大詞典》:殷事
(1).指初一、十五日的盛大祭祀。礼记·曾子问:“ 曾子 问曰:‘君薨既殯,而臣有父母之丧,则如之何?’ 孔子 曰:‘归居於家,有殷事则之君所。朝夕否。’” 郑玄 注:“殷事:朔月、月半,荐新之奠也。”新唐书·礼乐志四:“今诸陵朔、望食,则近於古之殷事;诸节日食,近於古之荐新。”
(2).指 武王 伐 纣 之事。史记·留侯世家:“ 殷 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復用兵。”
《漢語大詞典》:殷奠
大祭。仪礼·士丧礼:“﹝士﹞月半不殷奠。” 郑玄 注:“殷,盛也。士月半不復如朔盛奠,下尊者。” 贾公彦 疏:“云下尊者以下,大夫以上,有月半奠故也。”礼记·丧大记:“主人具殷奠之礼。” 郑玄 注:“殷,犹大也。朝夕小奠,至月朔则大奠。”释名·释丧制:“朔望祭,曰殷奠,所用殷众也。” 毕沅 疏证:“大夫以上则朔望大奠,若士则朔而不望。”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古不重望日:“丧礼朔有殷奠,月半不殷奠,是直指望日之不重也……惟 康成 註月半不殷奠,乃云大夫以上仍有月半之奠。”清史稿·礼志十一:“殷奠,列饌筵二十一,酒尊十一,羊九,楮弊九万。”
分類:大祭疏证
《漢語大詞典》:殷充
丰盛;充裕。 晋 左思 《吴都赋》:“江湖嶮陂,物产殷充。” 晋 孙绰 《喻道论》:“六合遐邈,庶类殷充。”
分類:丰盛充裕
《漢語大詞典》:殷旷(殷曠)
(1).繁多而拖延日久。《晋书·庾羲传》:“陛下以圣明之德,方隆 唐 虞 之化,而事役殷旷,百姓凋残。”
(2).地域辽阔。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 西楚 殷旷,常宜早起,接对宾侣,勿使留滞。”南史·刘湛传:“但汝弱年,新涉军务,八州殷旷,专断事重,畴諮委仗,不可不得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