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大理人。大理第十世首领段宝子。洪武十四年明兵克云南,授为宣慰使。段明贻书征南将军傅友德请奉正朔,乞赐班师。明年,蓝玉等克大理。明与兄段世被俘送京师。帝赐明名归义,授雁门镇抚。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理段世首领、土酋段世率军固守龙尾关(下关),时明朝将领傅友德率领王弼等人征讨云南,王弼率军从洱海向上关进军,和沐英的部队夹击段世,攻破了龙尾关,活捉段世,随后平定鹤庆、丽江诸郡。
段功妻阿𧜡 朝代:元末明初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元季梁王女。
段僧奴 朝代:元末明初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段功妹。适阿黎氏,遗段宝诗二首,令为兄报仇。
段澍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段澍,云南昆明人。洪武二十九年,段澍中应天举人。洪武三十年(1397年),联捷丁丑科春榜三甲第三十二名进士。授监察御史。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段衔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常州武进人,字紫峰,号匡庐山人。能诗善画,尤工扇头小景。
段元一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道士。自称北郡人,字思真,号涵虚子,又号永明道人。著丹诀名《化机会参》。
段民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6—1434 【介绍】: 明常州武进人,字时举。永乐二年进士。除刑部主事,旋进郎中。出为山东左参政。时方搜捕唐赛儿,民间骚动,段民力为矜宥,人情始安。宣德三年为南京户部右侍郎,五年转刑部,颇革二部积弊。卒后百余年乃谥襄介。
维基
段民(1376年—1434年),字时举,南直隶武进人。明朝官员,仕至南京刑部侍郎。段民于永乐元年(1403年)中举人,次年联捷二甲第九十名进士,选庶吉士,除刑部主事,参与修撰《五经四书大全》、《性理大全》,进升郎中。永乐十八年(1420年),山东爆发唐赛儿起事,三名省级官员被处决,段民被擢为山东左参政。唐赛儿兵败后,下落不明,朝廷疑其出家,先后捉拿山东、北京等地的尼姑及出家妇女几万人。段民尽力从宽查办,以安抚民情。宣德三年(1428年),署任南京户部右侍郎,后正式任职,又改南京刑部右侍郎。当时,两部都以无作为而闻名,段民到任后,宿弊一清。宣德八年(1433年)因减免重犯罪责被给事中年富等参劾,得到宣宗赦免。次年二月卒于任内。段民为官清廉,身后几乎无钱入殓,宣宗得知后,赐祭葬。由杨士奇撰墓志铭。 百馀年后,方追谥襄介。《明史》有传。
段永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馀干人,字仕悠。宣宗宣德中以进士教授光泽,条教严明。
段复礼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段复礼(15世纪—1430年代),河南南阳府裕州舞阳县人,明朝经学家。段复礼家贫但力学,精通《礼经》含义,有儒者之风,亦喜爱启迪后进,教授士子有师范,获乡人敬爱,是宣德十年(1435年)的举人,正统元年(1436年)成进士,惟未出仕即去世。
段信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陕西三原人,字宗实。正统元年进士,任杭州推官,廉明正直,狱无冤滞。历监察御史,至右佥都御史,卒于官。性行端谨,所至风节著闻,弹劾不避权贵。
段鉴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应天上元人。景泰初为惠州知府,廉介自治,家法尤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9—1484 【介绍】: 明陕西兰州人,字可大,号柏轩,又号容思。景泰五年进士,授福山知县,历莱州、南阳知府。重教化,能以儒术饰吏术。创志学书院。学术私淑薛瑄,务致知而践其实。有《容思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九
坚字可久,肃府仪卫司人。景泰甲戌进士,授福山知县。擢莱州知府,改南阳。 (《明儒案》:可久得阎禹锡、白良辅以溯文清之旨,虽末及门,而郡人陈祥赞之曰:「文清之统,惟公是廓。」则固私淑有得者也。 田按:可久弟子周蕙,字小泉,为兰州戍卒。恭顺侯吴瑾总兵于陕,聘为子师。小泉固辞,或问故,小泉曰:「总兵役某,则某军士也,召之不敢不往。若使教子,则某师也,召之岂敢往哉!」肃藩乐人郑安,郑宁乞除乐籍,从周先生读书,可久《访小泉不遇》诗云:「小泉泉水隔烟萝,一濯冠缨一浩歌。」小泉著述罕见,附记于此。)
维基
段坚(1419年—1484年),字可大,号柏轩,又号容思,陕西兰州(今甘肃)人,祖籍山西阳曲,同进士出身。段坚早年中举,进入国子监。景泰五年(1454年)登甲戌科进士,授山东福山县知县,在任期间教授民众文化。成化年间,升为莱州府知府。随后丁忧,除服后改为南阳府知府,在任期间创志学书院,会集德才优异的平民解说《五经》要义,及濂、洛诸儒遗书。建节义祠,祀古今烈女。讼狱徭赋。数年后,南阳治理安定,随后因病离去,百姓哭喊送别。《明史》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