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5,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冻死
沦丧
亡殁
老家
颠踣
忌日
死伤
凋伤
骨朽
靡遗
奄弃
寿终
灭度
晏驾
断手
《漢語大詞典》:冻死
因寒冷而使生物死亡。例如: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毛泽东《七律·冬云》
《國語辭典》:沦丧(淪喪)  拼音:lún sàng
沦没、丧亡。《抱朴子。外篇。勖学》:「世道多难,儒教沦丧,文、武之轨,将遂凋坠。」《三国演义》第五回:「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
《國語辭典》:亡殁(亡歿)  拼音:wáng mò
去世、死亡。《刘知远诸宫调。第一》:「父亲多雄武,名目号光珽,因失阵身亡殁。」
分類:
《國語辭典》:老家  拼音:lǎo jiā
1.原籍、家乡。如:「我的老家在竹南乡下。」
2.人死后的归宿。如:「林伯伯病缠多年,终于在上个月回老家了。」
《漢語大詞典》:颠踣(顛踣)
(1).跌倒;跌落。 汉 蔡邕 《王子乔碑》:“其疾病尫瘵者,静躬祈福,即获祚;若不虔恪,輒颠踣。”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 蔡攸 尝赐饮禁中, 徽宗 频以巨觥宣劝之。 攸 恳辞不任杯酌,将至颠踣。” 清 黄钧宰 《金壶戏墨·撞车》:“有贵公子驾车出游者……适与五套大车相撞击,公子颠踣於车前。”
(2).喻覆灭,死亡。 汉 蔡邕 《释诲》:“卑俯乎外戚之门,乞助乎近贵之誉,荣显未副,从而颠踣。” 宋 朱熹 《与周丞相书》:“ 熹 之衰病,首尾七年……若不自揆,冒昧轻进,窃恐不唯自取颠踣,亦或反貽丞相軫念之忧。”
(3).挫折困顿。 宋 欧阳修 《卫尉卿祁公神道碑铭》:“今有人负材与能,昂立人上,与时争高下,不肯分寸屈其心,而卒困厄颠踣,怏怏不得志。”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 太白 《蜀道难》……等,无首无尾,变幻错综,窈冥昏默,非其材力学之,立见颠踣。” 清 姜宸英 《故江南布政司右参议前户部右侍郎栎园周公墓碣铭》:“忽夜起徬徨,取火尽烧其生平所纂述百餘卷,曰:‘使吾终身颠踣而不偶者,此物也!’”
《國語辭典》:忌日  拼音:jì rì
1.人去世的日子。《礼记。祭义》:「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我想今日是父亲忌日,必得符箓超拔,故此到观中,见你舅舅。」也称为「忌辰」。
2.不吉利的日子。《齐民要术。卷一。种谷》:「凡九谷有忌日,种之不避其忌,则多伤败。」
《國語辭典》:死伤(死傷)  拼音:sǐ shāng
死亡与受伤。泛指死亡受伤的人数。《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且说契丹主初攻内丘时分,死伤颇多。」
《漢語大詞典》:凋伤(凋傷)
疾病死亡。亦指草木零落枯萎。 三国 魏 曹操 《赡给灾民令》:“去冬天降疫癘,民有凋伤。” 明 何景明 《秋日杂兴》诗之一:“寒螿啼断槿园空,万树凋伤八月中。”
《漢語大詞典》:骨朽
谓死亡已久。 宋 苏轼 《张庖民挽词》:“天高鬼神恶,骨朽姓名芳。” 宋 范成大 《病中聊书老怀》诗:“登临旧迹如梦断,觴咏故人多骨朽。”
分類:
《漢語大詞典》:靡遗(靡遺)
(1).“靡有孑遗”的略语。谓死亡殆尽。 晋 刘毅 《请移江州府于豫章表》:“自 桓玄 以来,驱蹙残毁,至乃男不被养,女无对匹,逃亡去就,不避幽深……若不曲心矜理,有所改移,则靡遗之叹,奄焉必及。”
(2).没有遗漏;毫不遗漏。 南朝 梁 丘迟 《为范卫军让梁台侍中表》:“值天地中开, 神武 再廓,麻丝是蓄,菅蒯靡遗。” 明 文徵明 《〈何氏语林〉叙》:“正史所列,传记所存,奇跡胜跡,渔猎靡遗。”清史稿·选举志二:“凡 中国 向有之经学、史学、文学、理学,无不包举靡遗。”
《漢語大詞典》:奄弃(奄棄)
忽然舍弃。犹永别,谓死亡。 唐 韩愈 《宪宗崩慰诸道疏》:“上天降祸,大行皇帝,奄弃万国。”元史·文宗纪二:“朕以先皇帝奄弃方新,摧怛何忍。” 明 文徵明 《先叔父中宪大夫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文公行状》:“盛年奄弃明时,有可惜者。”
《國語辭典》:寿终(壽終)  拼音:shòu zhōng
人享尽天年,自然死亡。《晋书。卷六九。刁协传》:「寿终则蒙赠,死难则见绝,岂所以明事君之道、厉为臣之节乎!」《儒林外史》第一回:「是年,秦老亦寿终于家。」
《國語辭典》:灭度(滅度)  拼音:miè dù
佛教用语。指灭烦恼、度苦海。亦指僧人死亡。《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我皆令入无馀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也作「圆寂」。
《國語辭典》:晏驾(晏駕)  拼音:yàn jià
皇帝驾崩。《战国策。秦策五》:「秦王老矣,一日晏驾,虽有子异人,不足以结秦。」《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主上已晏驾。吾为藩镇所推,今已受册。」
《漢語大詞典》:断手(斷手)
(1).截断手。古代的一种肉刑。韩非子·内储说上:“ 殷 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 子贡 曰:‘弃灰之罪轻,断手之罚重,古人何太毅也?’”
(2).泛谓手被折断。 清 王韬 《淞隐漫录·蓟素秋》:“壮士死者逾半,其存者非折足即断手。”
(3).指被截断的手。如:断手再植。
(4).完毕;完成。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小豆:“夏至后十日种者为上时,初伏断手为中时,中伏断手为下时。” 唐 杜甫 《寄题江外草堂》诗:“经营 上元 始,断手 寳应 年。” 宋 朱熹 《答刘季章书》之十一:“《大学》近修改一两处,旦夕须就板改定,断手即奉寄也。”
(5).比喻兄弟死亡。 唐 白居易 《得辛奉使遇昆弟之仇不斗而过为友人责辞云衔君命判》:“ 辛 时惟奉使,出乃遇讎:断手之痛不忘,诚难共国;饮冰之命未復,安可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