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9,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追报
小敛
诔行
置后
遗产
布巾
铭诔
尸骨
上纸
荐亡
棺殓
志石
遗器
吊唁
安骨
《漢語大詞典》:追报(追報)
谓答复死者。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谨遣报答,并致薄祭,望足下降神享之。’右 晋 庾亮 追报 孔坦 书。追报亡友见此。”
分類:答复死者
《國語辭典》:小敛(小斂)  拼音:xiǎo liàn
一种丧礼的仪式,即为死者加敛衣。《礼记。丧服大记》:「小敛,君大夫、士皆用复衣、复衾。」《续汉书志。第六。礼仪志下》:「是日,夜,下竹使符告郡国二千石、诸侯王。竹使符到,皆伏器尽哀,小敛如礼。」
《漢語大詞典》:诔行(誄行)
谓累列死者行迹。 宋 苏辙 《乞赐张宣徽谥札子》:“窃以谓约身杀礼,虽人臣执谦之美;而誄行易名,本人君追远之义。”
分類:死者行迹
《漢語大詞典》:置后(置後)
古时大夫死后无子,为死者别置后嗣、暂为丧主之称。礼记·杂记上:“士之子为大夫,则其父母弗能主也,使其子主之;无子,则为之置后。” 孔颖达 疏:“无子则为之置后者,若死者无子,则为死者别置其后;其所置之后,即大夫适子,同得行大夫之礼。此所置之后,谓暂为丧主,假用大夫之礼。”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继嗣非古而礼有可通:“ 孔 疏‘置后’者,谓借他大夫之子暂为丧主,一若为之后者;而丧毕即撤,仍不立后也。故曰‘为之置后’。若宗子则直为之立后矣。”
《國語辭典》:遗产(遺產)  拼音:yí chǎn
1.人死后所遗留下来的一切财产。
2.泛称由古代遗留后世的文物、事迹。如:「《诗经》、《楚辞》是我国极宝贵的文学遗产。」
《國語辭典》:布巾  拼音:bù jīn
布制的巾帕。如:「只见她拿条布巾包住头发,挽起袖子就扫起地来了。」
《漢語大詞典》:铭诔(銘誄)
铭和诔。泛指记述死者经历和功德的文章。荀子·礼论:“其铭誄繫世,敬传其名也。” 杨倞 注:“铭,谓书其功於器,若 孔悝 之鼎铭者;誄,谓誄其行状以为諡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 周 世盛德,有铭誄之文。” 章炳麟 《文学总略》:“《七略》惟有诗赋,及 东汉 铭誄论辩始繁, 荀勖 以四部变古, 李允 、 谢灵运 继之,则集部自此箸。”
《國語辭典》:尸骨(屍骨)  拼音:shī gǔ
人或动物死后所留下来的骨骸。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一:「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國語辭典》:上纸(上紙)  拼音:shàng zhǐ
烧纸钱祭奠。《金瓶梅》第六三回:「街坊邻舍,亲朋官长,来吊问上纸祭奠者,不计其数。」
《漢語大詞典》:荐亡(薦亡)
指为死者念经或做佛事,使其亡灵早日脱难超升。 宋 洪迈 《夷坚丙志·常罗汉》:“自是羣人作佛事荐亡,幸其来以为冥涂得助。”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鬼董:“荐亡一门,不在洞玄、洞神、洞冥之科,最为后出。模写释氏而不克肖,以佛本不言荐亡,后人为之。”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敦节俭》:“一旦归泉,空作荐亡之佛事。”
《漢語大詞典》:棺殓(棺殮)
亦作“ 棺敛 ”。 以棺木收殓死者。礼记·曾子问:“ 召公 谓之曰:‘何以不棺敛於宫中?’”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既溺,里人大呼求救,得其尸已死,即号慟为之制服如兄弟,厚为棺敛,送终之礼甚备。”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洪全福起义档案·大明顺天国元年南粤兴汉大将军重悬赏格告示》:“官弁兵丁长夫等有阵亡者,由营从丰棺殮。”
《漢語大詞典》:志石(誌石)
即墓志。放在墓中刻有死者传记的石碑。 鲁迅 《花边文学·清明时节》:“ 洛阳 邙山 , 清 末掘墓者极多,虽在名公巨卿的墓中,所得也大抵是一块志石和凌乱的陶器。”
刻有墓志铭的石碑。 唐 贾岛 《哭卢仝》诗:“塚侧誌石短,文字行参差。”
《漢語大詞典》:遗器(遺器)
(1).指死者遗下的器物。 唐 韦应物 《过昭国里故第》诗:“缄室在东 湘 ,遗器不忍覿。”
(2).指古器物。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九:“昔 长睿 父博学好古,颇得 三代 之遗器。”
(3).指保留古代形制的器物。 元 杨维桢 《李卿琵琶引》序:“ 朔 人 李卿 以絃鼗遗器鸣於京师。” 明 叶子奇 草木子·原道:“若今道家金鐘玉磬及琴笙壎篪之属,皆古之遗器也。”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十八:“大乐不可復,遗器在古琴。”
《國語辭典》:吊唁(弔唁)  拼音:diào yàn
吊祭并慰问丧家。如:「他专程前往死者家中吊唁。」也作「吊谚」。
《国语辞典》:安骨  拼音:ān gǔ
佛教寺院将死者火葬后,收拾遗骨,置于本堂称为「安骨」。《敕修百丈清规》卷三:「山门首真亭挂真、奠茶汤、秉炬、安骨、提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