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歧 → 岐歧”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歧迷
分歧迷离。 清 方东树 《〈切问斋文钞〉书后》:“循 陆氏 之言,而证以卷中之文。将使义理日以歧迷,文体日以卑伪。”
分類:分歧迷离
《國語辭典》:歧旁  拼音:qí páng
岔路,由大路分歧出来的小路。《尔雅。释宫》:「路,旅途也。路场,犹行道也。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
分類:岔路郭璞
《韵府拾遗 支韵》:邪歧
王令诗舍去大路趋邪歧
《骈字类编》:水岐
诗江有渚传渚小洲也水岐成渚
《国语辞典》:歧见(歧见)  拼音:qí jiàn
不同的看法或意见。如:「主席面对各方的歧见,不知该如何下结论。」
分类:看法意见
《漢語大詞典》:差岐
差错。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二:“ 俞 氏 燮 谓 西藏 即古佛国,即 中印度 ,已皆差岐数千里。”
分類:差错
《漢語大詞典》:狐岐
山名。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 狐岐之山 。” 毕沅 注:“山在今 山西 孝义县 西八十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文水:“ 文水 ,又东南流,与 胜水 合,水西出 狐岐之山 。”
分類:山名
《漢語大詞典》:鸣岐凤(鳴岐鳳)
鸣于 岐山 的凤凰。 唐玄宗 《幸凤泉汤》诗:“益龄仙井合,愈疾醴源通。不重鸣 岐 凤,谁矜 陈宝 雄。”参见“ 鸣岐 ”。
分類:岐山凤凰
《漢語大詞典》:鸣岐(鳴岐)
国语·周语上:“ 周 之兴也,鸑鷟鸣於 岐山 ”。 韦昭 注:“鸑鷟,凤之别名。” 岐山 ,在今 陕西省 岐山县 北。相传 周 古公亶父 迁此而兴。后以“鸣岐”谓吉祥之兆。隋书·许善心传:“丹乌流火,白雉从凤,栖阿德劭,鸣 岐 祚隆。” 唐 黄滔 《谢试官启》:“伏惟博士鸣 岐 瑞质,歌 郢 至音。葱笼而张柳风垂,逈拔而嵇松雪峭。”
《漢語大詞典》:两岐年(兩岐年)
麦生两穗之年,指丰年。 唐 李商隐 《忆雪》诗:“瑞邀盈尺日,丰待两岐年。”参见“ 两岐 ”。
分類:丰年
《漢語大詞典》:两岐(兩岐)
亦作“ 两歧 ”。
(1).分为两支。后汉书·张堪传:“﹝ 张堪 ﹞拜 渔阳 太守……乃於 狐奴 开稻田八千餘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 张君 为政,乐不可支。’” 唐 吕温 《道州观野火》诗:“遍生合颖禾,大秀两岐麦。”
(2).指两个分岔。 南朝 齐 谢朓 《将游湘水寻句溪》诗:“瑟汩泻长淀,潺湲赴两岐。” 宋 陆游 《雪作》诗:“飞蝗扫地无遗种,瑞麦连云有两歧。” 明 李东阳 《周公神道碑》:“麦有两岐,芝有三秀。”
(3).称颂地方官吏改善农业有方,民乐年丰。 南朝 齐 谢朓 《答张齐兴》诗:“子肃两岐功,我滞三冬职。” 宋 王安石 《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北堂已足夸三釜,南亩当今识两歧。”
(4).借指麦子。 南朝 梁 沈约 《留真人东山还》诗:“待余两岐秀,去去掩柴扉。”
(5).指特异之禾稼。 前蜀 韦庄 《〈又玄集〉序》:“是知美稼千箱,两岐爰少;繁絃九变,大护殊稀。”
(6).两种意见分歧;两种办法不统一。宋史·王觌传:“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歧遂分,党论滋炽。” 张孝若 《南京政府成立》第一节:“而 湘 赣 代表均已先后到 鄂 , 粤 代表 黄 君 克强 亦本在 汉阳 ,故復电催各省迅即派员赴 鄂 ,以免两歧。”
《骈字类编》:陇岐(陇岐)
唐书李晟传吐蕃君臣相与议尚结赞者善计乃曰唐名将特李晟与马燧浑瑊尔不去之必为吾患即遣使委辞因燧请和且求盟因盟谋执瑊以卖燧于是结赞大兴兵踰陇岐无所掠阳怒曰召吾来乃不牛酒犒军徐引去以是间晟
《骈字类编》:宁岐(宁岐)
柳宗元李侍郎墓志天宝中诏李氏由凉武昭王以下皆得籍宗正故沂州刺史福以姑臧人附属于宁岐为族注宁王岐王也
《漢語大詞典》:岐蒐
见“ 岐阳之蒐 ”。
《韵府拾遗 寘韵》:岐挚(岐挚)
杨慎药市赋岐挚汤液和缓髓滫
《漢語大詞典》:岐岖(岐嶇)
崎岖。比喻艰难险阻。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阴蒙避迴,岐嶇自列。” 李善 注:“岐嶇艰阻,得自申列也。”一本作“ 崎嶇 ”。
《漢語大詞典》:歧趋(歧趨)
亦作“ 歧趣 ”。 不同的趋向。 清 曾国藩 《复陈虎臣书》:“若习静以涵养此心,则即《大学》所云定静安虑者,又何歧趋之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苏报案·苏报鼓吹革命清方档案》:“所有学堂条规,并著督飭认真整顿,力挽浇风。以期经正民兴,勿误歧趣。” 孙中山 《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行动既一,决无歧趋。”
分類: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