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义勇(義勇)  拼音:yì yǒng
1.见义勇为。《汉书。卷七○。陈汤传》:「策虑愊亿,义勇奋发,卒兴师奔逝,横厉乌孙。」
2.宋代兵制,选民为兵称为「义勇」。《宋史。卷一九○。兵志四》:「庆历二年,籍河北强壮,得二十九万五千,拣十之七为义勇,且籍民丁以补其不足。」
《國語辭典》:武备(武備)  拼音:wǔ bèi
军事方面的设施。《谷梁传。襄公二十五年》:「古者虽有文事,必有武备。」《红楼梦》第六三回:「如今四海宾服,八方宁静,千载百载不用武备。」
《國語辭典》:统帅(統帥)  拼音:tǒng shuài
1.统领,指挥部属。《新唐书。卷六。肃宗本纪》:「朝隐等败奚、契丹于范阳北,肃宗以统帅功迁司徒。」
2.国家军队的最高指挥者。通常指国家元首而言。
《國語辭典》:设防(設防)  拼音:shè fáng
设置防禦保卫的设施。如:「处处设防」。
《漢語大詞典》:山夷
(1).山势平缓。三国志·魏志·和洽传:“ 荆州 刘表 无他远志,爱人乐士,土地险阻,山夷民弱,易依倚也。”
(2).古代对聚集山中的武装力量的贬称。晋书·杜预传:“攻破山夷,错置屯营,分据要害之地,以固维持之势。” 唐 元结 《贼退示官吏》诗:“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國語辭典》:打退  拼音:dǎ tuì
1.赶走、驱逐。《文明小史》第二三回:「华甫昨日听了他一番议论,把那住夜的念头早打退了许多。」
2.取消、消除。如:「何不把那约会打退?」《文明小史》第二三回:「华甫昨日听了他一番议论,把那住夜的念头早打退了许多。」
《國語辭典》:集结(集結)  拼音:jí jié
聚集、集合。多指集合兵力于一指定地区,藉以准备更进一步的行动。如:「大批记者集结在机场采访劫机事件。」
《國語辭典》:动员(動員)  拼音:dòng yuán
1.为适应国防军事的需要,将国家军力、人力、物力、财力等,由平时状态转为战时状态,使国力能作最有效发挥的作为。
2.发动人群加入某项活动。如:「选举期间,候选人几乎动员了所有的亲朋好友来拉票,以求得当选。」
《國語辭典》:总动员(總動員)  拼音:zǒng dòng yuán
1.即将面临战争等紧急状态的时候,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由平时状态进入战争状态,称为「总动员」。
2.出动全体人员的力量完成某事。如:「全校师生总动员,整理庭园环境。」
《漢語大詞典》: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为人民利益而战和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诞生于1927年8月1日。初称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创建了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红军第二十五军、陕北红军等多支红军主力部队,开展土地革命。1935年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并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在敌人后方建立了抗日根据地,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力军。解放战争时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解放军担当保卫国防,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任务,同时开展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使之发展成由陆、海、空三军组成的诸军、兵种合成的军队。
《國語辭典》:暴力革命  拼音:bào lì gé mìng
以武装行动为手段来推动社会改变,通常指所谓的流血革命。
《國語辭典》:枪杆子(槍桿子)  拼音:qiāng gǎn zi
1.枪枝。
2.泛指军队、武力。如:「他是靠枪杆子打出天下的。」
《漢語大詞典》:人民警察
我国维持社会秩序和治安的武装力量。亦指构成这种力量的人员,简称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