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武臣
武官;武将。主管军事的官员。礼记·乐记:“君子听钟声,则思武臣。” 唐 杜甫 《送陵州路使君之任》诗:“王室比多难,高官皆武臣。”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八·本朝内官忠能:“镇抚掌天下狱,极武臣之美选也。”
《漢語大詞典》:燕颔(燕頷)
(1).形容相貌威武。颔,下巴。 唐 王宏 《从军行》:“儿生三日掌上珠,燕頷猿肱穠李肤。”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 童贯 彪形燕頷,亦略有髭,瞻视炯炯,不类宦人。”《群音类选·蟠桃记·诞孙相庆》:“看兰孙,虎头燕頷,知不是等闲人。”
(2). 东汉 名将 班超 自幼即有立功异域之志。相士说他“燕頷虎颈”,有封“万里侯”之相。后奉命出使 西域 三十一年,陆续平定各地贵族的变乱,官至 西域 都护,封 定远侯 。见后汉书·班超传。后以“燕頷”为封侯之相。 南朝 陈 徐陵 《出自蓟北门行》:“生平燕頷相,会自得封侯。” 唐 岑参 《送张都尉东归》诗:“封侯应不远,燕頷岂徒然。” 清 赵翼 《赠相士彭铁嘴》诗:“幸免鼠目求官讯,本无燕頷封侯状。”
(3).指武将;勇士。 明 徐渭 《次夕降抟雪径满鹅鸭卵烧竹照之八十韵》:“燕頷不醒頽锦帐,蛾眉邀醉叠金椑。” 清 孙致弥 《咏史次王玠右先生韵》:“燕頷何年驰铁马,羊头此日总金貂。” 清 陈维嵩 《贺新凉·和竹逸江村遇伎之作》词:“风前小进休仍却,从古是、蛾眉燕頷,此身奚託?”
《漢語大詞典》:韬钤(韜鈐)
(1).古代兵书六韬《玉钤篇》的并称。后因以泛指兵书。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五:“ 赵蕤 者, 梓州 盐亭县 人也,博学韜鈐,长於经世。”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宋令文 、 彭博通 徒鬭气力,而不习韜鈐。” 清 感惺 《断头台·受谳》:“一班儿晓夜习韜鈐,磨新剑,著先鞭,估量着直捣到 长山 、 黑水 边。”
(2).借指用兵谋略。 唐 张说 《将赴朔方军应制》诗:“礼乐逢明主,韜鈐用老臣。” 清 王韬 《拟上当事书》:“ 湘 军、 淮 军夙称劲旅,统兵大员皆身经百战之名将,久嫺行阵,深諳韜鈐。”
(3).借指武将。 明 张煌言 《答赵安抚书》:“凡縉绅之家,韜鈐之族……概无诛求,以示宽厚。”
《國語辭典》:牙爪  拼音:yá zhuǎ
1.动物的牙齿和指爪。也指人的牙齿和指甲。汉。扬雄 执金吾箴:「如虎有牙,如鹰有爪,国以自固,兽以自保。牙爪葸葸,动作宜时。」唐。杜牧 赠李处士长句四韵:「老翁四目牙爪利,掷火万里精神高。」
2.比喻勇士或武将。唐。李德裕唐故扶风马公神道碑铭〉:「备牙爪则数逾十万,竭心膂则酬必九迁。」唐。李商隐韩碑〉诗:「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
3.爪牙、羽翼。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先去了此人牙爪,然后剪除了此人,才使的我永无身后之患。」《三国演义》第二一回:「玄德非不欲图操,恨操牙爪多,恐力不及耳。」
4.差役、衙役。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你见这恶哏哏公吏排,不是我官不威牙爪威。」
《國語辭典》:牙门(牙門)  拼音:yá mén
1.古时行军扎营,立牙旗以为军门,称为「牙门」。《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曲义追至界桥,瓒敛兵还战,义复破之,遂到瓒营,拔其牙门。」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诏策》:「警郡守以恤隐,勒牙门以御卫。」
2.旧时官吏办公的地方。《北史。卷二六。宋隐传》:「每日牙门虚寂,无复诉讼者,谓之神门。」宋。钱易《南部新书。庚》:「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公门为牙门,字称讹变转为衙。」也作「衙门」。
《國語辭典》:祈父  拼音:qí fǔ
《诗经。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祈父,刺宣王也。」朱传以为此乃军士怨于久役之诗。首章二句为:「祈父!予,王之爪牙。」
《漢語大詞典》:营府(營府)
(1).武将的府第。三国志·吴志·张温传:“其居位贪鄙,志节污卑者,皆以为军吏,置营府以处之。”晋书·王敦传:“大起营府,侵人田宅。”
(2).指武将。后汉书·窦武传:“营府素畏中官。於是 武 军稍稍归 甫 。”
分類:武将府第
《漢語大詞典》:赳武
(1).语本《诗·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后因以形容雄健勇武。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故 雍正 中,海内无盗贼之警,而边疆皆赳武之士。”
(2).指勇猛的武将。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是以明王任忠亮於臺辅,付赳武於干城,易地则皆败。”参见“ 赳赳 ”。
《國語辭典》:赳赳  拼音:jiū jiū
雄壮勇武的样子。《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也作「纠纠」。
《国语辞典》:爪牙之将(爪牙之将)  拼音:zhǎo yá zhī jiàng
比喻武将。清。魏源《圣武记》卷一一:「爪牙之将,用不拘资,感予特达,授命何辞,百战百进,义弗旋踵。」也称为「爪牙之士」。
分类:武将
《國語辭典》:将军(將軍)  拼音:jiāng jūn
1.职官名。春秋时代诸侯以卿统军,故卿通称为将军。战国时始为武官名。汉代置大将军、骠骑将军等。临时出征的统帅则别加称号,如楼船将军、材官将军。魏晋南北朝时,将军名号很多,职权各不相同。唐代的将军为环卫之官和武散官。宋、元、明多以将军为武散官,而殿廷武士亦称为将军。清代的将军为宗室爵号之一,或为驻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长官和临时出征的统帅。目前我国武职高级将官统称为将军,分为一级上将、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四级。
2.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帅,称为「将军」。后亦比喻为受制于对方。
《國語辭典》:文武  拼音:wén wǔ
1.文才与武艺。《汉书。卷六七。杨胡朱梅云传。朱云》:「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新唐书。卷九八。列传。王圭》:「兼资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
2.文臣和武将。《三国演义》第四回:「九月朔,请帝升嘉德殿,大会文武。」《西游记》第一二回:「我大唐皇帝十分好善,满朝的文武,无不奉行。」
3.文德教化和武备防禦。《史记。卷一一九。循吏列传。序》:「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
4.周文王与武王的合称。《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唐。白居易新乐府。八骏图〉:「周从后稷至文武,积德累功世勤苦。」
《漢語大詞典》:文武火
用于烧煮的文火与武火。文火,火力小而弱;武火,火力大而猛。 唐 王季友 《酬李十六山丈》诗:“鍊丹文武火未成,卖药贩履俱逃名。” 元 王祯 农书·蔴苧:“﹝毛絁布法﹞纳於热灰水内,浸湿於甑中蒸之,文武火养二三日,频频翻覷。”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一》:“其家相传服松梅丸,云取松脂,用河水浸四十九日,文武火煮,令白如餳餹,然后和乌梅地黄丸。”
分類:文火火力
《國語辭典》:回合  拼音:huí hé
1.量词。计算交手次数的单位。《西游记》第二一回:「那老妖与大圣斗经三十回合,不分胜败。」
2.环绕。唐。张泌 寄人诗:「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國語辭典》:回合(迴合)  拼音:huí hé
环绕、围绕。《文选。谢灵运。入彭蠡湖口诗》:「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唐。李白明堂赋〉:「翠楹回合,蝉联污漫。」
《國語辭典》:皋比  拼音:gāo pí
1.虎皮。《左传。庄公十年》:「自雩门窃出,蒙皋比而先犯之。」晋。杜预。注:「皋比,虎皮。」
2.虎皮的座席。后指教师的讲席。唐。戴叔伦 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猊坐翻萧瑟,皋比喜接连。」
3.武将的座席。明。刘基〈卖柑者言〉:「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
《國語辭典》:解甲  拼音:jiě jiǎ
脱下铠甲军服。《淮南子。人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三国演义》第五三回:「是夜张辽得胜回城,赏劳三军,传令不许解甲宿睡。」
《漢語大詞典》:勇爵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庄公 为勇爵, 殖绰 、 郭最 欲与焉。” 杜预 注:“设爵位以命勇士。”后用以指武将。 唐 刘禹锡 《复荆门县记》:“无几何,有由勇爵而授赤社於兹者。” 宋 叶适 《上孝宗皇帝札子》:“右列未能登进勇爵,而儒生或以见薄为愧。”
分類: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