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武备(武備)  拼音:wǔ bèi
军事方面的设施。《谷梁传。襄公二十五年》:「古者虽有文事,必有武备。」《红楼梦》第六三回:「如今四海宾服,八方宁静,千载百载不用武备。」
《国语辞典》:北洋武备学堂(北洋武备学堂)  拼音:běi yáng wǔ bèi xué táng
清末一所新式陆军士官学校。光绪十二年(西元1886)由李鸿章于天津创办,北洋军阀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曹锟等均由该校毕业。
《国语辞典》:文修武备(文修武备)  拼音:wén xiū wǔ bèi
文,教化。修,修整。备,完备。文修武备指文治军事都已达理想境地。《孤本元明杂剧。十样锦。头折》:「见如今大开学校,文修武备显英豪。」
《分类字锦》:不忘武备(不忘武备)
王恽 宋太祖蹴鞠图诗 治定不应忘武备,花间蹋鞠是雄图。
分类:杂技
《漢語大詞典》:戎备(戎備)
武备;战备。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楚 令尹 子元 欲蛊 文夫人 ,为馆於其宫侧,而振万焉。夫人闻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习戎备也。’”陈书·世祖纪:“近所置军资,本充戎备,今元恶克殄……今岁军粮通减三分之一。” 明 张居正 《答应天抚院王古林书》:“公职专整飭戎备,为民除害,宜如鹰鸇之逐鸟雀,又何畏焉。” 清 夏燮 中西纪事·互市档案:“上见其表文中有欲为 中国 効力之语,乃諭新任总督 那彦成 至 粤 整飭戎备。”
分類:武备战备
《漢語大詞典》:屯备(屯備)
(1).驻防。汉书·赵充国传:“ 酒泉 太守 辛武贤 奏言:‘郡兵皆屯备 南山 ,北边空虚,势不可久。’”
(2).指屯军的武备。后汉书·顺帝纪:“严勑障塞,缮设屯备,立秋之后,简习戎马。”
《漢語大詞典》:武诫(武誡)
犹武备。逸周书·程典:“协其三族,固其四援,明其伍候,习其武诫。依其山川,通其舟车,利其守务。” 孔晁 注:“脩文教,诫武备,圣王之事。”
分類:武备
《國語辭典》:经武(經武)  拼音:jīng wǔ
经营武事。《左传。鲁宣公十二年》:「子姑整军而经武乎,犹有弱而昧者,何必楚?」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一三首之一:「才非允文,器非经武。」
《漢語大詞典》:偃武
停息武备。 唐 独孤及 《贺袁傪破贼表》:“陛下方鋭志於偃武,不得已而用兵,乃命将受略,使先胜后战。”《晚清文学丛钞·说唱文学卷上·学生相和歌》:“世无文弱国,今非偃武时。”
分類:停息武备
《漢語大詞典》:修武
整治武备。庄子·天道“三军五兵之运” 唐 成玄英 疏:“夫圣明之世,则偃武修文;逮德下衰,则偃文修武。”
《漢語大詞典》:昭武
(1).谓致力于武备。后汉书·刘虞公孙瓒等传论:“缮兵昭武,以临羣雄之隙。”
(2).显扬武威。 清 周亮工 《乱后过米澹生遁园》诗:“万马嘶昭武,将军夜控弦。”
(3).古舞名。通典·乐一:“ 文帝 受禪后,改 汉 《巴渝舞》《昭武舞》。”
(4). 隋 唐 时的政权名。在今 中亚 阿姆 、 锡尔 两河流域,有 康 、 安 、 曹 、 石 、 米 、 何 、 火寻 、 戎地 、 史 ,均为 康居 之后。其先 康王 旧居 祁连山 北 昭武城 ,被 匈奴 所破,西逾 葱岭 至两河流域,子孙繁衍,分王九国,并以 昭武 为姓,示不忘本,总称 昭武 九姓。参阅隋书·西域传·康国
《漢語大詞典》:训戎(訓戎)
(1).训诫军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其在 三代 ,事兼誥誓,誓以训戎,誥以敷政。”
(2).整饬武备。 唐 李讷 《授卢宏正韦让等徐滑节度使制》:“於戏!训戎抚俗,节用厚生,政苟有经,人自知禁,为邦之道,岂易於斯。” 前蜀 杜光庭 《马尚书南斗醮词》:“主务则三农告稔,训戎则七德申威。”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判木夹:“每伤 虞 芮 之争田,永念 姬周 之让路,既不获已,即须训戎。”
《漢語大詞典》:皇武
皇家的武备。 宋 苏舜钦 《上范公参政书》:“近年不择其才,以宠近戚,何以魁壮皇武,备御非常乎?”
分類:皇家武备
《漢語大詞典》:修备(修備)
整治武备。左传·昭公十三年:“ 鲜虞 人闻 晋 师之悉起也,而不警边,且不修备。” 宋 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我祖宗奕世修备,大庇生民。”明史·明昇传:“吾 蜀 襟山带 江 ,非中原比,莫若外交好而内修备。”
《漢語大詞典》:营里(營裏)
负责地方武备和治安的官署。红楼梦第一一二回:“这丢的东西你告诉营里去説,实在是老太太的东西,问老爷们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