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曜威
谓整饬军旅,炫耀武力。文选·张衡〈东京赋〉:“三农之隙,曜威中原。” 薛综 注:“曜威,谓治兵也。” 晋 潘岳 《关中》诗:“以古况今,何足曜威。” 唐 李白 《大猎赋》:“以孟冬十月大猎于 秦 ,亦将曜威讲武,扫天荡野。”
《漢語大詞典》:强武
亦作“彊武”。
(1).勇武有力。管子·大匡:“ 襄公 薨, 公子糺 践位。国人召 小白 。 鲍叔 曰:‘胡不行矣?’ 小白 曰:‘不可。夫 管仲 知, 召忽 强武,虽国人召我,我犹不得入也!’”《韩诗外传》卷三:“勇猛强武,气势自御,难在前则处前,难在后则处后,免我於危难之中者,吾又以为次。”新唐书·刘黑闼传:“ 黑闥 与诸盗游,素彊武,多狙诈。”
(2).增强武力。新唐书·陈子昂传:“然臣恐将相有贪夷狄利,以广地彊武説陛下,欲动其机,机动则祸构。”
《漢語大詞典》:曜武
炫耀武力。后汉书·陈蕃传:“岂宜扬旗曜武,骋心舆马之观乎!”《魏书·陆叡传》:“陛下往冬之举,政欲曜武 江 汉 ,示威 衡 湘 ,自春几夏,理宜释甲。”
《國語辭典》:占领(占領)  拼音:zhàn lǐng
占有对方所统辖的土地。如:「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我军终于占领了敌人的据点。」也作「佔领」。
《漢語大詞典》:取夺(取奪)
夺取;以武力强取。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汝等入城,不得惊动府库,不得杀害人民,不得取夺财物。”
《漢語大詞典》:校力
较量武力;比试力量。晋书·江逌传:“且其堑栅甚固,难与校力,当以计破之。”景德传灯录·马鸣大士:“将有魔来与吾校力。”
《漢語大詞典》:放伐
谓以武力讨伐并放逐暴虐的君主。语本《孟子·梁惠王下》:“ 齐宣王 问曰:‘ 汤 放 桀 , 武王 伐 紂 ,有诸?’” 明 王廷相 雅述下篇:“揖让之后为放伐,放伐之后为篡夺;井田坏而阡陌成,封建罢而郡县设。” 明 顾璘 《鸣蛙赋》:“ 唐 虞 受禪, 舜 禹 雍和, 汤 武 放伐, 伊 吕 攫拏。”
《國語辭典》:侵吞  拼音:qīn tūn
1.用武力并吞他国或占领其部分土地。唐。杜荀鹤〈观棋〉诗:「得势侵吞远,乘危打劫嬴。」
2.非法占有公物或他人财物。《二十载繁华梦》第一回:「库书不过一个书吏,若不是靠著侵吞鱼蚀,试问年中如许进项,从那里得来?」
《國語辭典》:暴力  拼音:bào lì
激烈而强制的力量。如:「暴力只会制造问题,不能解决问题。」
《漢語大詞典》:骋兵(騁兵)
炫耀武力,肆意兴兵。 唐 元结 《大唐中兴颂》:“边将骋兵,毒乱国经。” 元 王恽 《平原行》:“ 羯 奴骋兵伤滥恩, 天宝 之祸将自焚。”
《國語辭典》:觌武(覿武)  拼音:dí wǔ
展示武力、兵备。《国语。周语中》:「武不可觌,文不可匿,觌武无烈,匿文不昭。」
《漢語大詞典》:利力
指金钱与武力。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彼徒除利力而外,无藴于中。”
分類:金钱武力
《漢語大詞典》:曜兵
炫耀武力。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八月己未,大曜兵,饗六军。”北史·于谨传:“曜兵 汉 沔 ,席卷度 江 ,直据 丹阳 ,是其上策。”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四年:“ 梁 人志不在战,徒欲曜兵耳。”
《国语辞典》:武斗(武斗)  拼音:wǔ dòu
用武力打架争斗。如:「两个帮派谈判破裂后,一场街头武斗大会就开始了。」
《國語辭典》:打天下  拼音:dǎ tiān xià
1.夺取天下。如:「唐高祖立国,多靠开国元勋打天下。」
2.比喻开拓事业。如:「董事长年轻时就离乡背井,只身到台北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