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称戈(稱戈)
书·牧誓:“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本谓举起戈,后用以指动用武力,发动战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 燕王 称戈篡位,屠戮忠良。”
《漢語大詞典》:霸政
指以武力、刑罚、权势等进行统治的政治。后汉书·崔駰传:“今既不能纯法八代,故宜参以霸政,则宜重赏深罚以御之,明著法术以检之。” 李贤 注:“八代谓三皇、五帝也。霸政谓 齐桓 、 晋文 也。”
《國語辭典》:力征  拼音:lì zhēng
用武力从事征伐。《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太史公曰》:「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也作「力政」、「力正」。
《漢語大詞典》:勘定
(1).核定;校定。旧唐书·王彦威传:“乃命 彦威 充十二州勘定两税使。” 清 曾国藩 《〈经史百家简编〉序》:“ 沅甫 重写一册,请余勘定。” 吕澄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序论》:“从上面举的两个例子,说明资料的时代勘定是十分重要的。”
(2).测定。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二章:“两天后就由一个行地理的风水先生用罗盘在后山顶上勘定了地势。”
(3).戡定。勘,通“ 戡 ”。以武力平定。清史稿·选举志一:“ 世祖 勘定天下,命賑助贫生。”
《國語辭典》:平息  拼音:píng xí
平定消除。如:「平息纷争」、「这场风波终于平息了。」
《漢語大詞典》:穷武(窮武)
谓滥用武力。《淮南子·兵略训》:“ 智伯 有千里之地而亡者,穷武也。”史记·律书:“及其威尽势极,閭巷之人为敌国。咎生穷武之不知足,甘得之心不息也。”晋书·文帝纪:“兼九代之弘略,究五兵之正度。用能战不穷武,而大敌歼溃。” 清 龚自珍 《上镇守吐鲁番领队大臣宝公书》:“我 高宗皇帝 岂乐於穷武以炫史乘哉?”
《漢語大詞典》:武克(武剋)
亦作“ 武克 ”。 谓以武力制敌。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自 天宝 之后,政治少懈,文致未优,武剋不刚,孽臣姦隶,蠹居棋处。” 宋 王安石 《太子太傅致仕田公墓志铭》:“文驯武克,内外随施。”
见“ 武剋 ”。
分類:武力力制
《漢語大詞典》:徙戎
晋 代统治阶级中企图用武力强迫少数民族外迁的一种主张。晋书·江统传:“ 统 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清 项□□ 《〈中西纪事〉叙》:“窃惟驭外之要,不越剿抚二端。乃由前而论,择将之难, 汉文 拊髀而兴叹;由后而论,徙戎之患, 江统 蒿目而生忧。”
《漢語大詞典》:窥兵(窺兵,闚兵)
观兵;炫耀武力。战国策·秦策三:“今反闭而不敢窥兵於 山 东者,是 穰侯 为国谋不忠,而大王之计有所失也。” 汉 王充 论衡·答佞:“ 苏秦 约六国为纵,强 秦 不敢窥兵于 关 外。”
闚兵:用兵进犯。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三》:“ 赵 有 廉颇 马服 , 秦 不敢闚兵 井陘 。”《后汉书·李固传》:“故羣俊竞至,名过 齐桓 , 秦 人不敢闚兵於 西河 ,斯盖积贤人之符也。”
《國語辭典》:武装(武裝)  拼音:wǔ zhuāng
1.军服、武器等装备。如:「全副武装」。
2.以物质的装备或心理的建设来加强。如:「一旦外侮入侵,全国人民都要武装起来。」
《國語辭典》:动武(動武)  拼音:dòng wǔ
使用武力。指打架或发起战争。如:「以、阿双方皆在谋求和平,避免发生动武事件。」
《國語辭典》:征服  拼音:zhēng fú
战胜、使屈服。《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我猜没有别的,去年老人家在贵州征服了一洞苗子,一定是这个表题。」
《漢語大詞典》:策力
谋略与武力。 汉 袁康 越绝书·内传陈成恒:“孤欲空邦家,措策力,变容貌,易名姓,执箕箒,养牛马,以臣事之。”
分類:谋略武力
《國語辭典》:兵谏(兵諫)  拼音:bīng jiàn
以武力进谏君主。晋。范宁〈春秋谷梁传序〉:「左氏以鬻拳兵谏为爱君,文公纳币为用礼。」
《漢語大詞典》:武震
武威,武力。左传·襄公十一年:“君若能以玉帛绥 晋 ,不然则武震以摄威之。”国语·周语中:“君之武震,无乃玩而顿乎?” 韦昭 注:“震,威也;玩,黷也。言举非义兵,诛罚失当,故君之武威,将见慢黷而顿弊之。”
分類:武威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