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趋 → 趍趨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步驺(步騶)
犹步趋。行进的方向、步调。 汉
王充 《论衡·案书》:“ 颜渊 曰:‘ 舜 何人也?予何人也?五帝三王, 颜渊 独慕 舜 者,知己步騶有同也。’”
《國語辭典》:趋跄(趨蹌) 拼音:qū qiāng
1.快步走。《诗经。齐风。猗嗟》:「巧趋跄兮,射则臧兮。」《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尼姑见有客来,趋跄迎进拜茶。」
2.依附权势。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三出:「更羡他知书知礼,是一个不趋跄的秀才。」
《漢語大詞典》:趋锵(趨鏘)
形容朝拜、进谒时步趋中节。 宋
梅尧臣 《送唐紫微知苏台》诗:“ 吴 娃结束迎新守,府吏趋鏘拜上官。”
《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此时不及寒暄,便恭肃趋鏘,上堂给父母请了安。”参见“ 趋蹌 ”。
《國語辭典》:趋跄(趨蹌) 拼音:qū qiāng
1.快步走。《诗经。齐风。猗嗟》:「巧趋跄兮,射则臧兮。」《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尼姑见有客来,趋跄迎进拜茶。」
2.依附权势。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三出:「更羡他知书知礼,是一个不趋跄的秀才。」
《漢語大詞典》:圈豚
徐步趋行貌。
《礼记·玉藻》:“圈豚行,不举足,齐如流。” 郑玄 注:“圈,转也。豚之言若有所循,不举足曳踵,则衣之齐如水之流矣……此徐趋也。”
《國語辭典》:鸧鸧(鶬鶬) 拼音:cāng cāng
形容声音和谐。《诗经。商颂。烈祖》:「约軧错衡,八鸾鸧鸧。」
《漢語大詞典》:翔趋(翔趨)
古代的一种礼容。上体稍前倾,张臂细步趋进。
《國語辭典》:踥蹀 拼音:qiè dié
走路的样子。《楚辞。屈原。九章。哀郢》:「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也作「踕蹀」、「躞蹀」。
《漢語大詞典》:周规折矩(週規折矩)
本谓行礼时步趋合乎规矩。后引申为拘泥于成法、准则。语出
《礼记·玉藻》:“周还中规,折还中矩。”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二》:“今天下内訌外侮,诚宜得倜儻非常之人任而使之,非为其能周规而折矩,前拱而后揖也。” 清
冯桂芬 《复庄卫生书》:“以彼其文,岂不周规折矩,尺步绳趋?”
谓合乎规矩。
《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这都是那 燕北闲人 的无中生有的营生,便有这位 安水心 先生给他週规折矩的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