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54,分21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正字
方正
正统
正学
正大
正寝
正自
是正
正坐
正公
有正
守正
正议
归正
至正
《國語辭典》:正字  拼音:zhèng zì
1.矫正字的结构、笔画,使合乎书写规范。
2.正体字,即标准字形。
3.指规范字。
4.指「正」字。因为笔画为五画,常借来计数。如:「他的得票数是五个正字,一共二十五票。」
5.职官名。北齐始置,唐代因之,与校书郎同主雠校典籍,刊正文章。
《國語辭典》:方正  拼音:fāng zhèng
1.德行严正不偏。汉。贾谊〈吊屈原文〉:「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梁书。卷三。武帝本纪下》:「性方正,虽居小殿暗室,恒理衣冠。」
2.汉代选举科目名。汉。扬雄 解嘲:「策非甲科,行非孝廉,举非方正。」
3.四四方方。《北史。卷九四。流求列传》:「其男子用鸟羽为冠,装以珠贝,饰以赤毛,形制不同。妇人以罗纹白布为帽,其形方正。」
《國語辭典》:正统(正統)  拼音:zhèng tǒng
1.君主时代,嫡系相承的系统。宋。陆游 喜杨廷秀秘监再入馆诗:「呜呼大厦倾,孰可任梁栋,愿公力起之,千载传正统。」
2.学术、政治、宗教等从创建以来一脉相传的嫡派。
3.明英宗年号(西元1436~1449)。
《漢語大詞典》:正学(正學)
谓合乎正道的学说。 西汉 武帝 时,排斥百家,独尊儒术,始以儒学为正学。史记·儒林列传:“ 公孙子 ,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宋 李之彦 《东谷所见·异端》:“士君子莫不知崇尚正学,排斥异端。” 明 宋濂 《凝道记下》:“ 秦 汉 以来,正学失传。” 宋 初 孙复 、 胡瑗 、 石介 以尊 孔子 ,崇《大学》《中庸》,排佛、道为正学。 清 黄宗羲 宋元学案·泰山学案:“ 宋 兴八十年, 安定 胡先生 、 泰山 孙先生 、 徂徠 石先生 ,始以师道明正学,继而 濂 洛 兴矣。”
《國語辭典》:正大  拼音:zhèng dà
1.公正,不存私心。宋。苏轼〈张文定公墓志铭〉:「公独以迈往之气,行正大之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少奶奶却依著正大道理做事,不依从他,这个自是神人共敬的。」
2.南宋金哀宗的年号(西元1224~1231)。
《國語辭典》:正寝(正寢)  拼音:zhèng qǐn
1.路寝。古代天子诸侯治事的地方。《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公薨于路寝。路寝者何?正寝也。」《旧唐书。卷七一。魏徵传》:「徵宅先无正寝,太宗欲为小殿,辍其材为徵营构,五日而成。」
2.居室的正屋。《红楼梦》第一一○回:「择了吉时成殓,停灵正寝。」
《漢語大詞典》:路寝(路寢)
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诗·鲁颂·閟宫》:“松桷有舄,路寝孔硕。” 毛 传:“路寝,正寝也。”文选·张衡〈西京赋〉:“正殿路寝,用朝羣辟。” 薛综 注:“ 周 曰路寝, 汉 曰正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古所谓路寝,犹今言正厅也。”
《國語辭典》:寿终正寝(壽終正寢)  拼音:shòu zhōng zhèng qǐn
1.人享尽天年,在家中自然死亡。《封神演义》第一一回:「你道朕不能善终,你自誇寿终正寝,非侮君而何!」
2.引申指事物消亡。如:「每次整顿交通的计画,由于执行不力,没多久,便都寿终正寝了。」
《國語辭典》:正自  拼音:zhèng zì
只是、却是。《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知言不必用,或取怨执政,然当情慨所在,正自不能不尽怀极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國語辭典》:是正  拼音:shì zhèng
审察错误而加以校正。《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也作「諟正」。
《漢語大詞典》:正坐
端坐;正身而坐。庄子·庚桑楚:“ 南荣趎 蹵然正坐曰:‘若 趎 之年者已长矣,将恶乎託业,以及此言邪?’”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若并时进见,则不敢正坐离立,行则僂身自卑。” 宋 曾巩 《宝月大师塔铭》:“其夕沐浴易衣,正坐而卒。”《再生缘》第六回:“只见 鄔必凯 与 神武真人 ,端身正坐,两旁排列得刀鎗密密,剑戟森森。”
《漢語大詞典》:正公
古代官名。指三上公。穆天子传卷一:“丙寅,天子属官效器,乃命正公 郊父 受敕宪。” 郭璞 注:“正公,谓三上公,天子所取正者, 郊父 为之。”后汉书·独行传·周嘉:“﹝ 周燕 ﹞当下蚕室,乃嘆曰:‘我 平王 之后,正公玄孙,岂可以刀锯之餘,下见先君!’遂不食而死。”
《漢語大詞典》:有正
指掌政的大臣。《书·酒诰》:“ 文王 誥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 孔 传:“正,官治。” 孙星衍 疏:“ 郑 注周礼·萍氏引此文‘正’作‘政’。疏云:‘有政之大臣,有事之小臣。’”
分類:有正大臣
《漢語大詞典》:守正
(1).恪守正道。史记·礼书:“循法守正者见侮於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 唐 皮日休 《鄙孝议下》:“有守正者,虽大孝不録;为非者,虽小道必旌。则圣人之制,后何法焉?” 宋 曾巩 《责帅制》:“有苟简姑息之心,无守正奉公之谊,閫外之事朕孰赖哉!” 清 龙启瑞 《陈平周勃论》:“ 高帝 之与 吕氏 论相也,首 王陵 ,次 平 勃 ,岂不阴识 陵 之守正,而欲二子有以佐之歟!”
(2).指防守城门的官员。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西录》:“﹝贼﹞突至城下急攻西南二门,箭集城垛如飞蝗。公与东门守正户部主事 耿应昌 、南门守正廩员 卢尔惇 、巡简司 郭上学 砲矢并发。”
《漢語大詞典》:正议(正議)
(1).公正的言论。左传·昭公三年:“二子曰:‘吾不可以正议而自与也。’”汉书·朱博传:“初, 哀帝 祖母 定陶太后 欲求称尊号,太后从弟 傅喜 为大司马,与丞相 孔光 、大司空 师丹 ,共持正议。” 宋 司马光 《论横山疏》:“邻人窃己之财,己以正议责之可也。” 章炳麟 《序〈革命军〉》:“然自 乾隆 以往,尚有 吕留良 、 曾静 、 齐周华 等持正议以振聋俗,自尔遂寂泊无所闻。”
(2).谓秉正发表议论。《后汉书·翟酺传》:“朝臣在位,莫肯正议,翕翕訾訾,更相佐附。”三国志·魏志·张邈传:“ 袁绍 既为盟主,有骄矜色, 邈 正议责 绍 。”新唐书·上官仪传:“自 褚遂良 等元老大臣相似屠覆,公卿莫敢正议。”
《國語辭典》:归正(歸正)  拼音:guī zhèng
重返于正道。《水浒传》第七九回:「你们若如此疑心时,如何能够归正?」
《漢語大詞典》:至正
(1).最中正之道。庄子·骈拇:“此皆多駢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郭象 注:“至正者不以己正天下,使天下各得其正而已。”礼记·礼运:“王前巫而后史,卜筮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无为也,以守至正。” 陈澔 集说:“王居其中,此心何所为哉?不过守君道之至正而已。” 唐 元稹 《沂国公魏博德政碑》:“先帝曰:‘兴吾六州善心者, 田兴 也。使 兴 弘吾至正,不亦可乎!’”
(2).最正常。史记·历书:“明者孟也,幽者幼也,幽明者雌雄也。雌雄代兴,而顺至正之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