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明堂正道 拼音:míng táng zhèng dào
堂堂皇皇,光明正大。《红楼梦》第一六回:「才摆酒请客的费事,明堂正道给他做了屋里人。」也作「明公正气」。
《國語辭典》:明公正道 拼音:míng gōng zhèng dào
堂堂皇皇,光明正大。《红楼梦》第三一回:「不是我说正经,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是的!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也作「明公正气」。
《國語辭典》:中正 拼音:zhōng zhèng
1.不偏不倚。《礼记。乐记》:「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宋。叶适 〈答少詹书〉:「轻鄙中正平易之论,而多为惊世骇俗绝高之语。」
2.正直。《管子。五辅》:「其君子上中正而下谄谀。」《东观汉记。卷一五。申屠刚传》:「性刚直中正,志节抗厉,常慕史䲡汲黯之为人。」
3.纯正。汉。扬雄《法言。吾子》:「或问交五声十二律也,或雅或郑,何也?曰:『中正则雅,多哇则郑。』」
4.职官名。秦末陈胜自立为楚王时所置,主掌纠察群臣的过失。《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
5.三国魏开始立中正以区别人物出身的贵贱。参见「九品中正」条。《晋书。卷四十五。刘毅传》:「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唐语林。卷二。文学》:「中正,乡曲之表也。藻别人物,知其乡中贤愚出处。」
2.正直。《管子。五辅》:「其君子上中正而下谄谀。」《东观汉记。卷一五。申屠刚传》:「性刚直中正,志节抗厉,常慕史䲡汲黯之为人。」
3.纯正。汉。扬雄《法言。吾子》:「或问交五声十二律也,或雅或郑,何也?曰:『中正则雅,多哇则郑。』」
4.职官名。秦末陈胜自立为楚王时所置,主掌纠察群臣的过失。《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
5.三国魏开始立中正以区别人物出身的贵贱。参见「九品中正」条。《晋书。卷四十五。刘毅传》:「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唐语林。卷二。文学》:「中正,乡曲之表也。藻别人物,知其乡中贤愚出处。」
《漢語大詞典》:三道
(1).指人子事亲的三种孝道,即生养、死葬和祭祀。《礼记·祭统》:“是故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
(2).三路。《北史·齐武成帝纪》:“ 周 将 杨忠 ……等二十餘万人,自 恒州 分为三道,杀掠吏人。”
(3).指国体、人事、直言。《汉书·晁错传》:“选贤良明於国家之大体,通於人事之终始及能直諫者,各有人数,将以匡朕之不逮,二三大夫之行,当此三道。”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三道:国体、人事、直言也。”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懋陈三道之要,以光四科之首。”
(4).三道试题。《新唐书·选举志上》:“答时务策三道。”
(5).指古代军事理论上的正道,奇道,伏道。 宋 苏洵 《权书·攻守》:“攻者有三道焉,守者有三道焉。三道:一曰正,二曰奇,三曰伏。”
(2).三路。《北史·齐武成帝纪》:“ 周 将 杨忠 ……等二十餘万人,自 恒州 分为三道,杀掠吏人。”
(3).指国体、人事、直言。《汉书·晁错传》:“选贤良明於国家之大体,通於人事之终始及能直諫者,各有人数,将以匡朕之不逮,二三大夫之行,当此三道。”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三道:国体、人事、直言也。”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懋陈三道之要,以光四科之首。”
(4).三道试题。《新唐书·选举志上》:“答时务策三道。”
(5).指古代军事理论上的正道,奇道,伏道。 宋 苏洵 《权书·攻守》:“攻者有三道焉,守者有三道焉。三道:一曰正,二曰奇,三曰伏。”
《漢語大詞典》:善道
善加诱导。《论语·颜渊》:“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陆德明 释文:“道,导也。”
(1).犹正道。 汉 陆贾 《新语·明诫》:“ 周公 以比德於五帝,斯乃口出善言,身行善道之所致也。”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陛下亦宜自谋,以諮諏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詔。”《北齐书·后主幼主纪论》:“﹝ 高纬 ﹞始自襁褓,至於传位,隔以正人,闭其善道。” 明 李贽 《复周柳塘》:“窃前贤之善道,卑善柔之贱态,附直谅之后列,直欲以完名全节付二老。”
(2).好的途径,好的方法。 明 刘基 《槐阴读书图序》:“观听动息,凡有所接,必使可以有所警者,进脩之善道也。”
(3).古地名。今 安徽 盱眙县 北。《左传·襄公五年》:“ 晋 将为之合诸侯,使 鲁 卫 先会 吴 ,且告会期。故 孟献子 、 孙文子 会 吴 于 善道 。”
(1).犹正道。 汉 陆贾 《新语·明诫》:“ 周公 以比德於五帝,斯乃口出善言,身行善道之所致也。”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陛下亦宜自谋,以諮諏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詔。”《北齐书·后主幼主纪论》:“﹝ 高纬 ﹞始自襁褓,至於传位,隔以正人,闭其善道。” 明 李贽 《复周柳塘》:“窃前贤之善道,卑善柔之贱态,附直谅之后列,直欲以完名全节付二老。”
(2).好的途径,好的方法。 明 刘基 《槐阴读书图序》:“观听动息,凡有所接,必使可以有所警者,进脩之善道也。”
(3).古地名。今 安徽 盱眙县 北。《左传·襄公五年》:“ 晋 将为之合诸侯,使 鲁 卫 先会 吴 ,且告会期。故 孟献子 、 孙文子 会 吴 于 善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