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大道  拼音:dà dào
1.大路。如:「国家必须在稳定中求成长,在成长中求进步,才能迈向康庄大道。」
2.天地间的理法。《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文选。曹植。赠丁翼诗》:「君子通大道,无愿为世儒。」
《國語辭典》:大义(大義)  拼音:dà yì
1.正道。《文选。潘岳。西征赋》:「甄大义以明责,反初服于私门。」《三国演义》第六回:「吾始兴大义,为国除贼。」
2.经书中的要义。《文选。杜预。春秋左氏传序》:「然刘子骏创通大义,……皆先儒之美者也。」
《國語辭典》:直道  拼音:zhí dào
1.正直之道。《文选。潘岳。夏侯常侍诔》:「事君直道,与朋信心。」《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好是不群,折而不屈,屡摧逆鳞,直道受黜。」
2.笔直不弯曲的道路。《北史。卷七四。张衡传》:「帝上太行,开直道九十里,以抵其宅。」《魏书。卷二。太祖纪》:「车驾将北还,发卒万人治直道。」
3.即使、就说。唐。李商隐 无题诗二首之二:「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國語辭典》:中正  拼音:zhōng zhèng
1.不偏不倚。《礼记。乐记》:「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宋。叶适答少詹书〉:「轻鄙中正平易之论,而多为惊世骇俗绝高之语。」
2.正直。《管子。五辅》:「其君子上中正而下谄谀。」《东观汉记。卷一五。申屠刚传》:「性刚直中正,志节抗厉,常慕史䲡汲黯之为人。」
3.纯正。汉。扬雄《法言。吾子》:「或问交五声十二律也,或雅或郑,何也?曰:『中正则雅,多哇则郑。』」
4.职官名。秦末陈胜自立为楚王时所置,主掌纠察群臣的过失。《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
5.三国魏开始立中正以区别人物出身的贵贱。参见「九品中正」条。《晋书。卷四十五。刘毅传》:「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唐语林。卷二。文学》:「中正,乡曲之表也。藻别人物,知其乡中贤愚出处。」
《國語辭典》:金镜(金鏡)  拼音:jīn jìng
1.铜镜。《晋书。卷一三○。赫连勃勃载记》:「温宫胶葛,凉殿峥嵘,络以随珠,綷以金镜。」南朝梁。江淹悼室人〉诗一○首之一:「宝烛夜无华,金镜昼恒微。」
2.比喻明道。引申为断案严正,明察是非。《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盖圣人握金镜,阐风烈,龙骧蠖屈,从道污隆。」
3.月亮。唐。李贺 七夕诗:「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唐。杜牧 寄沈褒秀才诗:「仙桂茂时金镜晓,洛波飞处玉容高。」
《漢語大詞典》:本道
(1).正道。指本根之道。京氏易传·蛊:“蛊适六爻,阴阳上下,本道存也。”
(2).以道为根本。 晋 孙楚 《庄周赞》:“本道根贞,归于大顺。”
(3).本地道府。道,古代行政区划名。 唐 白行简 《李娃传》:“有灵芝产于倚庐,一穗三秀,本道上闻。”新唐书·李吉甫传:“州刺史不得擅见本道使。”宋史·礼志二七:“国朝之制,有於私第册之者,有於本道册之者。”
(4).谓正派、本分。 克非 《春潮急》一:“这天上午, 太平镇 场口外的桥楼底下,站着两个老实本道的青年。”
《漢語大詞典》:三道
(1).指人子事亲的三种孝道,即生养、死葬和祭祀。礼记·祭统:“是故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
(2).三路。北史·齐武成帝纪:“ 周 将 杨忠 ……等二十餘万人,自 恒州 分为三道,杀掠吏人。”
(3).指国体、人事、直言。汉书·晁错传:“选贤良明於国家之大体,通於人事之终始及能直諫者,各有人数,将以匡朕之不逮,二三大夫之行,当此三道。”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三道:国体、人事、直言也。”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懋陈三道之要,以光四科之首。”
(4).三道试题。新唐书·选举志上:“答时务策三道。”
(5).指古代军事理论上的正道,奇道,伏道。 宋 苏洵 《权书·攻守》:“攻者有三道焉,守者有三道焉。三道:一曰正,二曰奇,三曰伏。”
《漢語大詞典》:善道
善加诱导。论语·颜渊:“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陆德明 释文:“道,导也。”
(1).犹正道。 汉 陆贾 新语·明诫:“ 周公 以比德於五帝,斯乃口出善言,身行善道之所致也。”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陛下亦宜自谋,以諮諏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詔。”北齐书·后主幼主纪论:“﹝ 高纬 ﹞始自襁褓,至於传位,隔以正人,闭其善道。” 明 李贽 《复周柳塘》:“窃前贤之善道,卑善柔之贱态,附直谅之后列,直欲以完名全节付二老。”
(2).好的途径,好的方法。 明 刘基 《槐阴读书图序》:“观听动息,凡有所接,必使可以有所警者,进脩之善道也。”
(3).古地名。今 安徽 盱眙县 北。左传·襄公五年:“ 晋 将为之合诸侯,使 鲁 卫 先会 吴 ,且告会期。故 孟献子 、 孙文子 会 吴 于 善道 。”
《漢語大詞典》:义命(義命)
(1).正道;天命。 宋 曾巩 《答王深甫论扬雄书》:“又谓 雄 非有求於 莽 ,特於义命有所未尽。”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嘉定宝玺:“诲之以安义命而知进退,勉之以崇名节而黜浮竞。”
(2).泛指本分。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一:“予今老矣,平生坎坷大都与 家山 同,独能以义命自安,而不役役于穷途。”
《國語辭典》:雅道  拼音:yǎ dào
1.正道、王道。《南史。卷二二。王昙首传。论曰》:「仲宝雅道自居,早怀伊、吕之志。」《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传》:「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
2.风雅的事。唐。王昌龄 静法师东斋诗:「琴书全雅道,视听已无生。」
《國語辭典》:公路  拼音:gōng lù
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及专用公路等供车辆通行的道路。
《漢語大詞典》:公行
公然行动,公然进行。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盗贼公行,而天癘不戒。”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左右近习,争弄权柄,交通请託,贿赂公行。”《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如今果是 杨国忠 为相,贿赂公行,不知埋没了多少高才絶学。”
(1).古官名。掌管君主出行的兵车行列事。《诗·魏风·汾沮洳》:“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毛 传:“公行,从公之行也。” 郑玄 笺:“从公之行者,主君兵车之行列。”左传·宣公二年:“及 成公 即位,乃宦卿之适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又宦其餘子,亦为餘子;其庶子为公行。 晋 於是有公族、餘子、公行。” 杜预 注:“庶子,妾子也。掌率公戎行。”参见“ 公路 ”。
(2).鸦片战争前 广州 十三行商人的行会组织。 清 康熙 五九年(1720年)创设,次年解散,后屡设屡废。设立目的在于共同承担官府差科,消除内部竞争,规定进出口货市价,分配各行业务,约束外商活动,经办中外交涉事项和解决同业困难。《南京条约》签订后,公行取消。
(3).复姓。 战国 齐 有 公行子 。见《青州府志》
《漢語大詞典》:义路(義路)
正道。后汉书·李固传:“夫义路闭则利门开,利门开则义路闭也。” 唐 黄滔 《与韦舍人启》:“伏惟舍人义路无疆,词源絶岸,设铸 颜 之鑪冶,恢荐 禰 之牋函。”
分類:正道
《漢語大詞典》:大谊(大誼)
(1).正道;大原则。《汉书·董仲舒传》:“ 武王 行大谊,平残贼, 周公 作礼乐以文之。”新唐书·柏耆传:“既至,以大谊动 承宗 ,至泣下。” 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书二》:“草鄙之人,不达大谊,辱奬训之厚,敢不尽愚。”
(2).要旨。汉书·儒林传·丁宽:“ 景帝 时, 宽 为 梁孝王 将军距 吴 楚 ,号 丁将军 ,作易説三万言,训詁举大谊而已,今小章句是也。”
分類:要旨正道
《漢語大詞典》:广道(廣道)
正道;大道。管子·枢言:“多忠少欲,智也,为人臣者之广道也。” 唐 孟封 《行不由径》:“三条遵广道,九轨尚安贞。” 宋 黄庭坚 《送张沙河游齐鲁诸邦》诗:“广道无人行,春风转沙石。”
分類:正道大道
《國語辭典》:正轨(正軌)  拼音:zhèng guǐ
正当的途径。如:「步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