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1,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俊烈
庄庄
南史氏
谠臣
砥直
端爽
矫士
矫直
鲠正
清挺
伉简
亢直
忠谔
诤舌
刚挺
《漢語大詞典》:俊烈
才智杰出,刚毅正直。 宋 王安石 《答韶州张殿丞书》:“近世非尊爵盛位,虽雄奇俊烈,道德满衍,不幸不为朝廷所称,輒不得见於史。”俊,一本作“ 儁 ”。
《漢語大詞典》:庄庄(莊莊)
正直貌;严正貌。管子·小问:“苗始其少也,眴眴乎何其孺子也;至其壮也,庄庄乎何其士也。” 尹知章 注:“庄庄,矜直貌。” 清 梅曾亮 《〈太乙舟山房文集〉序》:“庄庄乎不自枉以导人,而不齦齦於崖岸也。”
《国语辞典》:南史氏  拼音:nán shǐ shì
春秋时,齐国一位刚正直言的史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漢語大詞典》:谠臣(讜臣)
正直敢谏的臣子。 三国 魏 曹操 《拒王芬辞》:“ 昌邑王 即位日浅,未有贵宠,朝乏讜臣。”
分類:正直臣子
《漢語大詞典》:砥直
公平正直。北史·崔宏传:“其砥直任时,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漢語大詞典》:端爽
正直爽朗。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三:“二 程 从父兄南游,时方十餘岁, 茂叔 爱其端爽。”
《漢語大詞典》:矫士(矯士)
刚强正直的人。 唐 李贺 《春归昌谷》诗:“天网信崇大,矫士常慅慅。” 王琦 汇解:“矫士,谓士之强直者。”
《漢語大詞典》:矫直(矯直)
(1).矫正弯曲使之直。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故所遇术者,如 造父 之遇惊马,牵马推车则不能进,代御执轡持筴则马咸騖矣。是以説在椎锻平夷,榜檠矫直。”
(2).比喻矫正邪僻,使归正直。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能:“故在朝也则冢宰之任,为国则矫直之政。”
(3).揉直为枉。比喻纳正直之士于邪僻。《楚辞·贾谊〈惜誓〉》:“俗流从而不止兮,众枉聚而矫直。” 王逸 注:“众邪羣聚,反欲正忠直之士,使随之也。”
《漢語大詞典》:鲠正(鯁正)
刚正,正直。南史·蔡撙传:“ 撙 风骨鯁正,气调英嶷,当朝无所屈让。”旧五代史·晋书·田武传:“ 武 出身戎行,性鯁正,御军治民,咸尽其善。” 明 黄佐 广州人物传卷三:“天下谓 瞻 ( 刘瞻 )鯁正,特为谗挤,举以为寃。”
分類:刚正正直
《漢語大詞典》:清挺
(1).高洁正直。 清 王晫 今世说·言语:“﹝ 魏象枢 ﹞性至孝,持正清挺。”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谈相:“ 丁文诚公 志节清挺,状貌修伟,绰有威风。”
(2).清新挺拔。 清 何世璂 《然鐙记闻》:“诗要清挺。纤巧浓丽,总无取焉。”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四章三:“他的诗,虽只有左列的一首《神情诗》的摘句,却可见出其中是充溢着清挺的画意的。”
《漢語大詞典》:伉简(伉簡)
正直孤高,不趋时随俗。稗海本东坡志林卷三:“ 西汉 风俗諂媚,不为流俗所移,唯 汲长孺 耳。 司马迁 至伉简,然作《卫青传》不名,但谓之大将军; 贾谊 何等人也,而谓之爱幸於 河南 太守 吴公 ,此等语甚可鄙,而 迁 不知,习俗使然也。” 宋 叶适 《故朝奉大夫知峡州宋公墓志铭》:“﹝公﹞外侃乐而中伉简,於其鉅儒名人,虽无不敬爱,然犹不自满。”
《國語辭典》:亢直  拼音:kàng zhí
直道而行,不为权势所屈。如:「他为人亢直,从不向恶势力低头。」
《漢語大詞典》:忠谔(忠諤)
忠诚正直的话。 宋 郑侠 《示潮州吴宅三甥》诗:“心虽在规益,世谁受忠諤。”
《漢語大詞典》:诤舌(諍舌)
喻正直之言。 唐 孙樵 《文贞公笏铭》:“不逆不怫,笏则公笏。紧拱在列,諍舌不发。”
《漢語大詞典》:刚挺(剛挺)
刚强正直。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下:“二人节概刚挺颇类,而 延之 见采《通鑑》,稍稍有闻。”